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在翻译实践中存在两种文本之间词项空缺、词汇非完全对应现象,给翻译用词的选择带来困难,影响译文质量。义素分析方法在翻译中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强译文的准确性,提高译文的品质。在进行具体的义素分析时,可从语义溯源、语域和词汇隐喻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的重要原则就是要把作家的风格翻译出来,因此译文的词语及句式的选择必须贴切,原作的语言特色应尽量保留。本文从用词的准确性,译文语言的表现力和文化信息的传递三个方面评析了鹿金先生的《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的中文译本。通过原文与译本的对比分析对译作中的某些表达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3.
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出发,以福建宁德市“09年招商投资讲话稿”英译本为个案,提出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区域投资环境对外宣传翻译策略,从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方面探讨在对外宣传翻译过程中译文对译语读者的关照,实现译文和译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达到对外宣传的语用等效翻译,真正实现翻译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英语翻译首要的难题是如何确定词义。在翻译实践中,我们总会遇到些词或词组,在词典中找不到对应适当的词义。如果根据词典所给的字面意义直译出来,不是用词不当,就是意思含糊不清,进而造成误解。那么要使译文意义准确,用词合乎所翻译语言的习惯,一般的办法是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和用词搭配上的需要,把这些词或词组的字面意思加以引申,再翻译出来。因此,我们把这种改变原文字面意思的翻译方法就叫词义引申。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讨论模糊语言与翻译的关系.以虚对实,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的准确语言;以虚对虚,以模糊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以实对虚,以精确语言翻译原文中的模糊语言等角度探讨模糊语言翻译的方法.在翻译文学模糊语言中,译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作用,使译文文本同原文一样呈开放性的结构,让译文读者介入其中,去解读,去阐释,从而获得共鸣.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笑道”译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拟以《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中“笑道”两字的翻译做比较,从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的角度找出两个文本在翻译差别上的根源。提出:翻译不是语言层面的简单对应,译文更要受到意识形态、翻译诗学、权力关系以及译者同原文作者、译者同译文读者等之间相互关系等社会文化因素的操纵。  相似文献   

7.
殷夫译诗《格言》在全世界华语区广为传诵。笔者针对这一译文,从译诗的形式、意美的宏观层面和译诗用词的微观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索成功诗歌译文的要素:诗歌译文采用适合诗歌表现的形式;译文能复现原文的意美;再者,如创作艺术品般地对译文字词进行精雕细琢,是诗歌翻译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太适合应用型文本的翻译,因为他们都强调"忠实"、"对等",译文的好坏以原文为标准。广告翻译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语言交换活动。在广告翻译中应以目的论为指导,不拘泥于语言形式,而要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征、文化习惯和读者期待,以达到广告预期的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不能简单地用一种语言来替换另一种语言。东西方文化的不同而导致的思维差异,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表达顺序、表达结构、表达方法、修辞方式和用词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翻译过程中要顺利地完成汉英两种语言的转换,对这两种语言进行系统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发展翻译技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选字炼词是创作和翻译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林语堂翻译作品中准确贴切、简练地道、生动传神的用词特色 ,其译文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 ,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原文的正确理解 ,在此基础上 ,翻译技巧的运用也是不可或缺的。文章同时指出 ,在选择词语时 ,译者不仅应考虑词语本身 ,而且须注重词语所处的整体语境 ,以及和其它词语的搭配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诗歌创作讲究炼字。诗歌翻译 ,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二度创作活动 ,更加讲究字、词的推敲锤炼。通过翻译实例分析可以发现 ,汉诗英译中动词的锤炼是以用词夸张、用词反常和用词灵活为手段 ,服务于译诗的情感性、准确性及生动性三个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对语言语序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国传统的翻译观强调译文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的观点,而现代形式主义翻译观不仅重视译文神似,更强调译文的形似,以体现语言的美学价值和交际价值。如何在译文中合理地对语序进行变异和重建,表达出作者的真正表达意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的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源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的语用观实际上是个动态的三元翻译观。以公示语中的误译为例,从这一个角度验证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在翻译领域里的有效性。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而达到译文对原文忠实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它是一种动态的等效,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目标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认识,对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学术论文标题及其用词翻译的研究有助于学术研究成果更快地交流和借鉴.因此,了解学术论文标题的特点及常见句式的译法有助于标题译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撰写和翻译学术论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双关语的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语言、文化及表达习惯的差异,使双关语翻译难以兼顾其双重含义。"功能对等"理论以译语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在译语语言和文化环境中所预期达到的功能,为双关语的翻译另辟蹊径。对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来说,译文只要能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广告效应,能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近乎相同的感受就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再现原文的风格是评判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翻译实践中不少译文在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方面或敷衍了事或穷于表达,造成诸多疏忽遗漏。论文以Proverbs in Latin American Talk的参考译文为例,对语言风格翻译中语体、口吻、表意方式等方面的疏漏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创作 ,译者在翻译中除了要忠实于原作者外 ,还需充分重视译文读者群的文化、风俗习惯和语言环境 ,也即译文的通俗性 ,以争取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为研究对象,从诺德提出的"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的角度,分析诗句和成语俗语的翻译特征。文献型翻译较多地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征;而工具型翻译以更易于译文读者理解的方式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译文中两种方法综合体现、相得益彰,在确保译文与英语读者的认知理念不相冲突的同时,较为有效地传播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翻译的确切含义及其功能。认为翻译不仅是从原文到译文的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种跨越不同民族,进行文化信息的传递。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该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笔者着重探讨了翻译主要传递了哪几种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