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宋教仁对资产阶级宪政理论有独到深刻的研究,本文以宋教仁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为核心,对其独特的宪政思想体系作了探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在理论上较为成熟,不可否认他的宪政思想对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他在实践中却很嫩弱,忽视中国的国情而终于失败。而这正证明了一条真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2.
宋教仁作为中华民国的创立者之一.他系统地研究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组织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抨击封建专制统治,基于自己对西方宪政思想的深刻了解和对中国国情的把握,提出了责任内阁制这一民主宪政思想.证明了他不愧为民主革命的斗士、宪政精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宋教仁“政党内阁”思想述评周建林关键词:宋教仁,袁世凯,政党内阁,国民党宋教仁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是其毕生追求的目标。民国初年,宋教仁倡导政党政治,并致力于组建国民党,企图以“政党内阁”来限制袁世凯的...  相似文献   

4.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物,他系统地研究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组织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抨击封建专制统治,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直至被袁世凯暗害。宋教仁为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投身民主革命所做的一切,证明了他不愧为民主革命的斗士、宪政精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5.
宋教仁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他不仅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保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革命伟人。宋教仁一生革命事迹很多,史学界已有很多论述。本文试就他与民初国民党建立的几个问题,即为什么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国民党的建立是否“历史上的倒退”?对国民党建立后宋教仁的活动如何评价?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6.
宋教仁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他不仅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辛亥革命后,为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保卫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革命伟人.宋教仁一生革命事迹很多,史学界已有很多论述.本文试就他与民初国民党建立的几个问题,即为什么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国民党的建立是否"历史上的倒退"?对国民党建立后宋教仁的活动如何评价?进行一些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史学界对宋教仁的研究极不重视,与其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极不相称。虽然近年来对宋教仁的研究有所加强,但从所发表的论文看大都集中在民主宪政的思想和活动上面,对其爱国主义思想的研究则为不足。因此探讨宋教仁的爱国主义,对于全面评价宋教仁是很有必要的。一、抨击帝国主义侵略,在民族危亡之际敲响时代的警钟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宋教仁目睹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横行霸道,对列强的侵略极为敏感。他痛恨侵略者的凶残,痛惜祖国的落后。因此,他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实质及危害认识最清,分析也很透彻。  相似文献   

8.
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在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写下了大量的时论文章,其中,关于世界局势的分析和看法,颇有见地,对当时中国外交和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积极作用。其外交思想和策略中的积极方面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民权保障 ,谁非后死者 ,为宪法流血 ,公真第一人”[1](P2 71) ,此为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宋教仁 (1882— 1913)。在近代中国制定第一部真正的“良宪法”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实现“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为宋氏毕生所追求的目标 ,他的法律思想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形成 ,并在其整个人生思想脉落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2 2岁留学日本为其法律思想之滥觞 ,及至辛亥首义、民国甫定 ,其法律思想渐次成形并不断地付诸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声誉鹊起 ,他被当时的革命党人“目之为中坚人物 ,奉其政策为圭臬…  相似文献   

10.
试论宋教仁对国际局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阶级革命家宋教仁在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写下了大量的时政文章 ,其中关于中国边疆、东亚局势、国际政治等世界局势的分析和看法不乏真知灼见 ,对当时中国政府外交和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和作用 ,显示出一个革命家、政治家敏锐的洞察力和优良的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作为我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家,其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统治,并成功地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建立"民主"与"宪政"则是孙中山民主革命中最为基本的内容。孙中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把革命后建立的民国的政治建设过程划分为"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支撑着他的三阶段建设思想的哲学基础正是"知难行易"学说。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中间势力民主宪政思想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以明确二者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3.
“政党与政党政治论”是以宋教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要在中国建立议会政治体系,实现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长期以来,人们在评价宋教仁的“政党与政党政治论”时,往往是以简单的否定代替具体的分析,过多的指摘取代科学的批评。应该看到,对于处在20世纪初的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来说,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未出世以前,“政党与政党政治论”毕竟是一种先进的思想,特殊的政治形势曾赋予其积极进取的精神,一时成为影响中国社会思潮的主流。宋教仁为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而捐躯,但他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不应因此而被湮灭。  相似文献   

14.
宋教仁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最早试图在中国实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倡导者、组织者和积极推行者。他与民国初年的法制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制度,不能不研究作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法制院总裁的宋教仁的活动。本文拟阐述宋教仁对民初法制建设的贡献,并从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一 1904年12月,宋教仁东渡日本,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905年6月改名宋谏,入法政大学学习政治和法律。当时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不断加剧,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全国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抗斗争日渐合  相似文献   

15.
罗尔斯的政治正义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政的反映。罗尔斯所致力于达成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适合于现代多元民主社会的最基本政治正义原则,寻求在现代多元民主社会条件下建立最起码的社会政治正义秩序。罗尔斯的政治正义思想对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政思想的价值范畴、寻找中国宪政建设的现实基础,提供了真理式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宋教仁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之一。辛亥革命前后,他在同盟会中的声望和地位,仅次于孙中山和黄兴。近年来,有的文章一提到宋教仁,就讥笑他是什么“议会迷”。这样的评价是不全面不公正的。宋教仁,为资产阶级革命奔走呼号,并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在我国近代史上应该是个值得肯定的人物。 一、走向革命 宋教仁(1882—1913年)字遁初,号渔父,湖南桃源县人。早年父亲去世,赖其母抚养成人。1899年,他由私塾转入漳江书院读书,喜爱政治、法律、地理等学科。1903年春,他考入新式的武昌文普通学堂。这时候资产阶级改良派已经堕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正在兴起,宋教仁在学校中常与同学田桐等议论国家大事,朦胧地产生了革命思想。同年夏天,留日学生黄兴由日本回国,到武汉两湖书院演讲,抨击清朝政府的腐败,力主改革政体以救国,宋教仁听后非常信服。后来黄兴被湖北地方当局驱逐出境,回到湖南长沙,宋教仁也愤  相似文献   

17.
略论宋教仁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贡献─—兼评宋教仁与孙中山的关系董剑平1913年3月20日,年轻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爱国者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了。孙中山闻讯悲愤异常,立即从日本回到上海,他沉痛地写下挽联:“作公民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思想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间势力提出了一系列的民主宪政思想。本文拟将其与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作一比较研究,明确二者之间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深入理解这两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就是建立具有以宪法为保障的,靠法律机器和权力运转的,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思想。文中通过对孙中山民主宪政思想中关键主题(民主与法治)的论述和探讨,目的是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思想参考和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1809)做为十八世纪后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杰出革命家和卓越思想家.他不仅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对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确立与日臻完善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