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鱼岛自古为中国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与古"琉球"没有任何关系。资料已经确凿证明,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曾多次想建立国标占有该群岛,但迫于清政府的压力而没能实施,1895年日本利用《马关条约》,偷偷将该群岛纳入其领土范围。二战后在开罗会议期间,琉球归属第一次浮出水面,但由于蒋介石的失误,致使在《开罗宣言》中未确定琉球未来回归中国的定位。二战结束以后,中华民国政府也曾积极地主张收回琉球,这其中就包括了"钓鱼列岛",更在中琉划界问题上,提出以"钓鱼列岛"最北的"赤尾屿",作为中国与琉球之中方边界。但由于美国的教唆菲律宾政府提出反对,并以"台湾自决"相抗衡,致使风雨飘摇的中华民国,连退而要求将中琉分界线划在"钓鱼列岛"以外的想法也没能实现。这样"钓鱼列岛"就被裹挟到"琉球群岛"中,进而以"琉球"的一部分最后被美国所托管。  相似文献   

2.
中日钓鱼岛争端解决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际法解决彼此争端是中日双方应该履行的国际义务。从理论上而言,中日钓鱼岛争端符合《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使用武力的例外情况,但鉴于中日两国的具体情况,通过武力方法解决钓鱼岛争端可行但不可取,而采用法律方法虽可取但不可行,相比之下,采用政治或外交方法既可行亦可取。中日双方应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借鉴有关国家将岛屿争端与海洋划界争端分别处理的方法,妥善解决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钓鱼岛政策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不持立场";另一方面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它肇始于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对钓鱼岛的军事控制,根源于二战后美国全球霸权战略,随着战后美国东亚乃至全球霸权战略的变化而逐渐演变而成。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炮制非法的《旧金山和约》,并通过片面援引该条约把其对钓鱼岛的占据"合法化",埋下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种子。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与日本签订非法的《归还冲绳协定》,把钓鱼岛的施政权一起交给日本,从而引发了中日钓鱼岛争端,同时以"中立"之名行偏袒日本之实。冷战后尤其是"重返亚洲"以来,美国把《美日安保条约》与中国钓鱼岛挂钩,从而加剧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美国不仅是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始作俑者,而且是近年来争端激化的"幕后黑手"。总之,美国的钓鱼岛政策违背法理,是美国一贯坚持的霸权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作为台湾岛附属岛屿的钓鱼列岛,中国因首先发现、命名和利用而取得原始权利。日本明治维新后,非法吞并琉球建立冲绳县,并在甲午战争战局已定时,暗中将钓鱼岛划入冲绳县管辖。《马关条约》是日本取得钓鱼岛主权的唯一法律依据。按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投降书,战后钓鱼岛在法理上已经回归中国。但美国凭借片面的《旧金山和约》托管琉球并擅自将托管范围扩大到钓鱼岛,又于1971年将钓鱼岛施政权移交给日本。虽然中国声明不承认美日对于钓鱼岛的处置,但考虑问题的现实复杂性,强调中日双方可以将问题暂时搁置。近年日本荒诞购岛致使钓鱼岛问题全面升级,中国为此采取了一系列强硬的应对措施。目前,该问题得到暂时缓解。  相似文献   

5.
钓鱼岛事件以来,中国大陆和台湾都作出激烈回应,对日本的挑衅行为给予回击;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中表现出情同手足、并肩作战的姿态,让日本及国际社会不置可否;台湾在处理钓鱼岛事件上有自己的立场和方式,而这种立场和方式也成为中国大陆在两岸问题的纠结;钓鱼岛事件对两岸关系既是机遇也是考验,两岸关系能否在和平发展进程中更上一层楼,成为两岸人民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6.
2012年以来,日本在处理钓鱼岛问题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化其对钓鱼岛的法理占有,由此造成了钓鱼岛冲突的日益加剧。政治野心、资源贫乏和国际环境变化是日本加快对钓鱼岛进行法理占有的三大原因。为此,我国需要从战略、战术和外交三个层面来寻找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中日钓鱼岛争端从2012年年中开始发酵,然后激化,2013年继续成为一整年的新闻热点。到2014年稍有“退烧”迹象,但仍然是地区热点问题,更是东北亚安全的隐患,不能忽视。中日钓鱼岛之争并没有使当事国失去理智,两国仍然在保持和平的同时,在“斗嘴”和“露肌肉”上颇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中最重要问题之一,日本主张依据国际法"无主之地、先行为主"原则,拥有钓鱼岛主权,实际上日本是通过甲午战争手段获得钓鱼岛。日本在发动甲午战争前就已经知道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日本是在甲午战争期间实现对钓鱼岛所谓"所有权"。通过战争手段获得领土,在国际法上属于非法获得。日本窃取中国领土钓鱼岛,真实目的就是一方面限制中国发展,另一方面就是要窃取以钓鱼岛为核心的巨大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9.
在钓鱼岛争端的舆论战中,美国主流媒体对钓鱼岛争端的报道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然而,美国主流媒体并未能在争端报道中恪守新闻专业主义,其建构的钓鱼岛媒介镜像潜藏着新闻偏见,影响了国际受众对钓鱼岛局势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出发,综合分析钓鱼岛媒介镜像失真的各方面原因。  相似文献   

10.
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在中日之间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以及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使钓鱼岛问题日益复杂化,已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涉及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发展的大局。中日必须从21世纪两国关系发展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分歧,和平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美国为了拉拢日本成为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盟友,对钓鱼岛先是不宣而占,接着就在20世纪70年代擅自把管辖权授受给日本,一手造成钓鱼岛争端。美国重返亚太使钓鱼岛争端呈现如下战略态势:美、日在钓鱼岛争端博弈中的战略意图日趋明晰化;钓鱼岛争端日趋复杂化、尖锐化、僵局化和求解困难化。中国应对钓鱼岛争端的方略应该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大战略,主张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继续运用国际法等手段,维护钓鱼岛主权;增强包括军事实力在内的综合实力,为和平解决钓鱼岛争端奠定坚实基础;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应对钓鱼岛舆论战;加强协调和沟通,构建钓鱼岛争端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思益 《中华魂》2012,(23):67-67
借助右翼分子的喧嚣.日本政府“收购”钓鱼岛.“钓鱼岛是中国的.日本滚出钓鱼岛!”我正在崛起中的大国.掀起了抗议的怒涛。  相似文献   

13.
马国征 《中华魂》2013,(1):63-63
东瀛右翼肇事端,“购岛”风波起狼烟。姑息纵容频启衅,猖狂至极竟侵权!  相似文献   

14.
领土争端中“关键日期”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关键日期”是以时间为标准,在国际诉讼中解决多个相互冲突的请求时起重要作用的概念或理论.虽然关键日期理论在学术界尚未完全确立,但已被诸多国际案例中所援引,特别是在领土争端中,关键日期被定义为“争议的事实最后发生的时间”,规定该日期后双方的行为不得影响案件的事实.因此如何确定关键日期,将确认领土争端中的案件事实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不能排除通过国际法院判决解决领土争端可能性的前提下,分析和掌握国际法院在关键日期问题上所采取的立场将对研究和解决钓鱼岛在内的我国周边领土纠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一战期间美国的中立政策是美国外交史和中立制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既标志着中立制度的从此衰落,也标志着美国的战时外交政策彻底滑向一味强调交战国利益的一边,美国此后的世界大国、强国乃至霸国的国际地位,决定了国际中立制度的逐步衰落与美国的中立政策不无关系.一战期间,参战之前的美国中立政策具有明显的非中立特征,这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参战后美国在中立政策方面则表现为强调交战国利益,压缩中立国权利.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钓鱼岛争端涉及岛屿主权归属和相关的东海海洋权益两个方面。从国际法方面看 ,钓鱼岛的主权属于中国 ,日本所主张的“无主地先占”原则根本不能成立。根据联合国新海洋法和国际司法判例 ,钓鱼岛不应享有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亦不具有划界效力。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划分应遵循公平和自然延伸的原则。在和平解决争端的前景下 ,钓鱼岛问题面临的三种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乔林生 《国际论坛》2013,(6):27-30,78
就钓鱼岛问题,日本政府反复否认中日达成搁置争议的事实。中日之间到底是否达成过搁置争议的谅解与共识,是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解读日方公布的外交档案、国会议事录和中日双方当事人的回忆或证言,证实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和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之际,两国领导人就钓鱼岛问题确实达成过搁置争议的谅解与共识。然而,近些年日本政府矢口否认搁置争议共识,蓄意删改外交谈判记录,拒绝承认存在领土问题,并擅自通过国有化方针,彻底颠覆了搁置争议的共识。面对当前钓鱼岛的现状,日方首先得拿出真诚态度,承认搁置争议共识,承认领土争议,这是对话解决钓鱼岛问题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一贯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和平解决方针,但日本不仅不接受,反而肆意控制中国固有主权的领土,藐视国际司法秩序.钓鱼岛和独岛争端的比较研究,揭露了日本国对领土争端中采取的矛盾立场,以及日本国领土主张之缺陷.树立“以其矛,克其盾”的战略,联合韩国等相关利益国家,通过国际法院解决钓鱼岛争端是中国解决钓鱼岛争端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日本与朝鲜间关系的发展不仅是两国出于各自利益的主观意愿,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朝鲜半岛重要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在历史上成为各大国互相争夺的焦点,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工具。特别是在冷战结束后,美国更加重视朝鲜半岛在美国东北亚地区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美国以朝核问题为切入点,制造地区紧张气氛以维持和加强日韩对美国的军事、安全需要,同时将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纳入自己的地区战略和掌控之中,以维持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遏制中国。可以说,日朝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态度和利益,也因而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东亚安全战略中的岛屿“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日两国东海划界争端愈演愈烈之际,美国出面干预。这一干预传统始自美国对日俄战争的介入。1905年美国主持签署的《朴茨茅斯和约》使日俄两国领土和势力范围紧密接触,冲突不断;二战后美国如法炮制,提出“主权归属未定论”,安排了“北方四岛”问题,日苏(俄)遂恩怨不绝;20世纪70年代美国又将这一策略运用于中日钓鱼岛问题,在中日之间植下深深矛盾。此次对中日海洋国土争端的干预,是这一政策传统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