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惠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4)
莎士比亚以罗马题材所写作品中,《裘力斯·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以下简称《裘》和《安东尼》)同《科利奥兰纳斯》(以下简称《科》)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科》剧是莎士比亚对现实进行冷静的反思,并企图找到一条保证社会安宁的途径。在《裘》剧中有群众动乱的场面,群众受到煽动后,态度出现反复的大场面。这同《科》剧中民众造反,受煽动驱赶科利奥兰纳斯的场面很相象。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裘》剧中的群众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不知道勃鲁托斯等人为何要杀凯撒,当阴谋者利用勃鲁托斯杀了凯撒后,坚持正义的勃鲁托斯向民众宣传:“你们宁愿让凯撒活在世上,大家做奴隶而死呢,还是让凯撒死去,大家作自由人而生?”(三幕二场)而安东尼在向民众宣传的时候则认为是凯撒更爱人民,并出示他的遗嘱,证明他没错,因而影响群众,使他们改变态度。但是在一种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人们在不了解真实情况时,是很容易受舆论宣传影响的。《科》剧中的群众场面虽然也出现舆论反复,但这种反复是有一定的事实根据的。当科利奥兰纳斯要求人民允许他做执政时,尽管态度傲慢不逊,民众想到他的功劳还是同意了,后来由于西西涅斯、勃鲁托斯的煽动宣传,加之科利奥兰纳斯在大庭 相似文献
2.
傅惠生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
莎士比亚以罗马题材所写作品中,《裘力斯·凯撒》、《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以下简称《裘》和《安东尼》)同《科利奥兰纳斯》(以下简称《科》)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科》剧是莎士比亚对现实进行冷静的反思,并企图找到一条保证社会安宁的途径。在《裘》剧中有群众动乱的场面,群众受到煽动后,态度出现反复的大场面。这同《科》剧中民众造反,受煽动驱赶科利奥兰纳斯的场面很相象。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裘》剧中的群众是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不知道勃鲁托斯等 相似文献
3.
冯文坤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4)
本文对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与《麦克白》两剧中所着力渲染的暴力 ,作了钩沉提要的描述 ,以及两剧中作为代表家族和国家意识之体现的女性人物 ,在暴力之肇起和结局中的作用、心灵历程暨悲剧性归宿 ,进而揭示出家族意识形态的“超性属性” ,以及用暴力方式取得的权利 ,也必将预示着新的暴力的足音和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许勤超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0-113
文化唯物主义莎评流派代表人物多利默在其代表作《激进的悲剧》中对莎剧的研究基本上是围绕人性和权力进行批评的。多利默通过对《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和《科利奥兰纳斯》两部悲剧中德性问题的分析,认为德性受到权力的制约。多利默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了社会中政治、权力对人性的塑造起了很大的作用,人性不可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政治权力关系而存在。 相似文献
5.
6.
肖四新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5):55-59
莎士比亚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无所不在的"恶",而"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在悲剧中,莎士比亚一方面表现人的理性力量,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悲剧性处境。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新教对人的本质理解是一致的。从莎士比亚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倪小民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39-42
本文作者从文学评论的另一视角评析了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斯》剧目中女主人公麦克白斯夫人的性格特征 ,从而在更深的层面展示了麦克白斯夫人的性格形象 ,令读者再一次领略莎翁悲剧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挫折教育因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少有效的训练模式,使得个体对现行的挫折教育多有抵触,悲剧审美通过纠正个体认知、疏泄负性情绪、锻炼意志品质三方面的影响,最终使个体的挫折承受力有所提高,又因其特有的审美化作用,使挫折教育成为美的甚至是愉悦的教育形式,而成为挫折教育有效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洁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25-29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被鸩杀后,在权臣孙秀的操控下,泰山羊氏羊玄之之女羊献容继立为晋惠帝皇后。在羊皇后12年的皇后生涯中,她不过是一个傀儡,非但未能享受皇后的殊荣,反而屡遭羞辱,甚至多次命悬一线;作为渴望关爱的妻子,她不过是徒有名分的玩偶,非但未能享受夫妻之爱,却总在恐惧不安中苟且偷生。西晋亡后,她被匈奴人刘曜俘获,并再次被立为皇后。这一时期,她尽享殊荣,对爱情和权力的渴望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纵观羊献容的一生,她出身名门、五废六立、一身二后,这些经历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数百位皇后中是绝无仅有的,她的人生勾画出古代社会上层妇女的又一种命运轨迹,并再次证明了在父权制文化下,女性在根本上就是依附(从属)于男性的,她们最终只能是男性的派生物。 相似文献
10.
熊绍高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30-32
悲剧英雄杨志一生追求着功名,尽管委曲求全,陪尽小心,但求官之梦终究幻灭.杨志不断遭遇人生挫折、求官之梦终究破灭的原因是什么呢?既有遭风浪、遇泼皮、不得天时地利等"时乖运蹇"方面的客观因素,更有他性格、能力上的主观原因.杨志蛮横、暴戾、刚愎自用、不善于处理关系、不懂得笼络人心等方面的性格弱点,在给养上缺少周密的安排,在防范上缺乏足够的心机等都注定了他的失败. 相似文献
11.
柴军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52-55
在评价莎翁悲剧《哈姆雷特》时 ,一反传统的作法 ,没有讴歌其主要人物哈姆雷特 ,恰恰相反 ,对几百年来被人们斥为弑君者的卑鄙小人克劳狄斯从一个新的角度 ,给予了一定的重视。此外 ,从两个方面对《哈姆雷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马小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1):9-16
如何源初地领会希腊精神乃是《悲剧的诞生》的核心问题。在尼采看来,"希腊的明朗"的两种形式——阿波罗式的明朗与苏格拉底式的明朗均不足以代表源初的希腊精神。源初的希腊精神乃是借助形而上学的意志而得以诞生的希腊悲剧精神或狄奥尼索斯精神。在面对痛苦方面,希腊悲剧之形而上学策略远远胜过阿波罗之艺术策略与苏格拉底之理论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王升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莎士比亚的悲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戏剧情节以一个人物为中心 ,且注重刻画人物鲜明的个性 ,其剧作以其剧烈的冲突和悲壮的力量 ,形成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感 ,从而更能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这同我国古典悲剧相比可谓泾渭分明 相似文献
14.
冯妮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3):103-106
通过对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的批判,尼采提出现代德国精神的复兴必须倚赖音乐-悲剧-神话三位一体的重生.在酒神音乐之中,个体直达生存之根本,这种审美现象拯救了希腊人的悲剧性的生命观,重新赋予生存以意义.尼采认为,现代德国精神的复兴同样建基于主体的存在意识与生命意志,从而在音乐精神中重返自身的民族神话,这种建构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基于历史-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余志卫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8,(4)
所谓“悲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将美学范畴中的“悲剧”直接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借助悲剧具有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这一美学特征,震撼受教育者的心灵、激发受教育者的斗志、陶冶受教育者的性情,从而实现辨明是非、培养情操、提高素质之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悲剧教育... 相似文献
16.
吴晓平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7-11
叔本华与尼采两位哲学家的思想关联颇为紧密,而两者的风格却又大相径庭。文章首先引出两人之间的思想关联,着重表明叔本华在尼采思想上的先驱地位。由于西方学者的研究路径的影响,两位哲人之间的关系远未在国内学界引起重视。文章紧接着从思想和风格两方面简略地来对比两种哲学。在思想方面,以生命意志和权力意志为着眼点展开。生命意志重在保存,但同时也蕴含了发展和塑造的可能;而权力意志则明确将生命的自我塑造作为核心要义。在风格方面,叔本华的作品是直白且典雅的,而尼采的作品则显得隐晦而零碎。思想与风格两方面的比较,将有助于呈现出两种哲学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7.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和他的悲剧思想对尤金·奥尼尔有着极大的影响,后者继承了前者的悲剧理论。尤金·奥尼尔对尼采的超人哲学和反宗教思想以及他的悲剧理论也是推崇备至并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国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11-19
尼采认为,希腊悲剧在本质上是酒神艺术。他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证了悲剧的酒神本质:一、悲剧起源于酒神颂音乐(D ithurambos),悲剧诞生的过程是酒神音乐不断向日神的形象世界迸发的过程;二、在悲剧中,日神形象仅是表达酒神冲动的手段;三、悲剧快感实质上是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即通过个体的毁灭而给人的一种与宇宙本体结合为一体的神秘陶醉。 相似文献
19.
成雪峰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122-126
悲剧问题是贯穿尼采思想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理解尼采哲学的关键所在.但是显然地,尼采对悲剧之本质的澄清,是与其思想的内在变化和澄清相对应的.他首先在叔本华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揭开了悲剧之本质的序幕,然后进一步阐明生命的本质是权力意志,而悲剧的艺术是生命本来的形而上学活动,是虚无主义的反运动.换言之,悲剧本质上在于肯定生命的权力意志,这种肯定只有通过永恒轮回才能实现其最大可能性.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尼采才称自己是第一位悲剧哲学家. 相似文献
20.
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中的最后一位,自他之后古希腊的悲剧创作便走向了没落.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不仅在当时为古希腊的宗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成为当下我们研究古希腊世界不可或缺的资料,古希腊的女性在出生时就开始遭受到不公平待遇.在未出嫁前她们被禁锢在家中,为的只是能够让她们顺从父亲的意志并且以处女的身份出嫁.婚后这种情况仍旧没有任何改观,因为在古希腊未婚或者已婚的妇女同亲人以外的其他男子交谈都会被认为是有悖贞洁的事情,尽管男性可以去外面找妓女或者是将家里的女性奴隶当作自己的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