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思风力之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晋诗人左思的诗风在西晋文坛上独树一帜,称之为“左思风力”,前人对此有较多地论述,然而就诗风形成的原因却缺乏深入地探究。本文试图从社会时代背景、家庭因素、性格特征三个方面对此加以分析,旨在能够更好地把握左思其人及其诗风。  相似文献   

2.
西晋太康诗人左思,独具异帜,卓然不群,他的诗作,辞情兼胜,肉骨皆雋,气象雄辉而神韵悠远,钟嵘《诗品》列思于上品,①世有“左思风力”之称。这“风力”就是那种豪迈高亢的情调,劲挺矫健的笔法,深邃高远的意境,批评现实与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左思风力”代表了西晋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是建安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从左诗里还可以看到建安正始以来文学技巧的创新,它丰富了五言诗的风格,强烈地反映了西晋的时代风貌。一公元190至589年,即从汉献帝初平元年,至南朝陈后主祯明三年的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我国虽然长期处于纷争局面之中,可是建安至太康时期仍出现了一个继乐府之后的文人诗歌高潮,诗人相望而出,打破了文人诗歌的消沉局面。东汉之末的建安时代,是五言诗的成熟时期。这时期的三曹七子与蔡琰等作家都饱经  相似文献   

3.
《文选》所选左思的一首《杂诗》,并非“失题”或“未题”之作,乃是诗人晚年仿承曹丕《杂诗》二首所作,充分表现了诗人“高志”不得申的忧愤和慨叹,继承和发扬了“建安风骨”的神韵,给陶渊明等后世诗人以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说"左思风力"及其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唤建功立业、批评门阀观念、抒写求隐心态是左思五言诗的三个主要内容,他表现得相当单纯而且有力度,于是形成一种特殊的“风力”,对此后的诗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左思其人相当复杂,他很有些借重其妹、贵嫔左芬木的关系自致隆高的意思,建功立业的梦想幻灭之后,才一变而为批判现实,猛烈抨击门阀观念;左思又曾一度依附权贵贾谧,八王之乱中,其靠山和朋友多死于非命,于是乃转而为隐居以求其志,追求个人心灵的自由。他的人生道路对此后的诗人特别是淘渊明也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左思的作品超越了作者本人的具体限制而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作品往往比它的作者更优秀,更伟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学、美学等多种剖析方法入手,论述了左思咏史诗的精神实质及“左思风力”的内在意蕴,指出左思咏史诗涵概了西晋社会和中国文人崇尚人格完善的审美心态,并据此认为左思咏史诗具有独特深厚的社会内容,多层次、多侧面地反映出当时的时代风貌,同时也是作者自我心灵历程、人生道路的真实写照,而具有典型性、永久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则积淀了整个中华民族道德、心理及审美因素,能唤起后代读者对人性的赞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世间恶势力的憎恨和抨击。尔后,在分述其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将其放在诗歌发展史的范畴之内,全面公允地界定了左思咏史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左思、潘岳为西晋中期太康诗坛的代表诗人,但两人的创作风格有着较大的差异.本文拟从钟嵘"(左思)深于潘岳"说着手,将左思与潘岳作比较,从而进一步探讨左思诗歌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探讨《三都赋》的真实内涵及其价值,赋作成于何时,实为问题的关键。本文即从这一问题出发.结合左思生活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及其生平、思想和创作的实际,探究此赋的现实意义及其与大赋传统的关系。左思赋成《三都》的时间,其说不一,直到今天仍为左思研究中的一大疑难。较有影响的说法有三。傅漩球认为赋成于太康元年(28O年)之前;‘’‘牟世金、徐传武认为完成于“295年左右”;”’陆侃如则系之于左思的晚年。’“且每一说法,各有其立论的依据。《文选·三都赋序》注有云:“三邮者,刘备都益州号蜀,孙权都建业号吴,曹操都邮…  相似文献   

8.
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对《娇女诗》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左思在创作《三都赋》的同时,与自己的一对娇女纨素、蕙芳一起游戏、玩耍,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去除创作的疲劳,缓解人生的悲愤。左思是辞藻壮丽的文学家,也是对女儿一往情深的伟丈夫。  相似文献   

9.
左思以诗作享誉百代,却以创作《三都赋》震动西晋文坛。从《三都赋》的创作、面世到引发“洛阳纸贵”的震动,反映出西晋文坛一代风气:其一,西晋统一的短暂繁荣激发起文人创作大赋的巨大热情,消歇数百年后,大赋又进入了繁盛时代;其二,都城洛阳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文人集团和诗赋创作中心;并兴起一种文人结集、相互标榜,以赋赠答,以写大赋为荣的文坛风气;其三,由于南北文化的交流、碰撞,西晋文坛盛行争辩、品评之风;其四,文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形成了在赋创作上追求个性化的思潮。从风格讲,左思的赋作与诗作基本上是统一于“左思风力”的。  相似文献   

10.
左思《咏史》八首,冠绝千古,备受后人推崇。文章通过对唐前"咏史"诗体(诗题、诗风和诗材)纵向发展的剖析和比较,力图阐释左思《咏史》八首在"通变"和创新方面的艺术成就。进而指出,左思不仅在继承前人艺术特质的过程中有所突破,而且开创了"咏史"诗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1.
在评论建安文学时有论者将“建安风骨”和“建安风力”当作同一概念而任意交替使用 ,甚至认为“汉魏风骨”就是“建安风力”。文章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 ,二者之间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不可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2.
西晋文学家左思的<娇女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对<娇女诗>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左思在创作<三都赋>的同时,与自己的一对娇女纨素、蕙芳一起游戏、玩耍,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去除创作的疲劳,缓解人生的悲愤.左思是辞藻壮丽的文学家,也是对女儿一往情深的伟丈夫.  相似文献   

13.
左思、鲍照诗文主题相当丰富,且有许多共同之处:胸怀大志、积极进取的精神,报效祖国、立功边塞的情怀,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愤激之情.左思、鲍照通过多篇诗文把理想抱负、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主题连为一体,明确了三者之间的逻辑联系,由愤世深入到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在这一点上,他们超越了前人,具有继往开来的范型意义.这一主题逻辑模式确立之后,影响深远,后代士子文人常常通过这一模式揭露社会、抒发感慨.  相似文献   

14.
钟嵘在《诗品》中对陶渊明的诗作了“又协左思风力”的评述。历来研陶者有的认为左思诗中那种豪迈高亢的情思,劲挺矫健的笔调,浑厚的风格和高远的境界,都对陶诗没有多少影响的痕迹,而觉得这种提法不恰当。有的又仅从字句的胎袭或用事的相通方面比附,专从形式方面进行探讨。如游国思曾经想在陶诗字句里找出左诗的影响,共找出了七联,其中认为左思《招隐》诗中“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确可定为渊明《和刘柴桑》诗“山泽久见招”,“荒途无归人”二语所本;“聊欲投吾簪”,确可定  相似文献   

15.
"貌寝"与"口讷"是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个体特征,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特征与魏晋崇尚风姿与口才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考察,左思的不幸实与之有关。"貌寝"与"口讷"使左思内心十分自卑,但表面上看他又极端自傲,《咏史》反映的正是这种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6.
左思 (约 2 50—约 30 5) ,字太冲 ,齐国临淄 (今山东临淄 )人。出身寒微 ,晋武帝时 ,妹芬以才名被送入宫为贵嫔 ,遂移家京师。官秘书郎 ,以《三都赋》显名当时 ,洛阳为之纸贵。惠帝时 ,曾随贾谧 ,为二十四友之一。谧诛 ,乃退居宜春里 ,专意于典籍。永宁中 ,齐王回召为记室督 ,以病辞谢不就 ,晚年迁冀州 ,病逝。左思文才出众而又有抱负 ,终因出身寒门而受压抑 ,终身郁郁不得志。左思之诗 ,感情丰富 ,笔力雄迈 ,形象生动 ,态度鲜明 ,一反当时绮靡华艳之诗风 ,卓然自成一家。后世鲍照 ,李白等都受其影响。有《左太冲集》。左思《咏史诗》八首 …  相似文献   

17.
西晋诗人左思思想中始终存在着隐逸避世成分,隐逸思想随着他的生存处境的变化、人生参悟的不断深化而逐渐增强,左思的隐逸思想在中古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选集注>中保留有许多左思<三都赋>旧注,其中包括卫权<吴都赋注>.台湾学者周法高撰<吴都赋卫权注辑>,但颇多讹漏,因此重新辑入并加以补正.周先生认为,卫权注今独存<吴都赋>中,颇合裴松之注<三国志>谓"权作左思<吴都赋>叙及注"语.其实不然,卫权<略解>序注皆当是针对<三都赋>而作的,其注独存<吴都赋>注,盖与<三都赋>旧注本流传有关.  相似文献   

19.
钱志熙在<魏晋诗歌艺术原论>中认为,左思的<咏史诗>是其晚年退居宜春里的回忆之作.但<咏史>八首复杂的思想、中古诗人诗句的对比、<咏史>的流传都说明左思的<咏史>诗并非晚年回忆之作.  相似文献   

20.
左思的《咏史》诗完整地展现了左思一生情感历程的变化轨迹。诗人由早期的渴望建功立业到功业难就之后的失望与愤懑乃至最终步入超脱这一思想变化脉络 ,都在其《咏史》诗里表现出来。对此变化过程及其成因作进一步的探讨 ,有助于加深对诗人创作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