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热门剧集《乔家大院》、《新安家族》以其独特的历史视角和叙述方式为新历史主义理论运用到历史剧文本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以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为切入点,从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历史叙述的个人化、历史的小写化等多个角度对历史剧题材创作《乔家大院》、《新安家族》进行分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尔摩斯探案小说》在近代出现的译作--1896年《时务报》初译本、1903年"绣像小说本"、1916年"中华书局全译本"的分析,说明近代侦探小说翻译在叙述视角、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几方面均受到本土文化的干预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由于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医生角色不时地作为一种承担特殊社会意义和负载作家审美理想的独特形象进入文学的视野.随着社会发展以及文化和文学语境的变迁,文学作品中的“医者”形象与内涵亦不断演变.以“医者”形象变迁这一视角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相关文本,研究西方文学不同时期作品中“医者”形象所呈现的不同面貌——从《圣经》神话中医治一切的上帝到现代派作品中接受过医学教育并掌握现代医学技术的医生,西方文学经典中的“医者”形象经历了去神性化的过程.同时指出,不同时期的“医者”形象又反映了各个时期的医学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作家对医生角色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4.
《绝望主妇》的很大一部分灵感来自2000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美国丽人》,编剧尝试用戏剧化的手法描述人到中年所必须面对的家庭危机美剧中值得回味的嚼头越来越少。虽然总是有些精心设置的噱头能够成为某个剧集的标志形象——比如能被连成一首歌的"F**k",比如被载入词典的"D’oh",比如被玩出了花的拐杖,比如攀缘植物一般的古怪纹身——但让剧集里弥漫着耐人寻味的精妙设置却并非每个编剧都能轻松驾驭。  相似文献   

5.
根据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分析和评估了《散文108篇》里《荷塘月色》英译本,主要在语场、语旨和语式上分析了译文与原文的偏离程度。基于朱莉安.豪斯的翻译质量的标准,文章通过综合分析和判断,认为该英译本尽管有些偏离,但原文和译文的匹配程度很高,译文的质量很高。  相似文献   

6.
文章立足于中国侦探小说得以发生的原初语境,从《时务报》的办刊宗旨和传统审美习惯两个层面考察了张坤德翻译福尔摩斯侦探故事的策略,诠释了西方侦探小说得以立足中国文化场域的缘由,认为《时务报》上最初的福尔摩斯故事译作为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的发生奠定了认知基础,提供了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7.
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首先是要尊重曹雪芹和《红楼梦》,尊重曹雪芹对《红楼梦》的最后修改。脂批扰乱了人们对可卿的正确解读,研究秦可卿必须绕过脂批。秦可卿不是病死,而是非正常死亡。不能说作者写的秦可卿是个败笔,她的形象在《红楼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苏联当代著名作家及诗人帕斯捷尔纳克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问世引起了世界各界人士的关注,一时间众说纷纭,反响热烈,主人公尤里·日瓦戈的形象更是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和行为。本文从对《日瓦戈医生》这部作品的认识开始谈起,根据主人公所处的时代,分析尤里·日瓦戈的英雄形象,研究其个性和心理特征,阐释小说《日瓦戈医生》的社会影响、历史功能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虽然就源流而言,主要是继承中国古代小说传统,但在20世纪前半期整个中国文学向现代迈进的过程中,也注意吸取西方通俗文学的艺术经验。程小青的侦探小说《霍桑探案》是对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的模仿借鉴,《霍桑探案》中的侦探形象塑造、主角配角的设置、正面侦破案件的情节模式、侦探助手讲述破案过程的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等,均是对《福尔摩斯探案》全方位的模仿。徐訏的新市民小说明显受到英美通俗小说的影响,他的异域传奇言情题材与西方的哥特小说有一定的相似性;1943年出版的畅销小说《风萧萧》讲述抗战时期的多角恋爱与间谍故事,汇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世界间谍小说的潮流。两位作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在吸收西方现代通俗文学艺术经验中建立了自己的独特的叙述模式,从而完成了对中国传统通俗小说的超越,使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完全汇入了世界潮流而获得的文学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在汉英翻译中的信度和效度,从语场、语旨、语式、体裁4个层面对《背影》英译本的质量展开评估,统计译文与原文的“不匹配”数目,数目越多,质量越差。评估结果证明,豪斯模式在汉英翻译质量评估中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可信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就"篇名"栏检索"赛珍珠"并含"大地"出现了116条(篇)论文。中国大陆学界对赛珍珠《大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创作主体的研究,主要从赛珍珠的特殊西方身份、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多元文化身份、思想倾向、在东西方协会的工作等方面展开分析;二是对《大地》主题的研究,主要从"史诗"意义、土地乡土情结、女性主义视角、政治文化视角、生态学视角、中西文化交流视角、宗教视角、儒家思想视角、东方主义视角、后殖民主义视角、神话原型视角、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文学人类学视角、婚姻视角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三是对《大地》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性格塑造角度、具体形象、群体形象展开分析。相对来说,对《大地》艺术特色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徐东日教授《朝鲜朝使臣眼中的中国形象》,运用形象学理论,对众多朝鲜使臣《燕行录》、《朝天录》进行了全方位、大面积研究.该著不仅灵活地将文化阐释学等理论整合到形象学研究实践中,揭示了满族人习俗描绘的“他者”形象,还注意到汉族人形象在朝鲜朝燕行使臣笔下也有一些选择性和部分扭曲,并且动态化地剖析了异国形象生成变化的多重成因.著者成功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着重从域外视角反观中国文化,具体考察朝鲜士大夫看待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特殊视角、价值取向,以及朝鲜民族对中国的总体想象,拓宽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视野.  相似文献   

13.
名人说烟斗     
根据心理分析,"烟斗客"的人格特征大致表现为:冷静、稳定、内敛、谦让、较少焦虑。这些特征正是一个成熟男人必须具备的优秀品格。世界上有不少著名的形象都与烟斗联系在一起。福尔摩斯曾说过,除了表和鞋带以外,没有什么东西比烟斗更能表示一个人的个性了。在柯南·道尔的笔下,福尔摩斯的经典形象是:头戴一顶猎鹿帽、身披件方格呢风衣,然后握着一只石楠根烟斗。对于福尔摩斯来说,烟斗就像他的放大镜、化学试管一样,也是他的一件侦探工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尤其是在当前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医生》《人间世》等中国医疗纪录片引起了现象级关注和热议.文章以这两部作品为例,探析了当前中国医疗纪录片呈现出的新的创作理念,即放弃明显的价值评判,给人们留下更多解读和思考空间.认为这两部纪录片有不同的叙事结构,《中国医生》是单一的客观视角,《人间世》则属于多元的交替视角.另外,这两部纪录片在解说词、配乐以及摄制的真实性原则方面也具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我爱大毒舌     
豪斯医生是个愤世嫉俗的大毒舌,总是瘸着腿一拐一拐向你走来,不时往嘴里塞进门粒止疼片,落下瘾君子的口实N年前看《老友记》,立马在心里排了一个美剧排行榜。在很大程度上,这个完全个人的排行榜就是专为《老友记》排的,因为要给它一个冠军嘛,总得找几个垫底的美剧排一下。在此之前,还真没哪部美剧让我在终结时如此黯然神伤、魂不守舍,好像自己就跟那6个神经病在一个公寓里活了10年似的。  相似文献   

16.
在壮族民间文学中,许多代表性的作品其主人公多为女性,如上古神话《姆六甲》,传说《刘三姐》、《莲花公主的传说》,师公唱本《唱秀英》、《八姑》,叙事长歌《达稳歌》、《达备歌》,故事《虾耶》、《班氏女的故事》、《逃军粮》、《洪宣娇》……可以说,女性形象如天河里闪烁的繁星,照射出壮族女性生存文化历史的折光。这是壮族民间文学一个突出的现象。 许多研究者单视角、单个体对壮族民间文学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他们大都停留在文学形象的审美意义层面上。在此,我们试图把女性形象置于文化人类  相似文献   

17.
弗朗茨·库恩的《红楼梦》德译本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变译个案。译本的译后记深入探讨了《红楼梦》的主要情节、艺术特征、哲学思想及核心价值。通过这篇译后记,细致考察库恩在向西方读者译介《红楼梦》的过程中突破西方主流价值对中国文化的偏见、颠覆刻板的中国形象、发掘《红楼梦》的现代价值、构建多元文化视角的种种努力,并探究库恩通过译介《红楼梦》而建构的中国形象,对西方现代"自我形象"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中的"恶母"形象主要指文学作品中守寡多年,对儿子产生过分依赖心理,而对儿媳有仇视心理的这类母亲形象。作为一个群体,恶母形象具有典型特征。但多数研究者往往忽视了这个群体中具体形象的差异性。作为现代文学中两个恶母形象的典型,《孔雀东南飞》和《原野》中的焦母形象具有不同内涵,造成这种差异性的重要因素就在于男女作家视角的差别和时代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童的“妇女系列”是以《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另一种妇女生活》为代表的专门描写女性的小说。在这些小说里,他塑造了形象、个性不一的女性。从这些女性形象里面,可以看到男性作家视角下对于女性角色的理解和描写的创新。但同时,也可以看出男性作家对于女性解读的局限和误解。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一尊不朽的丰碑,昭示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化。本文以潘金莲语言个性化的独特审美视角,就潘金莲这个典型人物的个性、形象、命运的描摹及其典型形象对社会的烛照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评价,这为人们研究、鉴赏《金瓶梅》洞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