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趣者,味也。一首诗,乏情寡趣,就会味同嚼蜡,令人生厌,不堪卒读。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叙陈正甫会心集》)。可见,在诗中写出“趣”来,使人体会到“色”、“味”、“光”、“态”等妙处,常常是一篇诗作成功的表现。趣诗是主观的情、意、理、志与客观的景、物、人、事自然结合的产物。从审美角度看,其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宴亲朋好友,畅饮菊花美酒,互祝健康长寿,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俗。一些大型工具书和权威评述,却形而上学地把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说成待到重阳日来观赏菊花,不仅背离了诗人的原意,也有悖重阳佳节饮菊花酒的传统内涵。文章就“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一名句,作重新探解。  相似文献   

3.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西风”点明节令,引出下句;“满院”言其极多。说“栽”而不说“开”,是避免与末句重韵,同时“栽”字本身也给人一种挺立劲拔之感。写菊花迎风霜开放,以显示其劲节,这在文人的咏菊诗中也不难见到;但“满院栽”却显然不同于文人诗中菊花的形象。无论是表现“孤标傲世”之情,“孤高绝俗”之态或“孤孑无伴”之感,往往脱离不了一个“孤”字。黄巢的诗独说“满院栽”,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菊花迎风霜开…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哲学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休闲智慧--崇尚洒落自得的"曾点之乐",这种生活态度和生存理想又与审美境界内在地相通.明代哲学家陈白沙"自然之乐"的生命境界和审美境界,极为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哲人的休闲智慧:其旷达自适的诗酒之乐、隐逸高洁的菊花之爱、逍遥自在的田园之趣,表现出中国哲人超然物外、天人合一、渗透人间世相、悟出生活真谛后的一种超越自得的生存境界.这种休闲的生存境界,对于我们当代社会的和谐生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慧娣 《社区》2011,(32):61-61
闲读诗书。竞羡慕起古代的文人来。 据说,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名句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在故乡筑舍种菊。把酒吟诗,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为避“安史之乱”的杜甫,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郊游赋诗,写出无数精彩的诗作:自号“稼轩居士”的南宋诗人辛弃疾,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他筑稼轩,  相似文献   

6.
肖川 《新天地》2011,(9):I0001-I0001
在今天,读书人一夜成名已经不是什么神话了。现代媒体的发达在打造学术明星上显示出神通广大。当然,也不是谁都能成为学术明星的。要成为学术明星,真正做到“给我三尺讲台,我能搅动中国”,除了机缘,还需要在某一方面有很丰富的积累,需要富于才情和个性的表达,需要做到对于一些材料了如指掌、烂熟于心,需要做到尾尾道来,如数家珍,信手拈来,皆成妙谛(趣)。即使是谙熟一些稗官野史,轶闻趣事,然后用插科打诨的方式娱乐大众,那也是需要机智和机趣的。这也需要一种卓越的天赋,也是一种不凡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浅析“趣”     
“趣”作为我国古代文论审美范畴,是指在审美欣赏和审美创造中所产生的一种意境情致和愉悦快感,但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对“趣”的滥用现象。因此,阐释“趣”的原发意义,分析情趣和理趣的审美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才能还“趣”以及与“趣”相关的审美观念一个真实的自我,从而提高当代人们的审美趣味,对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他路过花店的时候,被一朵黄色的菊花深深地吸引了。那一天,他远远地就看出一桶菊花的不同来,因为其中有一朵开得特别粗大,有一般菊花的三倍大,足足像一个乡下经常使用的碗公。那朵菊花被密密的花包围着,却仿佛有一股力量要尽量地开放出来。他忍不住问起那位相熟的花店小姐:“这一朵卖不卖呢?”“当然是卖的,放着还不是要谢掉。”  相似文献   

9.
秋水芙蕖倚风自笑──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阴柔美郁桂平在美学史上明确提出了阳刚美与阴柔美的概念,“其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开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  相似文献   

10.
<正> 定语后置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语言现象。一般认为后置定语有一个标志,即后置的定语后面有一个“者”字煞尾,或句中还有一个“之”字,构成“之……者”的结构形式,如“马之千里者”。这种类型的句子容易辨认。然而仅凭一个“者”字煞尾来判定是否是后置定语是不够的.陈蒲清在其所著的《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里,就认为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者”字煞尾。他从这个标准出发,把“楚人有涉江者”误认为是定语后置。这种认识颇有代表  相似文献   

11.
王维不仅能诗善画,而且面对相同的描摹对象──山水田园,以水墨渲染之画法融入语言文字之诗作,绘形求神,诗得画趣而具图画意象,可从“经营位置”的整体感、远近层次的空间感,“包孕片刻”的动态感、明暗浓淡的色彩感诸角度来解读和领悟。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诗人在观赏山水画图时,常常会表现出强烈的画中有我的意境参与意识,产生如入画境的出位之思和欲入画境之想望。如果说前者还只是暂时置身其间的艺术幻觉,后者则由艺术的审美活动,深入到人生的理想追求。宋代诗人在题山水画诗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画中有我的自寓性,是宋代特定文化环境中的士人心态所致,亦与当时山水画创作的实际情形密切相关。从审美主体而言,眼观画图、神游山水,是宋代士人身居庙堂之中而获得山林野逸之趣的重要途径,是他们化解仕隐矛盾的一剂良方。就审美客体来说,是宋代山水画“可行”、“可望”、“可居”、“可游”之景及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直接导引出诗人自寓其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继承了前人的田园诗风格,还融入了释道观,他以一个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把绘画构图中的色彩、动静等引入诗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丰富了中国的山水田园诗类型。其山水田园诗给后世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同形回复句的修辞机制,主要是通过句构调配上的“形趣”,来增益句义表达上的“意趣”。同形回复句侧重通过特殊的语句编码形式生成的美学信息,来提升语句修辞效益,体现出变异语句修辞的主要特征。其语用形式主要有关照同形回复句、对比同形回复句、首尾同形回复句三种。  相似文献   

15.
屈原从巫术文化中吸收营养,创造出《九歌》这样瑰丽辉煌的绝唱,在中国诗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笔者试就《九歌》的艺术特色作一粗浅的探讨。真诚直率的感情美诗歌是表达感情的。《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强调诗歌是感情的产物,这是我国古代诗论中一个传统看法。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说明儒家又是以伦理道德来规范诗歌感情的表达。而代表楚文化精华的屈原,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之前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菊花"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文学意象。到了陶渊明这里,"菊"成了一个特立的审美意象。之后,"菊花"逐步形成了习用的文学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之"菊花"意象的建构过程中,陶渊明至少在如下几个方面起了重大作用:一是"菊"的南方诗学意象建构;二是"菊"的田园旨趣美学建构;三是"菊"的隐逸象征系统建构;四是"菊"的重阳话语建构。陶渊明与菊意象形成了一种符号化和被符号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水浒》第七十一回写一百○八人齐聚梁山、排定座次之后,宋江“安排大筵席,会众兄弟,同赏菊花,唤做菊花之会。”会上,“语笑喧哗,觥筹交错”之中,发生了一场望招安与反招安的斗争。这“菊花之会”文字不多,斗争起落也快,似乎只是一场小小插曲。然而,把农民起义军将领拉去赏菊,岂是宋江一时雅兴?作者要插入这一情节,当然更非闲笔。“菊花之会”为什么恰恰是在“大聚义”排座次之后召开?一场踢桌、问斩的风波,为什么要安排在赏菊唱曲的欢乐会上?这“菊花之会”究竟说明些什么?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菊花会召开前梁山农民起义军的形势。菊花会前,正是一百○八人“大聚义”之时。梁山农民起义军向何处去?是继  相似文献   

18.
假借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借”是“六书”之一,向来被研究语言文字的学者所重视。可是它的定义是什么,学者们却没有一致的意见。早在东汉时期,就是如此。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①郑玄说:“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②这两家的说法就有些不同。直到今天,仍然异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在不一一列举,只提出几个问题来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城里人长期生活在令人压抑的“钢筋水泥城堡”中,谁不想体验一下到田园中自己动手种植瓜果的乐趣呢?但城市里缺乏土地,让许多渴望田园生活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在上海,一个叫李雪梅的“海归”女孩,别出心裁地成立了一家“绿色屋顶”公司,不仅让人们吃到自己种出的绿色蔬菜和瓜果,她本人也由此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20.
《女人世界》2009,(3):78-79
春天来了,空气中流淌着一种鲜活的气息。时尚潮流的靓女们褪去了厚重的冬衣,换上了色彩艳丽的春装,一片春机昂然。伴随着春的归米,百花争艳,姹紫嫣红,鹏城的缤纷回来了。在这个缤纷的春季,中影今典影城特别策划了“今典丽人电影季”,让鹏城的潮流靓女们在喧闹嘈杂的城市里,“影”约在今典影城,畅享着五星级影城的视觉盛宴,从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电影故事中,感悟出人生的悲欢离合,独享一份别样的春之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