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传》是在宋元话本中水浒故事单行本的基础上,再结合历史,进行集中概括、丰富起来的白话长篇小说。因其内容方面是由多个公案故事联结起来的,所以尽管《水浒传》属于英雄传奇小说,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跟公案小说又有着剪不断的联系。在题材方面,《水浒传》整合了宋元话本小说中各种题材的特点,又在客观上加深了某种题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公案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描写作案、断案的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尽管公案小说后来被侦探小说取代,但它仍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水浒传》在题材方面存在大量的公案故事,客观上,《水浒传》在艺术创作上对前代公案小说有一定的继承和发展。从公案小说艺术发展规律的角度,探索《水浒传》对公案小说的继承与发展,这对公案小说发展规律的研究及《水浒传》对后代小说影响方面的研究都会有积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这部英雄传奇小说既包含着“公案”因素,又存在着侠义小说的因素,实际上它为后来公案小说的发展以及为公案侠义小说的合流奠定了基础。清代出现的公案侠义小说《施公案》《三侠五义》等作品,继承了《水浒传》中侠义与公案结合的艺术设计,在此基础上又转化了侠义精神,成为从《水浒传》中分化出的一个新的小说类型。  相似文献   

4.
晚明小说家冯梦龙的创作实践昭示了文言小说集的评点对话本小说叙事有重要影响。比较冯梦龙《太平广记钞》《情史》《智囊》《古今谭概》等文言小说集中的评点与以之为蓝本改写的话本小说集“三言”的叙事及评点,可知话本小说家改写文言笔记时,蓝本中的文人观念仍引导着话本小说叙事。针对晚明世风日下的时代弊病,冯梦龙在小说中以“泛情”作为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又以适应“俗情”为标准,改造了其在文言小说评点中曾大为赞赏的“奇情”叙事。这种改动彰显了话本小说叙事对文言小说评点所透露的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偏移,及小说评点对小说改写与故事流变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纵谈《金瓶梅》承袭、借用宋人话本小说《张主管志诚脱奇祸》苏兴遗著苏铁戈整理一《金瓶梅》承袭、借用《水浒传》的情节来结构自己的故事,这是不消说的了。而近几十年学术界经过多方剔抉、研究,又知道了《金瓶梅》还曾从宋元话本小说吸收了不少丰富营养,借用一些故事...  相似文献   

6.
拟话本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话本小说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拟话本”的讨论,也开始受到学者们的注意。如发表于1990年第1期《上海师范大学学报》上的李延先生的文章《关于“二拍”体裁的若干思考》,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但相对说来,对“拟话本”的探讨,是目前话本小说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以为,“拟话本”涉及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小说《神木》涉及到酷烈的“嗜杀”行为,这种极端暴力行为显现出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心理积淀,古典名著《水浒传》中便充斥着这种“嗜杀”行为,它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小说中主人公组成内部团伙,与《水浒传》中的梁山原则一脉相承。残酷的杀戮并不是作者着力表现的对象,当面对人性恶时,国家监管体制可以减少悲剧的发生,但我们的文化如何从根本上摈弃这种历史积垢,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8.
宋代说话人的底本,不能对等宋代说话资料里称的“话本”,其不一定是用白话写作的,也不是现在所谓的话本小说,更不是白话小说的雏形。根据《醉翁谈录》里的论述和《绿窗新话》的例子,可以确信宋代说话人的底本有两种:一是前人或当代人收集的小说集《太平广记》或者是史书《资治通鉴》等;二是说话人根据说话的需要自己编订的故事集如《绿窗新话》等。认为话本小说(或者直接称之为话本,指短篇白话小说)等同于底本,甚至把“三言”里的部分通俗小说认作是宋代话本(宋代的白话小说)乃至是宋代说话底本的观点是根本错误的。根据《醉翁谈录》和《绿窗新话》里的文言故事,可以看出这些故事就是说话人底本,从而可以推测宋代说话人的底本基本是用文言写作的。  相似文献   

9.
<正> 中国古代公案小说,肇自宋代话本,至明中叶后面大兴,一时间出现了《廉明公案》、《详刑公案》、《律条公案》、《明镜公案》、《百家公案》、《龙图公案》等诸多公案小说集,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叙写包拯断案故事的《百家公案》和《龙图公案》。它们将许多与包拯毫不相干的断案故事汇于他的名下,借这位著名的人物以扩大影响;反过来,形形色色的断案故事又使包拯变成一个无案不断的传奇人物,其影响一直波及到近代长篇小说《三侠五义》及诸多包公戏曲。本文试将它们放在一起略作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论《水浒传》的成书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一般认为是世代累积型,然而从史料、话本和戏曲考察,水浒故事内容并非呈持续累积状。史书记载简单,并无话本作品流传,水浒剧内容独立,由此可以看出其成书不同于《三国演义》等世代累积型小说,而属文人独创。  相似文献   

11.
与评价《水浒传》有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评价金圣叹.自金圣叹死后三百余年来,对他的评价一直是有分歧的.1975年,“四人帮”借评论《水浒》大搞政治阴谋之际,《学习与批判》刊登了罗思鼎的一篇文章,题为,《三百年来一桩公案》.该文挥舞“定案唯我”的棍子,彻底否定了金圣叹和他的七十回本《水浒传》,并且对一切不同意见冠之以“刮起为金圣叹翻案的妖风”的罪名,混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以实行“四人帮”的文化专制主义.现在,关于金圣叹的这桩“公案”还没有了结.我们认为,金圣叹及其七十回本《水浒传》不应全盘否定.金圣叹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既有功,也有过.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评价,给金圣叹以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2.
绾结宋元短篇话本,如“杆棒”类的《花和尚》、《武行者》、《徐京落草》、《王温(实为扬温)上边》等,“朴刀”类的《李从吉》、《青面兽》等而成的长篇小说《水浒传》,虽然依凭历史事件而结撰,其描写的内容不过是一部写江湖侠义英雄的传奇小说而已。一群江湖侠义英雄由散到整,齐聚梁山,对抗官府,最后又回归到忠君老路从而走向悲剧。  相似文献   

13.
清初金圣叹评《水浒传》曰:“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闲斋老人为《儒林外史》作序时也指出:“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数百千种,而《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及《金瓶梅演义》,世称四大奇书,人人乐得而观之。”鉴于《水浒传》等章回小说的影响,清末文论学家王钟麒将“皆有深意存其间”的“吾国小说”与“实行拜金主义,苟焉为之”的一些中外小说相比较时说:“萃新小说数十种,能有一焉,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影响之大者乎?曰:无有也。萃西洋小说数十种,问有  相似文献   

14.
对小说加以评点 ,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特有的方法。通过对金批《水浒传》的深入阐释 ,认为金圣叹从“文章作法”即创作技巧的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研究 ,并对《水浒传》的语言表达技巧作了深入探究 ,形成了金批《水浒传》语言特有的表达技巧 ,这对中国小说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明人贺复徵编《文章辨体汇选》录有一篇《水浒传自序》,文字与金圣叹评本《水浒》施耐庵“原序”相同,但多出“元施伯雨”的署名。按《文章辨体汇选》体例,这意味着施耐庵就是“元施伯雨”。笔者考证,这篇《水浒传自序》很可能源于金圣叹评本《水浒》,但相反的可能性也无法排除;施耐庵是否“元施伯雨”,则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而《水浒传》“施耐庵的本”则有可能不是小说而是剧本。  相似文献   

16.
《南都学坛》2019,(4):46-51
《水浒传》作为累积型的小说创作,是由不同地域的书会才人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具有表演性质的话本、唱本聚拢而成;在其话本、唱本的阶段具有很强的表演性;水浒故事能够经过长时期的演绎与演进,终于成就这样一本大书,一定有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与核心理念,那就是忠义。《水浒传》文本体现的表演性质和说唱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水浒传》文本中处处表现出的说书口吻与说话色彩;二是《水浒传》文本中虽然历经多重删削但仍大量存在的韵语骈文,主要是对山川景色、人物装扮、事物情理等,进行描摹、刻画、抒情;三是《水浒传》文本中出现的不少的"隐语""偈语"。当然,今天我们看到的《水浒传》除仍然带有鲜明的说唱色彩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结构罅隙与情节矛盾。  相似文献   

17.
《快嘴李翠莲记》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平山堂刊刻《快嘴李翠莲记》,明人晁瑮《宝文堂书目》作《快嘴李翠莲》,叙北宋东京女子李翠莲,因心直口快,出嫁为公婆所不容,最终被休,出家修道。谭正璧先生《宋元话本存佚综考》认为属“宋元旧本”(见其《话本与古剧》)。胡士莹先生认为:“其‘撒帐词’颇似元人的‘上梁文’,……当为元代的作品。”(《话本小说概论》)我认为这篇话本小说当是宋人所作。理由是:一、小说开篇有“昔日东京有一员外……”,很明显,是南宋人口吻。如果元人所作,则一般用“故宋”、“昔日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三遂平妖传》、《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4部明代小说中“量”字用法, 共得语料12条。描写“量”在四部小说中的词义分布和用法,并归纳出由“量”构成的复音词26个。  相似文献   

19.
话本小说研究的新收获──评《话本小说史》石麟话本小说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重要一支,与长篇章回小说一样,深受读者欢迎,流传广泛深远。但是,长期以来对话本小说的研究、尤其是专题系统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八十年代初,胡士莹先生的遗著《话本小说概论》出版,这部...  相似文献   

20.
长篇小说《水浒传》与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在艺术表现方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点早在明代就已经被人发现。李开先、袁宏道等人认为:两书在“文字奇变”;“委曲详尽,血脉贯通”等技法上,有相当的一致性。天都外臣在《水浒传叙》中通过具体地比较分析,认为《水浒传》的“警策”之处可以同《史记》中的“最犀利者”相提并论,也是有识之言。明清之际的著名小说评论家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更是经常拿《水浒》同《史记》作对比,他不仅指出了《水浒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