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熙凤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自振 《南都学坛》2002,22(5):34-39
王熙凤在《红楼梦》复杂的情节发展线索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在《红楼梦》的三重悲剧:宝、黛、钗的爱情与婚姻悲剧,众女儿的悲剧,贾府衰亡的悲剧中,王熙凤都是一个起着关联作用的核心人物。研究王熙凤在《红楼梦》艺术结构中的作用,不仅能使我们看到《红楼梦》结构的复杂性和曹雪芹的艺术创新,而且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这部伟大作品的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2.
小说《西游记》以取经作为全书的线索,将孙悟空神奇浪漫的传奇人生和唐僧师徒壮丽辉煌的取经事业作为故事情节,奇幻的情节通过不凡的线索串联起来,唐僧在书中成为使情节和线索相契合的关键。情节和线索之间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彼此影响,不可分割的关系。情节和线索是小说结构中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同对小说的主题具有揭示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体现人物性格,二者之间又相互影响:线索贯穿于情节并推动情节发展。  相似文献   

3.
情节的构成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情节由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但亚里士多德的情节观受到了现代小说实践的挑战。现代小说(如意识流小说)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再也不是一个事件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也就是说,文本中的话语情节再也不是故事的情节。故叙事文本中的情节是叙事元素,以及由叙事元素构成的叙事序列的组合;不过,这种组合一定要排列有序,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以"蓝眼睛"(白人文化)作为小说的主题,揭示了黑人女孩佩科拉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小说中的象征意象不仅深刻地展现了作者创作的主题,并且成为贯穿整部小说情节以及故事变幻发展的重要线索,也使小说蕴含了更加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5.
结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诗学》中有关戏剧情节的论述,分析了莎士比亚著名悲剧《李尔王》中双情节结构对《诗学》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所产生的独特的悲剧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现代情节悲剧,在30年代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中包括错综型、传奇型、惊险型和惨苦型4种类型。中国30年代的情节悲剧在曹禺的《雷雨》中达到了艺术颠峰。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动作、情节由伦理实体或其分化而成的伦理力量决定.悲剧动作或情节的展开要有一个起点.悲剧动作起点的确定,应以冲突的情境为准:冲突开始的地方就是动作开始的地方.悲剧动作具有完整性、丰富性、深刻性三个特点.动作与情节靠人物展开,人物发出动作、陷入冲突是由于他们各自的性格,性格由情致决定.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动作、情节由伦理实体或其分化而成的伦理力量决定。悲剧动作或情节的展开要有一个起点。悲剧动怍起点的确定,应以冲突的情境为准:冲突开始的地方就是动作开始的地方。悲剧动作具有完整性、丰富性、深刻性三个特点。动作与情节靠人物展开,人物发出动作、陷入冲突是由于他们各自的性格,性格由情致决定。  相似文献   

9.
在古希腊悲剧和哈代悲剧小说的比较研究中,较常见的是以命运观和人物性格为中心进行对比。可是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古希腊悲剧的核心是情节;哈代也认为对小说而言,情节或者说结构的重要性胜于人物。因此,以情节为中心进行比较研究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在亚里土多德看来,好的悲剧情节必须要有发现或突转,二者是引发观众怜悯或恐惧的关键要素。哈代的悲剧小说中众多的偶然或巧合与其说是古希腊悲剧中命运观的反映,不如说是哈代巧妙地运用了古希腊悲剧情节中的发现或突转。通过对哈代短篇小说《同乡人》的分析,可以印证此观点。  相似文献   

10.
《李尔王》和《长生殿》基本情节结构均是围绕“情感线索”和“动作线索”发展的,前者是两剧的主要线索。两剧围绕“情感线索”发展的情节高潮和结局表现出与沿着“动作线索”展开的悲剧性毁灭情节的高潮和结尾相反的,或者说喜剧性的表现手段。前者中的暴风雨意象和后者中的月亮意象及花的意象分析两剧为情节的发展和结构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染坊》的叙事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剧《大染坊》是近年来少有的优秀之作。整个故事以主人公陈寿亭的传奇经历为线索,洋溢着振奋人心的抗日救亡爱国热情,这种成功得益于叙事结构的巧妙安排。本文从紧凑匀称的整体结构、迭宕起伏的情节悬念与彼此呼应的情节关联等几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它的叙事特征,指出其作为主旋律电视剧的不懈追求与艺术价值,以期能对当今电视剧创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理解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就得进入剧作的线索脉络,情节线索恰是人物冲突的充分表现,而人物冲突又构成政治和礼法理解的重要线索.本文试图以索福克勒斯的经典剧作<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为例,分析其中两类王者:君王和僭主的政治和礼法理解,及两类王者的品性,其中包含俄狄浦斯之罪的问题,由此试图探察古希腊悲剧的礼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都呈现出由小到大,逐渐展开的方式。即故事情节最初是由某个或者某些事情作为由头,然后沿着这些故事的线索,逐渐形成故事的高潮,再从高潮走向结局。但是,《水浒传》的艺术结构却是非常独特的.打破了故事情节由小到大逐渐发展的常规模式,采用一种“两头大中间小”(即两头线索多,中间成为聚焦点)的情节结构方式:在一百零八将上梁山之前,《水浒传》的故事情节线索非常多,分别写了王进、史进、林冲、鲁智深、武松等许多英雄故事,而这些英雄故事是由一个一个在情节结构上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构成的,不过这些小故事绝不是零乱和互不相关的,一个一个小故事的线索都集中向梁山发展.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是情节结构的聚焦点。在一百零八将上梁山之后,故事情节再由聚焦点向外扩展,人物的命运又分成相对独立的小故事进行,与一百零八将上梁之前的故事情节相类似。这种“两头大中间小”的情节结构,形成了《水浒传》情节结构总体上“散而不乱”、“形散神聚”的艺术特色,众多故事情节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其内在的逻辑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14.
《女人的肖像》是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之一。依托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中有关情节设计的描述,挖掘《女人的肖像》情节构思中的传统元素及其对文本主题意义建构的作用,以此管窥亨利.詹姆斯小说对古典戏剧创作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认为,网络游戏具有明显的情节性,其主要表现为超文本场景性的情节空间、开放的复制性故事、交互非线性的情节线索、游戏情节的传奇性。网络角色扮演游戏颠覆了传统小说与影视中的情节发展方式,在视像化故事中带来了人们对世界、对人类行为全新的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16.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构筑起一座悲剧理论大厦。其悲剧理论的出发点是欣赏者的接受心理。《诗学》主要讨论了悲剧情节的选择和布局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分别以《俄狄浦斯王》和《哈姆莱特》为例 ,阐述了悲剧中的笑两种样态 :可笑性情节和喜剧性缓解 ,认为《俄狄浦斯王》中的可笑性情节是其悲剧色彩的重要根源 ,而对《哈姆莱特》中的喜剧性缓解 ,应该从人性的局限来理解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在《诗艺》中阐述的悲剧理论反映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尤其是《奥塞罗》的创作中,拟从《奥塞罗》的情节布局,即情节的严肃复杂、有机组成和结局效果等方面来看莎翁对亚氏悲剧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FranzKafka的著名小说《变形记》以象征主义手法展示了一出灭绝人性的人间悲剧。《变形记》的情节策划符合“弗赖塔格金字塔”结构,内容具有悲剧的审美价值,英雄人物具有悲剧性格  相似文献   

20.
希腊悲剧是一个由神到人过渡的“双时代文本”.文章运用亚里士多德的“过失说”与其重情节的原则,以读情节、细节的方法重读《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发现主人公虽贵为神明,但确实在言行上有过失,不失有理却不够有节,虽为经典的悲剧英雄,但需以客观审视、还悲剧以公正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