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量词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习得中出现偏误较多的词类,而其中名量词又以其复杂多样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通过对学生使用汉语名量词的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从相关认知原则出发,可看出少数民族学生虽对名词“有界-无界”的特征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对多义量词隐喻而来的抽象意义认知程度浅显,未把握住汉语对认知事物时的取舍、凸显等原则,因而在选用近义量词时偏误较多。  相似文献   

2.
名词在语义特征方面虽然有界名词有空间性,但无界名词却无空间性而表现为物质性,度量名词则表示事物的一维的量的大小;在语义特征上三种名词体现为从有界名词三维的空间性到无界名词的物质性,再到度量名词的一维的量的过渡。另外,三类名词在与量词的搭配使用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有界名词有专用量词即个体量词;无界名词无专用量词,借用度量衡量词和容器量词构成的临时量词,无界名词有时也有可重复性;度量名词却只能适用于度量衡量词。  相似文献   

3.
个体量词用于计量名词时,不是随意的.从文字学角度来说,在汉语中,名词和个体量词的搭配都与个体量词的字形、字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与名词所记录事物的外在形体和语言使用者的观察视角也有很大关系.这种关系,也正是汉语个体量词与名词搭配的理据.  相似文献   

4.
名量词“把”作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量词,通常有集合与个体两种用法。集合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容器与容纳物的关系,个体量词“把”与其所搭配的名词之间是动作与对象的关系,从语义关系的角度看两者并不具备孳乳的条件,且两者在泛化方式上亦不相同。对个体量词“把”与动词来源的个体量词“乘、张、帖”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及泛化方式上均存在平行性,并且在具有量词的语言中,由操作动词向个体量词的演变是一种常见的演变模式。“把”由动词发展成为个体量词,主要基于句法转喻也即转指,转指的必要条件是“把”不存在可以支配的受事。  相似文献   

5.
表量词是人类语言符号体系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既标示单位和量,也表示类型和性状,在汉语中已立类,但在英语中仍然作为名词的一种特殊类型对待。从形式、意义和功能角度对比分析,可以认识到汉英两种语言中的表量词既有在类别、功能、搭配等方面的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也存在诸如表量词数量、结构、可数个体名词表量等差异。对于汉英两种语言中不使用表量词的情况,也可以从符号学的宏观视角将其视为隐性量词、零量词或无标记。  相似文献   

6.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汉英名量异常搭配的认知解读进行共性考察。通过对汉英异常搭配表量结构的分析发现,根据名词和量词所代表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空间冲突,汉英名量异常搭配主要有两种:篡位型搭配(基于词性范畴的不兼容)和错位型搭配(基于语义范畴的错位);汉英名量异常搭配的认知解读并不是一次简单的四空间概念整合过程,而是更为错综复杂的心理认知程序,有可能涉及到多个输入空间,其中有的输入空间并非存在于显性的语言表述中,而是隐匿于量词背后该量词范畴中的原型名词。汉英异常搭配表量结构中的量词具有激活并突显名词所代表心理空间某种属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汉语量词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通过对主要汉语语料库的调查发现:汉语中用于称量鱼的量词有:“个、枚、头、尾、条、首、番”7个.从历时的角度,考察这一组量词与名词鱼的组合搭配.主要分析了这些量词和名词鱼搭配产生的时间、演变过程以及现今搭配格局形成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鱼的量词的演化有如下两条趋势:“鱼”的量词由不使用量词到与通用量词“枚”、“头”和“个”搭配,再发展到了有与鱼专门搭配的量词“尾”与“条”;称量鱼的量词从与通用量词搭配发展到与形状量词搭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英语名词表示数目时,可数名词前可直接加不定冠词或数词。不可数名词要表示“个体的概念,须用量词词组。其结构形式是“a+量词+of+名词”,复数形式是“(数词)+量词(复数)+of+名词”。不过量词词组不只用于不可数名词,也可与可数名词结合,表达特定的意义。量词词组很多,本文仅选其中比较常用并且搭配能力较强的举例说明它们的用法。根据量词词组表达的意义和搭配的名词范围,分类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量词或表量结构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而且一部分量词或表量结构还具有隐喻性。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结构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进行探讨,并对此结构的形成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量词和名词的隐喻搭配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观察视角,反映了认知主体对计量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认识突显和相似性是名量隐喻性搭配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量词或表量结构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而且一部分量词或表量结构还具有隐喻性。本文基于隐喻的相关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结构中的隐喻现象分类进行探讨,并对此结构的形成从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英汉语量词和名词的隐喻搭配体现了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观察视角,反映了认知主体对计量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认识突显和相似性是名量隐喻性搭配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着重对名量词"条"、"根"从语义、传输、与名词的搭配等三个方面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着重对名量词“条”、“根”从语义、传输、与名词的搭配等三个方面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韩名量词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 要:随着语法研究的深入和汉语信息处理的不断发展,名量词搭配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以中韩名量词为例进行对比研究,对其来源和搭配,通过统计分析和对比的方式,从中可以找出现代汉语量词和韩语单位名词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4.
英汉表量结构中物量词的隐喻构建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证明隐喻认知在英汉表量结构物量词的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从共时角度分析英汉表量结构的隐喻现象的同时,试图对其中的物量词与名词之间的异常搭配现象作简要归纳。主要归纳出两类隐喻性的异常搭配现象:一是映射型名量搭配,一是错位型名量搭配,它们分别反映出不同的隐喻认知构建机制。  相似文献   

15.
意象理论在汉语量词辨析中的认知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量词数量众多、用法灵活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征之一.量词总是与名词搭配使用的,它们的搭配关系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名词所代表的范畴的理解和认识,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认知内容.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分析理论和方法在汉语量词的辨析运用方面有着独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临时名量词多借自名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临时名量词与名词的匹配与认知机制有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名词和临时名量词间匹配主要是同一关系的建立,这种同一关系主要见于语义特征和功能方面;二是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模式在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作为汉语别具特色的一种语言现象,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具有特殊的修辞功能和语用功能,这一语言现象的生成体现了人类的隐喻认知机制,其特殊的修辞功能是量词的语义特征投射到名词认知域中产生的结果。汉语量词名词超常搭配的认知隐喻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语言现象的幕后认知过程,为解释语言结构与人的认知方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在固始方言中,“掐”的动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并存,作量词时,“掐”表示一只或两只手抓取的量,也可表示两根筷子夹取事物的量。量词“掐”能够与数词、名词、指示代词搭配,也可以重叠,在句中作主、宾、定、状语。从历时语料来看,量词“掐”是由动词“掐”演变而来的,宋代量词用法出现,元代凸显搭配对象的空间形状,清代表示手所抓取事物的量。“掐”本义是用手指刺入或截断,量词用法的产生是隐喻机制与转喻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语用者常借助表量结构来取得言简义丰这一言语现象已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该言语现象的界定问题虽有学者涉及,但仍值得商榷。文章在对该现象既有定义展开辨析的基础上将其界定为“量词变异搭配”,即语用者借助特定的语境,采用表量结构并通过量词(临时量词)与名词(名词性成分)或语素与名词(名词性成分)之间的超常组合来表情达意,以取得特殊的修辞效果的一种言语现象。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常规量词之间的相互借用和常规量词以外的其他词类或语素的活用。期望通过对该类言语现象的正名来促进对其的进一步认识及研究。  相似文献   

20.
谈谈物量词对前搭配数词的语义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与词的搭配既是语法的、类的搭配,又是语义的需求、互补。物量词对数词的选择,除语法上的规定外,还要受到语义,特别是量词的后搭配名词的语义制约。不同名词选择不同的数量短语,在语义互补的条件下,显现出某种新的意义和色彩。正确的语词搭配还要受到客观现实、修辞表达、社会语言习惯等因素的制约。物量词对数词的语义选择也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