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说宋诗议论化理趣化朱靖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对于唐诗与宋诗的区别,历来已有定评。唐诗重性情,以形象韵味取胜;宋诗重说理,以议论理趣见长。所谓宋诗的“议论化”,是指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即它以议论的概括方式进行诗歌创作;而“理趣化”,则是指诗歌内容方面...  相似文献   

2.
诗歌中富含理趣,这是宋诗的一个典型特征,而苏轼则是其中最突出的体现者。其诗歌中蕴涵的理趣,按内容可以分为自然之理、人生之理、社会之理和艺水之理。  相似文献   

3.
在宋诗的发展流变中,苏舜钦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宋诗之所以为宋诗,是由午它以其异于唐诗的独特风貌,另辟蹊径地发展了中国古典诗歌。正如钱钟书先生所言:“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唐诗与宋诗,不能简单地以历史分期来划分,而是时代风格的巨大而深刻的演变。细究起来,从时代风格角度讲的唐诗,主要指盛唐诗坛那种富丽雄阔的气象与情景妙合、含蓄蕴藉的风格。“安史之乱”以后,诗风开始明显地变化,杜甫、白居易,韩愈等大诗  相似文献   

4.
宋诗理趣漫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宋诗,明清时即有以其“主理”而发的微辞。如明人李梦阳说:“宋人主理,作理语。诗何尝无理?若专作理语,何不作文而诗为耶?”(《空同集·缶音序》)清初吴乔又说:“唐诗主达性情,故于三百篇近,宋人主于议论,故于三百篇远。”(《围炉诗话》卷二)然而,诗歌与理并非完全背驰的。就是上述李梦阳之语,不是也承认“诗何尝无理”么?他是不要“专作理语”罢了;清人沈德潜也说:“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父面目耳。”(《说诗啐语》六十三)宋诗中确乎有直接说理与不带情韵的议论者,缺乏诗的意境,无疑不足取。但宋诗中含“理”的篇什更有不少是富于“理趣”的,这“理趣”是宋诗研究中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历代对苏氏诗歌创新特点的指责,从题材、立意、构思、用事等方面全面考察了苏诗创新的优长,并且对唐宋诗之争作出了初步的合乎历史观的检讨,认为:宋代是唐代后最有成就的诗歌朝代,宋诗的成就在于没有学唐诗,后代所有学唐诗的唐诗派比起宋诗的成就相去甚远,所以苏轼不是使古代诗歌倒退的祸首,而是创造唐诗后又一座高峰———宋诗的功臣。  相似文献   

6.
《西昆酬唱集》是宋初杨亿编选的一部唱和诗集,是“西昆体”的代表著作,在唐诗向宋诗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题材内容看,《西昆酬唱集》中的感事述怀诗、咏物诗和言情诗等比唐诗更广泛深刻地描写日常生活,使诗歌更趋通俗化;从艺术功能看,《西昆酬唱集》开启了宋诗“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点;从传承和影响看,《西昆酬唱集》既充分学习和吸收了几位唐诗大家的创作成就,又发展和影响了一批宋诗大家的创作倾向,在“唐音”向“宋调”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叶燮在《原诗》中把“宋人以文为诗主议论”与“唐人以诗为诗主性情”对举,指出了唐诗和宋诗的区别。历代对唐诗的评价都很高,而对宋诗则毁誉不一,争论颇大。确实,唐诗的长处是宋诗的不足,宋诗不如唐诗。但是,宋诗的“以文为诗主议论”的独特之处,正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使宋诗能够以自己的风格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列宁说过:“判断历史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确没有提供现在所要求的东西,而是  相似文献   

8.
唐诗与宋诗因社会环境、时代特征以及诗人性情等差异,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唐诗尚情,在绚烂华彩中见自然含蓄,情韵悠长;宋诗尚理,在平淡理智中见清癯精巧,理趣深远.  相似文献   

9.
姚鼐论诗,反对唐宋诗之争,明确主张“镕铸唐宋”,吸取二者之长以补二者之短,形成新的风貌。故此,在学诗方法上,将宗唐诗风的模拟与宗宋诗风的新变融合;在表现内容上,将唐诗重性情与宋诗重学问融合;在美学趣味上,将唐诗的蕴藉与宋诗的高奇融合;在诗风取向上,将唐诗的宏阔与宋诗的幽深融合。姚鼐以宗宋诗风弥补宗唐诗风的空虚、平熟及肤薄,又以宗唐诗风挽救宗宋诗风的险怪、枯寂与浅直,由此而臻于“完美”。“镕铸唐宋”成为清代一种比较通行的诗学追求,昭示着清人力图构建本朝诗风的宏愿。  相似文献   

10.
宋诗的地位与苏诗的地位[韩国]张尹炫宋诗的历史地位宋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唐诗以后的又一个艺术高峰。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先秦时代是四言体的时代,汉魏六朝在乐府诗基础上发展成为五七言古诗,唐代古近体诗都达...  相似文献   

11.
唐诗和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格局 ,后世常有宗唐和宗宋之争。这种“唐宋之争”最早出现于金代 ,本文主要沿着这个线索来谈金元诗的发展。本文是作者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约所编选的《金元诗选注》之前言 ,提前交由本刊发表 ,有所删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例析了梅尧臣“以诗代文”的种种表现形式──“以诗代书信”、“以诗代日记”、”以诗评论诗书画”、”以诗代游记”和“以诗译文”,指出其特点是运用散文的笔法句法入诗,加重诗歌的记叙、议论成分,以使诗歌的内容和功能趋于散文般宽广。由此可见,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显著特点,在梅尧臣的诗歌中已露出了端倪。从这一意义上说,梅尧臣堪称“开宋诗一代之面目者”,是宋诗的“开山祖师”。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宋诗逐步确立为与唐诗并列的诗歌经典范型的过程,宋代诗人杨万里方得以进入清人的批评视野。随着清朝不同时期诗歌观念与阐释范式的流变,持不同立场的批评者或给“诚斋体”诗贴上宋诗糟粕的标签,或推重其为性灵诗、白话诗的经典。正是在以唐音宋调为标准范式的古典诗歌审美标准凝定以后,“诚斋体”的特质及其创变性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4.
在瑰丽多姿的祖国诗歌海洋中,宋代的五、七言诗乃是继承了唐朝和五代十国以来诗歌发展的优秀文学遗产,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的产物。文学评论界往往以“唐诗、宋词”并称,以体现宋词伟大的艺术成就。但我们认为,与唐诗、宋词相比较,宋诗也并不逊色。宋诗从最初的效仿唐诗发展到思想内容、形式技巧都极为充实丰富的程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宋代复杂的阶级矛盾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为杰出诗人们提供了一个恣意挥洒的广阔舞台。  相似文献   

15.
理性精神唐诗气韵浑雅,蕴藉空灵,情辞丰腴,以“吟咏情性”的个性抒写见长。宋代诗人则以唐诗为参照,在其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相对而言,宋诗温和内敛,深析透辟,平淡瘦劲,凭借“以意为主”的理性精神取胜。这是宋人对唐诗的深刻变革。宋初的梅尧臣则以其诗论和诗歌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6.
宋诗,有如一个羞怯的村姑,在唐诗这个落落大方的大家闺秀面前,本显得自惭形秽。加之所谓“一代之文学”的宋词的掩映,传统观念的排挞,又使得这位村姑清癯的脸庞上增添了几多刀痕,眉目一时难以分明。而议论、说理历来被视为宋诗的致命缺陷。诚然,在中国古代诗史上,唐诗得位正中自无可非议,宋诗犹同婢妾,侧目而视也理所当然。可是,长期以来,人们的注意力似乎全部集中在唐诗这一主角的身上,探索研究的专著、文章几乎是汗牛充栋,而对宋诗这个配角委实注意得太少了。直至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宋诗集》,仅只有零散的选本,专门研究的论著、文章更是寥若晨星。“味同嚼蜡”之说一出,领袖人物的片言只语,被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又有人做了不  相似文献   

17.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宋人从最初的模仿、学习,再到最后自成一格——宋调形成,经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经王禹僻、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诸诗家的努力,最终在杜、韩典范中确立了诗歌平淡美的创作风格,宋诗也因此成为古典诗歌中区别于唐诗的另一高峰。  相似文献   

18.
李日卒光《芝峰类说》诗论的核心是尊唐,他不仅高度评价唐诗,以唐诗作为评价诗歌优劣的标准,而且把唐诗同宋诗、朝鲜诗作比较,进而肯定唐诗。  相似文献   

19.
中唐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个转折时代,诗歌开始从雄浑优美的盛唐诗向透辟理致的宋诗过渡,它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突破与创新时期,在艺术上出现了众多的风格流派.中唐诗人力辟新路,呈现了以变革求发展的总体风貌.孟郊的独特诗风,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在盛唐的诗歌高峰之后,中唐诗人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发展诗歌.其中一部分作家在诗歌题材上避熟就新,在表现手法上追求惊警透辟,以至于“怪”,风格不再追求玲珑优美、圆润流畅,而是奇崛峭劲,生新拗折.其主要代表为韩愈、孟郊、贾岛、卢仝等.韩孟诗派是一支十分强大的革新力量,在中唐掀起了引人注目而又影响深远的变革波澜.赵翼说;“至昌黎时,李杜已在前,纵极力变化,终不能再辟一径.惟少陵奇险处,尚有推广,故一眼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多种角度来考察清季宋诗运动的理论意义,由此探寻古典诗学重要特征。认为,宋诗运动选择了富有变化的活性的宋诗诗艺体系既是古典诗学的更新,又是古典诗学的凝聚。其诗论深濡封建义理诗教,操握古典诗艺法式;追求脱俗人格,表现诗美本色;顺应诗歌的表现惯例,又力求诗艺的通变创新;学古以丰富养份,读书以修炼诗式,建构起“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的理论框架,体现了集人品与艺品、才情与学理、唐诗与宋诗、诗歌与散文为一体的美学意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