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山理论”与海明威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文体的简约、精炼 ,更重要的是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中敢于省略情感的表现和主题的揭示。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创作就有注重表现事件过程而省略人物情感脉络、隐藏主题思想的特点。海明威“冰山理论”对小说创作的最大贡献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的小说拥有众多的读者,人们经常赞赏他的“冰山”的创作原则和他的散文化艺术风格。但是,这个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的小说创作,还有一个未能得到足够重视的角落:即与他的创作原则和艺术风格紧密相联的独特的情节结构。在这里,我们想简要地分析一下海明威小说的情节结构。  相似文献   

3.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 ,海明威在他的两部早期成名作《太阳照常升起》和《永别了 ,武器》中描写了当时青年一代的幻灭感以及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精神和强烈的反战情绪。“迷惘”是他创作个性的显著特点 ,他一生都在迷惘中追求。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创作的整个思想基础都是在“迷惘的一代”时期奠定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海明威被认为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有的评论家认为他一生都沉溺于迷惘之中,笔者认为这一提法不符合海明威的思想实际。本文把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分析他的四部主要小说,说明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在不同时期既有联系也有发展,经历了从迷惘到清醒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文学界,欧内斯特.海明威及其有名的海明威风格即电报式风格,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与他在创作中坚持冰山原则是分不开的。冰山理论体现了海明威的艺术创作论,体现了一种省略主观表现和隐藏思想主题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形成了海明威小说含蓄简约、质朴练达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正> 一、海明威在两个概念中的位置海明威崛起于欧美象征主义由诗坛而向整个文学领域渗透、扩张的年代,有的研究者将他也视为象征主义作家,认为他应该“与爱伦·坡·霍桑和麦尔维尔列为一类,即描写象征内心世界形象的作家”但不少研究者对此持反对意见,如美国评论家哈里代就说:“在新的文学史里我不愿看到海明威作为‘象征主义’者出现.”并认为他“是二十世纪美国小说里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在优秀的作品里总是坚定地维护现实主义.”这两种意见,构成了海明威研究中关于象征主义问题的基本分歧.  相似文献   

7.
张承志在开始小说创作之初就确立了“为人民”的原则,他的小说世界中有着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蒙古草原文化、天山文化枢纽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由此确立了个人创作上的风格。但在1983年之前,他的小说创作中有一个基本的主题,即在描写个人角色的转变中重塑一种价值和经验形式,这多少也折射出了作家本人曾经经历过的人生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作为结构元素的“重复”在海明威小说文本中的操作过程及其功能和效应。认为海明威小说中的重复,并非一种单调的缺陷或写作的迷失,而是一种“重复的艺术”,是一种美学意义上的修辞手段,并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作者的世界观念。是海明威以其“现代叙事艺术”影响欧美当代文学风格、推动世界文学进步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9.
对海明威小说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明威小说的重新阐释于冬云两年前,我曾撰文论述海明威的小说创作及其文化价值。①写作那篇文章时,我参考了当时国内外海明威小说研究的有关资料,以西方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现当代欧美小说中的人性异化描写为参照系,分析了海明威小说中所蕴涵的永恒的人性魅力...  相似文献   

10.
海明威小说创作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遵循的"冰山"原则,即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内涵,用富有深蕴的象征表现对人生、人类命运的思考,他的小说人物对话无一例外体现了这一原则,被称为"电报式"对话。  相似文献   

11.
一《呐喊》、《彷徨》的创作,从生活素材到小说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的描写,从大的地域方面来看,都与鲁迅曾经生活过的故乡绍兴和北方京城两地有着直接的联系。换言之,鲁迅在创作《呐喊》、《彷徨》时,他对绍兴和京城的社会生活及风情的观察和体验,成为他创作的直接生活来源,并对两个地方作了富有特征性的描写,从而形成了两组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说。本文中把它们称作“绍兴小说”和“京城小说”。  相似文献   

12.
《在另一个国度》是海明威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事情节极其简单,讲的是二战中一群伤员在米兰的后方医院治疗.小说虽短,主题却很深刻:塑造了硬汉子形象,如theMO〔传递了海明威对战争与不幸人生的看法等等,已有人作过专论,不再赘述.本文试从文体学角度对传递上述主题的载体本身——语言作一剖析,以见海明威的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之一斑.一、细节描写(detsilnarhaion)这篇小说很短,总共不过2100字,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一、二自然段,约260字.这两段描写仿佛很随意,给人以信手拈来的感觉.其实不然,这是一种不留痕迹、精雕细刻的细…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小说心理描写方法略论曹建玲人们常说,真正的艺术作品在写人时首要的是将人写活,写活的关键,不在于叙述或描写文字上的眉眼皆动,而在于写出一颗活脱脱的心灵,即所谓‘“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作家沈从文深诸此法,并将其运用于小说创作中。统...  相似文献   

14.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小-/gg海明威晚年的一部经典作品,于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用简练含蓄的语言,通过巧妙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位久经沧桑的老渔夫桑提亚哥这一形象。小男孩曼诺林虽然只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出现,但老人在孤身奋战的几天里却无数次想起他,他对小说整体情节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拟通过小男孩的言行分析他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江健三郎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时,出人意料地发表的“挂笔”宣言,其实这是他后期小说创作的新策略,其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摆脱渐趋僵化的“大江式”的小说模式,重新寻找自己的“后期作品的风格形式”。大江后期创作的风格形式主要表现为:确立“灵魂”主题在创作中的核心位置;创作前以宣布“挂笔”的方式,清空自己的心灵;构思上努力打破时空界限,以寻求“可以从全方位来表现”灵魂主题;叙事上则表现为一种结构与解构并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在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充分利用了时间和空间艺术。通过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海明威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同时也增强了文学的表现力。本文通过对海明威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时空艺术分析,总结了海明威在创作中的时空观和作品中时空手法的运用,试期对海明威小说的主题达到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海明威在小说创作上转益多师 ,刻意求工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含蓄、隐身和简约三种方法 ,创建了不同于任何一个现代主义流派的小说理论 ,从而达到了现代小说创作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法国新小说派重要作家阿兰·罗伯一格里耶是物本主义的首创者,他的代表作《橡皮》体现了其物本主义思想。首先,他注重情节发展的自在性,并将杂乱无序的场面或物象作为结构小说情节的要素和推动情节进展的契机。其次,人物趋向淡化,物成为小说描写的主体。最后,阿兰·罗伯一格里耶在小说创作语言上也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模式。由于阿兰·罗伯一格里耶在创作手法上的刻意求新,其作品获得了“客观小说”之称。  相似文献   

19.
<正>F·司科特·菲茨杰拉德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被人们誉为“爵士时代桂冠诗人”的菲茨杰拉德一生坎坷,其文名也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厄运,这些都与他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创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诚然,他的作品大量涉及了妇女、婚姻和财富,有钱人也对他有极大的吸引力,并成为他小说创作中的主要题材。但可悲的是,菲茨杰拉德对财富和有钱人的态度遭到了批评界和读者的误解,他的文坛好友,小说大师海明威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可以说在当时是颇有代表性的。1936年,海明威在《老爷》杂志上发表了  相似文献   

20.
《永别了,武器》这部小说从结构上来说,其五个部分便是莎士比亚“五幕剧”的悲剧形式。为使小说的悲剧气氛更浓,海明威采用了多种策略。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象征的预示作用,一连串的灾难性象征通过“雨”这个字眼贯穿于小说的始终,预示着主人公一个接一个的悲剧。比如动物形象在海明威的笔下就不仅仅是个烘托气氛、表现思想内容的道具,它们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作者从动物的角度来描写人物性格与心理,使这部小说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动人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