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学术界在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形成原因、监护类型、社会化、权益保障及支持体系的构建等诸多方面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今后研究者应当注重基础性研究,加强研究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不断拓宽研究渠道,为最终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自20世纪80年代持续至今,已成为拉动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和与之相联系的户籍制度,使得上亿农村务工人员只能"城乡两栖",也因此产生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这一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当前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归纳,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背景、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与数量规模、针对留守儿童的多学科研究以及问题的现实性对策等几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全面认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了解当前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转型,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不断增加,形成了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从事农耕生产,这些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了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者主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定性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定量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拓展,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层面的对策研究有待于开发。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问题受到政府、媒体、学术团体的重视,也引起了国外的关注,基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视野,本文对当前关于留守儿童性格特点、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状况、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回顾并梳理了这些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并对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理清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儿童学业不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在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重在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不良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学习影响的研究综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绩不良归因研究综述和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及对现有研究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的人口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可持续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下的重要课题。实践中各级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出台了相应的措施。本文依据成都市农村留守儿童的一手真实资料,对城市近郊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进行分析,偿试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些学者认为,在国外目前还未发现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其实对这一观点持反对的态度。无论国外与国内,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方面都会有一定的研究,只是其文献的保留资料不多。从关于留守儿童的资料文献得出,较为发达的国家在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的时候,劳动力也相应的转移过去了。而留守儿童的情况是没有出现过的。留守儿童的相关资料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中美洲与亚洲等一些较为发展缓慢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出现的种种弊端,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爱心转化留守儿童不良习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给留守家庭儿童学生多一份关爱,耐心细致地教育他们,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既使他们转化进步,又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父母不在,有老师同学在,任何困难都克服得了,大家的学习情绪就好了,成绩就跟上来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权是农村留守儿童享有的请求政府依法维护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兼有社会权与自由权属性,并以公平与需求作为其价值基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障权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基本生活保障权、照管保障权、教育保障权、健康保障权;这些权利的实现皆建立于中央政府、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流出地政府与流入地政府的积极作为与具体援助之上.  相似文献   

13.
从生活技能、人际交往、生活目标、价值观念、自我意识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民族地区农村儿童社会化的质量整体不高,两类儿童社会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非留守儿童的社会化状况好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处于非正常家庭环境中的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更为突出,更易陷入各种社会化困境,出现社会化障碍,面临社会化危机。  相似文献   

14.
基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而开展的"留守儿童之家"社会干预实验结果显示,社会干预项目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极其显著的推动作用。与对照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在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焦虑度等方面有积极的转变,甚至基本达到了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留守儿童之家"干预模式的可行性说明,政府应强化统筹协调,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和项目建设的监督。同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责任监督制度,建设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和农村家庭互助队伍,实施代理家长制度,以切实构建起家庭、社区、学校相结合的关爱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个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究"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一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验,发现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维度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研究二选取两组留守儿童,并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前测。第一组参加"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第二组不参加。12个月后,对参加留守儿童、对照留守儿童实施后测,并对同年级非留守儿童施测,对各项指标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组留守儿童的客观支持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而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参加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没有显著不同。"留守儿童之家"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个体观”路径的困境进行分析,基于生态系统观提出应在系统的情境中认知个体需求和提供关爱服务,并尝试从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提出关爱留守儿童群体的“家庭生态系统观”。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态系统内部,需在时间系统上注重事先干预,保证留守儿童家庭抚育决策时机与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性时间”发生的一致性;重视支持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实现的意义,强调家庭责任与权力的共存。在家庭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中,认为应首先定位好家庭的基础性角色,完善主体间的联动机制;积极投资家庭,加强家庭能力建设,通过改善家庭生态系统间接关爱留守儿童,最终营造公平制度环境,形成关爱留守儿童及家庭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是青壮年农民走进城市,在广大农村地区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面临着生活、心理、教育、道德、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入手,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他们在缺乏正常家庭教育的情况下,面临着诸如生活、安全、道德、心理、教育方面的问题。根据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及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农民工应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回乡创业、就近就业,认为这样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湖南安仁、澧县、安平276名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调查数据,对湖南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入学成熟水平进行考察,深入探究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现状及差异,并结合父母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对农村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发现:1)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之间差异显著;2)相比于留守儿童,父母文化程度对非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3)相比于非留守儿童,家庭经济水平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的影响更显著;4)留守时间和个人因素对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有显著影响。主要建议:家庭应创造支持留守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应全面关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政府应在留守儿童入学准备教育上发挥引领与指导作用;建立政府、幼儿园、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20.
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教育关注的新阶段。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在实践领域得到了较大关注和发展,但难以有效的为留守儿童权益保障服务,根本原因在于构建理念、社会环境、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存在困境。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需要尊重和保障留守儿童基本权益,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各种教育本土资源,以及建立共同参与的教育协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