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云综合平衡论形成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丰富和成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之中。陈云综合平衡论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建设要在稳定中增长,建设规模要与国力相适应;要保持总量平衡和主要结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发展;要处理好民生和建设的关系;注重农轻重协调发展,并优先确保农业发展等。陈云综合平衡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具体结合的思想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陈云综合平衡论对我国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文化政治立场,开启革命文化国家制度化建设的新篇章,建构以教育为本的革命文化建设思想理念,开创革命文艺建设的新局面,创造出丰富的文化成果。革命文化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建设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筑牢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文化根基,为引领中国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凯歌前行提供了精神动力,是取得意识形态领域斗争胜利的有力武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的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新时代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文化思想建设的主导地位,确保文化领导权问题是新中国初期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对电影《武训传》批判的初衷是澄清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混乱思想”,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初步实践探索。从文化领导权的高度去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发动的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的文化运动,对于我们当今的文化建设、文化领导权问题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一项关键举措。新中国成立初期,清华大学基于国情、校情和学情,整合教学资源成立“大课”委员会,探索政治“大课”教学方案,结合“大课”演讲、班会讨论、小组讨论、学期总结、课后实践等方式,推动革命历史、政治理论进入课堂,增进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开设政治“大课”,是清华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索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革新教学制度的开端,也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亦为新时代建设“大思政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学科新书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研究(1949—1956)》简介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东波教授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权建设、民生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外交建设,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伟大的变革和进步。该书全方位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历史过程和丰功伟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勤俭节约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将勤俭节约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建设新中国紧密联系起来,勤俭节约在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的勤俭节约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共青团的组织下,青年运动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青年植树造林活动阶段、改革开放初期青年植绿护绿活动阶段,以及新时期的青年生态环保活动阶段。总结我国青年运动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主要表现在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开展生态建设,着眼于青年成长教育开展生态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开展生态建设,并为之创新组织运行机制等方面。这些经验的总结,对进一步推动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从社会问题的界定和分类入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结构性社会问题、变迁性社会问题、越轨性社会问题和社会心理性社会问题等四类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问题研究的理论视角、资料选取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共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最成功的局部执政实践是在陕甘宁边区,从政权建设、军事斗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入手,中共打造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边区,优化了执政的社会生态环境。但是,在陕甘宁边区执政初期中共却面临着恶劣的社会生态考验: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四面受敌的军事态势;落后的经济及社会生活。对边区社会生态环境的适应进而优化,为中共革命胜利后执政全国应对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理想问题研究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理想问题研究经过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全面展开阶段、系统建设阶段四个时期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基本上适应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建设的需要.其研究内容丰富,类型多样,视角多元,对象广泛,方式方法综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内容分歧多创新少;对策与宣传类多理论建构类与实证研究类少;研究的对象大学生多其他对象少.今后理想问题研究应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1.
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的社会变迁,学界集中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等方面和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诸多的成果;但总的来看,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必须从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整合、研究思路的开阔、研究视角的转变和研究内容的展开诸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2.
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肖东波教授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政权建设、民生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外交建设,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伟大的变革和进步。该书全方位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历史过程和丰功伟绩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按照历史的发展脉络构筑起全书的逻辑体系:绪论部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全国执政的基础和前提;主体部分以九章篇幅全面叙述了执政的实践活动;结语部分对执政实践的内在联系以及执政特点、经验及成效等问题作了总结和概括。该书从执政、执政理念、执政方式以及执政能力的基本概念入手,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执政理念、执政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执政所采取的方针政策以及实施过程,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执政以及怎样执政等重要问题。该书注重史实的完整和细节的清晰以及理论观点的准确,不仅对学术界已有的观点进行了梳理、考证,而且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3.
俞子恩 《延边大学学报》2023,(4):133-139+144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学生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文化遗产继承的方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认为无产阶级必须掌握传统的文化知识并加以改造,继承不是为了保存而是为了要建设共产主义的生活。据此形成“批判继承”和“厚今薄古,古为今用”等原则。新中国成立初期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原则与实践为思考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1949-1976年的起步、1976-2012年发展以及2012年以来的创新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文化融入高校的基本经验主要表现在:党的领导与指导思想相结合、个性发展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理论灌输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新时代革命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协商民主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转折开始,又随着改革开放推动经济体制转轨而发展,进一步随着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换而走向成熟。由此推进了我国社会协商民主形态实现了三次重要转变,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政策制定为重心的自上而下开展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开端、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自下而上推动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发展,以及21世纪以来以公共治理为重心的政府与社会上下合力推进的社会协商民主形态的成熟。我国社会协商民主历史形态的三次演变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际出发的自觉选择和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展开和中国化发展,不仅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而且为世界协商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政治经济条件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建立条件相差甚远,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含义和基本特征方面并不等同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不仅如此,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所属的历史阶段、适用范围以及对应的经济、政治、精神文化领域三方面来看,二者皆有区别。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前,河南教育水平落后,广大农民无受教育的机会,文化水平极低,这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社会教育开展的艰巨性;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政治、经济上的翻身,河南广大农民对文化的迫切要求刺激了他们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促进了河南社会教育的开展;革命根据地社会教育实践,在师资及经费的解决、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新中国成立后河南农村社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前期语文教材编写情况十分复杂 ,这既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原因 ,更与语文教育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语文教材编写在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趋向完善 ,从教材演变发展的总体脉络和不同阶段教材的整体特点可以看出 ,语文教材编写无论在内容选择 ,还是具体的编排方式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这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学语文教材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载体,其话语体系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而发展并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历经的创立探索、拨乱反正、加强改进、拓展发展、守正创新五个阶段,总结其基本经验,深化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发展规律的认识,以期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实现社会公正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实现社会公正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公正思想。社会公正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社会公正在全国范围的真正实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前提。在具体路径上,毛泽东通过反对平均主义、官僚主义、论资排辈以及提倡男女平等等措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为之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