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搜神后记》作为《搜神记》的续书共116则,除极少数取自《搜神记》、《孔氏志怪》、《灵鬼志》外,绝大部分素材取自当世之事。由于其创作乃为自娱,所以篇目中不少故事颇有情致,内容也比较驳杂,而最能代表其文学价值的主要是鬼神怪异故事、神仙长生故事和轮回报应故事这三种志怪范型。它们讲述人的智慧勇敢,描绘道教仙境的美妙,阐发佛教的善恶终有报,真实而曲折的再现了乱世中的社会风潮和人文面貌。  相似文献   

2.
谶纬思想产生于战国,流行于两汉.其来源于神仙方术思想,在西汉董仲舒的祥瑞灾异和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下,成为西汉后期和东汉前期统治者的主要思想.干宝的《搜神记》较全面地反映了秦汉至魏晋时期的思想领域,谶纬思想在《搜神记》中也通过大量生动形象的故事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3.
作为成熟较早的叙事文体,史传对志怪小说《搜神记》有着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史传的实录精神对干宝辑录《搜神记》的态度影响较大。实录精神不仅体现在干宝对材料的处理上,还在于他采用了史传常用的全知视角。其次,史官“究天人之际”的创作目标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干宝不仅仅对神异的事件进行记录,而是立足于现实,力图解释这些事件与历史兴废的关联,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再次,史家“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也对《搜神记》有着影响。最后,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干预、语言简洁等史传叙事笔法也对《搜神记》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
《搜神记》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志怪小说,《晋书》收录了干宝本人为《搜神记》所作的序言,指出该部著作的写作目的是“发明神道之不诬”。当后代读者参考这句话来阅读这部小说时,对于这部小说的阅读视野往往会出现偏差,因为除了描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外,《搜神记》当中实际上还保存了很多现实题材故事,这些现实题材故事主要有传奇历史故事、传奇人物故事等。  相似文献   

5.
唐初重修《晋书》时从《搜神记》中大量选取材料入史,对此历代史家多有诟病。唐修《晋书》取材《搜神记》主要基于三大原因:其一,《搜神记》本身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二,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的思想统治;其三,作为蓝本的《宋书》大量采录《搜神记》。唐修《晋书》从《搜神记》取材,貌似乖悖治史原则,其背后却有深层的历史合理性.实无取材“失当”之嫌。  相似文献   

6.
《搜神记》中的鬼神旨在体现鬼神之道,也即鬼神在自然秩序中体现出来的道德.《搜神记》中的“神道”,指的是具有道德属性的鬼神之“既兴利而除害,亦威众以立权”的政治伦理功能.通过《搜神记》所讲的鬼神故事,无论是在精神象征的层面,还是在百姓日用的层面,浩大无形的“神道”都有了明晰的道德意蕴和现实指向,并发挥着惩恶扬善的功能,由此阐发和证明了“神道之不诬”.《搜神记》中的“神道”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的现实基础,它不仅折射出魏晋现实的百态万象,也展示出时人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陶渊明创作《搜神后记》的三种可能性 :( 1 )《搜神后记》 (《搜神录》)署名陶潜撰产生的年代几乎与萧统编撰的《陶渊明集》同时 ;( 2 )陶渊明有读到《搜神记》的机缘 ;( 3)陶渊明心好异书奇文是为了“自娱”和“导达意气”。  相似文献   

8.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其中婚恋故事格外引人关注。这些故事在很大程度上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心态,也有干宝主观创作意图的呈现。以《搜神记》中的婚恋故事为考察中心,对其中女性、男性形象作深入解读,对干宝的创作意旨深入发掘,可以从新的视角更接近真实地认知魏晋时代的人间百态、社会风尚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搜神记》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搜神记>展现给读者的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活动,其作者干宝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史官,他用记录历史的笔法记录了人类与另类交往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光怪陆离的故事.这部小说是在魏晋南北朝主要思想文化背景影响下产生的.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思想是玄学,另外秦汉以来形成的神仙思想继续流行.作为史官的干宝在当时深受神仙思想的影响,他的<搜神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是他的思想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搜神记》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重点、亮点比较突出,面的拓展有了一定的宽度,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观点,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总结其中得失,展望未来研究态势,将有利于进一步对《搜神记》及其作者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界 ,《搜神记》一直被视为魏晋“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实际上 ,这部书收录的乃是魏晋时期大量的社会新闻 ,而不是带有虚构性质的小说。干宝是本着“实录”的态度来辑录《搜神记》的 ,而且很讲究时效性、时新性和消遣性 ,这正是社会新闻的特点。只是由于受手抄书籍这种传播手段的限制 ,这些社会新闻虽然做到了采访上的“当时” ,但却无法在传播上做到即时  相似文献   

12.
《搜神记》中保存了大量晋代的常用词汇,出现了一批反映当时口语的新词新义,是当时语言面貌的重现,对语言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搜神记》中“平”、“差动”、“解”、“考”这些“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语,对中古汉语的研究和辞书的编纂修订工作会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搜神后记》旧题十卷本 ,陶潜作。明代此书重新出现时 ,却存在一卷本和十卷本两个版本系列 ,一卷本不见于目录书 ,其原因是一卷本其实相当于十卷本的第一卷。在考察《搜神后记》的作者时 ,两个版本系列的区分开来是一个关键问题。从书中出现的年号 ,唐人类书的引用 ,以及书中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 ,可以确定一卷本确为陶渊明所作 ,而十卷本则是后人撰辑的  相似文献   

14.
干宝<搜神记>的成书年代,学术界一直有争议.有学者依据唐许嵩<建康实录>的记载,确定<搜神记>成书于晋成帝成康二年.考<晋书>干宝等人传记及有关文献记载可以推定,<搜神记>始作于晋元帝建武元年,成书于晋穆帝永和初年.  相似文献   

15.
《搜神记》的主要内容是"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这些内容包含了中国古代丰富的巫术文化。在巫术活动中要使用一定的工具作为一种沟通人神的媒介,这种工具一般被称为巫术灵物,也叫巫术实物。大多数灵物是被用于驱鬼辟邪由此而体现了深邃的文化意蕴。《搜神记》中所记录的神鬼巫术故事中运用最多的巫术实物是植物和动物。这些作为巫术实物的动植物体现着中国早期人类在认识自然过程中所凝结的文化蕴涵,也反映出中国早期人类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6.
敦煌本《搜神记》是研究《搜神记》可见的本子中成书年代最早的古本,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因为研究条件的限制,虽经诸家勤加校勘,仍存不少校录失误、错讹。针对这些问题比勘文例,审辨文字,对敦煌文书和其它古籍的整理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搜神记》《世说新语》中选择问句的格式、形式特征及在句意表达上的特点。通过对两书中这类问句的描写,从一侧面揭示出选择问句在中古汉语前期发展变化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8.
《搜神记》总共有 32个介词 ,本文从中选取了几个进行了穷尽性的研究和解释。《搜神记》中的介词绝大部分继承于先秦两汉 ,也有个别新出现的。该书中介词用法方面的变化 ,真实反映了魏晋时期语言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结合敦煌本《搜神记》原卷、前人校议及相关工具书对部分篇章可议之处再校,提出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20.
摘要:汉魏六朝文学因其丰富的题材、多样化的文体特征,历来被学者视为后代文学发展的土壤。这一时期,无论诗歌、小说还 是散文,皆已初具模型。 《搜神记》,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因其记载了大量鬼神故事、逸闻传说,初具小说模型,也历来是研究神怪 小说参照的原型。以神话母题为研究基础,从“死而复生”的框架中挖掘《搜神记》 “复生”母题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