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古代军事文学源远流长。其中有三部作品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们是《左传》、《史记》和《三国演义》。前二者是正史 ,而《三国演义》则吸收、融合了二者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方面的长处 ,将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发展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在战争叙事方面它也创立一种经典模式,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封神演义》在战争叙事方面对《三国演义》多有继承,如突出英雄主义精神、在战争描写中重视谋略等,对《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情节也有所借鉴甚至是移植。与此同时,《封神演义》在战争叙事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在战争叙事中增加了更多的神魔因素,在具体的战争描写中更为重视阵法以及宝物的运用,偏重于以法术来取代智谋描写。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战争与英雄的古典小说 ,书中英雄个个有泪 ,而且动辄流泪。作者罗贯中对英雄泪的描写是为了突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同时 ,也不可否认 ,《三国演义》的成书时间是小说的初创时期 ,《三国演义》人物刻划只能称为类型化典型。从现代读者的审美心理来看 ,在阅读《三国演义》时追求的就是那种自然、质朴、直率和粗线条的风格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4.
《左传》擅长描写战争。 《左传》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史书;因此,它关于战争的描写,多侧重于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因素、大的战略部署及其战争中人的作用的描写;不像兵书那样,多侧重于战术、武器等具体作战技术的论述。这是《左传》描写战争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个特点,是为《左传》作为史书的性质及总结历史经验的编写目的所决定的。正是在这个方面,《左传》的作者,表现了他深刻的洞察力及其在题树的处理、故事的叙述、人物的描写等方面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5.
否定副词是汉语副词中的一个重要次类,在汉语表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先秦时期的两部重要典籍《左传》和《国语》,全面梳理两书的否定副词系统,通过对两书否定副词的描写和比较,总结了两部书中乃至先秦汉语中否定副词的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6.
《左传》是先秦时期传记文学,以写战争名垂文学史,其中有很多笔墨是描写齐地勇士的。《左传》中与齐国相关的战争描写,刻画了殖绰等一大批勇士,体现了齐地尚勇的风气。  相似文献   

7.
左氏擅长描写战争,本文从重视智谋与战术、重视人物刻画、重视礼义等方面论述了《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以求窥斑见豹,展现《左传》语言和行文的特色及那个特殊时代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左传》所描写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是一部以男性为中心的历史著作。其中描写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左传》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来考察和认识春秋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这对于认识我们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形成,分析当时的作品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两部长篇小说,都曾获得国际文学大奖,他们取得的成就是不朽的。两部作品同样是描写伟大的土地改革运动,但写法并不完全一样。丁玲的作品重在表现土地改革对农民带来的思想意识上的震撼与变化,剖析深刻而意蕴深厚;周立波的作品重在描写土地改革的伟大业绩,叙事简洁而气势恢弘。两部作品双峰并峙,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表现土地改革运动的不朽史诗。  相似文献   

10.
一部被称为文学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谜"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以其狂放而神秘的风格为世人瞩目。相隔近一个世纪,一部拥有相似另类风格的中篇小说《金锁记》问世。两部作品都以怪异闻名于世,两部作品都有惊人的巧合之处。  相似文献   

11.
《左传》中富有小说因素的素材、编年体为主纪传体为辅的编写体例、叙事艺术,无不为"陈述百年,该括万事"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所继承,并有所突破与创新,尤其是在战争描写艺术手法上,更是一脉相承,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战略、战术描写出神入化,从而勾勒出精彩而生动的战役,诸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是活跃在抗战时期日中两国的著名作家。两人的代表作品《雪国》和《边城》都是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产生的。然而这两部作品却没有丝毫的战争与政治气息。他们都用大量的景观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唯美、淳朴、忧郁的世界。将两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进行景观描写的平行解读,在比较中可以寻找到他们的契合点,以此来挖掘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共同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赤壁之战历来为史学家所关注,长篇通俗小说《三国演义》也对这次战争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而无论是史学家们的历史叙述还是《三国演义》的文学描写,都反映出其作者对这次战争的基本认识,从而体现出作者们各不相同的历史观念。由于受正统观念的束缚,历代史学家们都不能对这次战争进行客观公正的记述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而《三国演义》则以民心的向背作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地发掘这次战争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体现了十分进步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与沈从文是活跃在抗战时期日中两国的著名作家。两人的代表作品《雪国》和《边城》都是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产生的。然而这两部作品却没有丝毫的战争与政治气息。他们都用大量的景观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唯美、淳朴、忧郁的世界。将两位著名作家的代表作进行景观描写的平行解读,在比较中可以寻找到他们的契合点.以此来挖掘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共同发展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多用和善用比喻是《诗经》和《荷马史诗》这两部诗作语言艺术的重要特点,但在比喻形式和用动植物作比的侧重点上,描写战争的喻体与被喻体的选择以及比喻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出不同民族迥异的文化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书中描写了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晋武帝太康元年(280)间近百年的历史,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期间封建割据群雄战乱的局面。由于描写战乱,所以关于战争的描写是这部书的重要组成内容。更可宝贵的是作者不但生动地描写了这些战争,而且体现了一定的古代军事思想,使这部书成为一部十分难得的形象性的军事教科书。认真研究一下这部书的战争描写,对于掌握古代军事理论、了解古代战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官渡之战是《三国演义》着力描写的战役之一,它是袁、曹两股封建势力的一次决战。下面分五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 ,包天笑的长篇小说《留芳记》和《上海春秋》是两部重要作品。《留芳记》侧重于对民国重大事件与人物的描写 ,在艺术手段上类似于曾朴的《孽海花》;而《上海春秋》则相当细致与准确地记录下十里洋场上海的种种罪恶。两部小说一反包天笑作品拖沓、松散的缺陷 ,结构紧凑 ,艺术性强 ,不愧是包氏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伊拉克战争小说逐渐兴起.凯文·鲍尔斯的《黄鸟》就是作家根据自身在战场上的真实经历所描写的一部关于伊拉克战争的小说.鲍尔斯在作品中大量运用黑色幽默的艺术表现手法来凸显战争的荒诞和残酷.本文拟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这三个方面对该小说所蕴含的黑色幽默特征进行微观分析,对于揭示和了解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情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比较研究《高兴》与《嘉莉妹妹》提供了新的批评视角。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研究依据,结合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从狂欢广场以及广场语言等方面分别分析了《高兴》与《嘉莉妹妹》中城市的象征意义及其双重性,进而揭示了两部作品中相似的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元杂剧《西厢记》和朝鲜古典小说《春香传》都是描写东方古典爱情的优秀作品,这两部作品各自塑造的人物形象及表现的主题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反映出超时代的鲜明的进步性。近年来,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多是侧重于文化影响和接受上,而从叙事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会发现两者在许多惊人的相似中还存在各自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