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及其影响黄增强“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贸易封锁政策,旨在打击英国的经济优势和建立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它是拿破仑帝国后期所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构成了拿破仑帝国后期经济、军事和外交政策的核心,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拿破仑...  相似文献   

2.
唐方亮 《阴山学刊》2009,22(3):89-92
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对华采取了“均势”战略,以遏制和抗衡的手段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力量。美国扶植日本充当亚太均势格局下的马前卒,实际上是冷战后期全球“均势”战略的回炉,目的就是要防止美国所谓与之利益相关的地缘带出现一个强国。形成绝对优势进而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同时,美国炮制安全困境理论,挑唆亚太地区国家之间以及与中国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疑惧,相互制约,从而形成“均势”,稳保美国的霸权。  相似文献   

3.
拜占庭帝国在希拉克略统治期间对波斯帝国发动了军事打击,战争的最终结果是波斯帝国势力得到衰弱,帝国的东部边境得以稳定。但是此后不久,新兴的伊斯兰势力成为了日后帝国的威胁。希拉克略所发动的波斯战争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显现出一定的弊端。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秩序演变进化的过程中,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自助体系、以权力分配为基础的现实主义的均势与霸权,一直是维持国际秩序的基本模式。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发展,国家间相互依存和交往合作的加强,规范和制度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现实主义困境",通过国际组织这一规范和制度的载体,构建和维系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5.
张华 《天府新论》2006,(Z1):38-39
后冷战时代,美国为了保持和巩固其对整个世界的霸权,利用了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均势"战略.在欧亚大陆制造并保持均势,以达到控制中国和俄罗斯以及西欧的目的,从而维持已取得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6.
陈梅 《兰州学刊》2002,(1):78-79,37
均势理论是国际关系理论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国外和国内学者都从不同的层面研究并发展了这一理论 ,大多数注重对均势理论的历史性的探讨和归纳性的研究。本文在对传统均势和现实均势理论的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对均势理论的几组概念进行划分 ,进行一定的理论性的分析 ,探索均势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冷战结束以来,国际政治学界对于东亚地区国际格局的现状与走势有诸多的看法.霸权、均势与美国的霸权均势是其关键词.然而,东亚地区日益增长的多边相互依存形势与多极化趋势有力的质疑了此类论断.  相似文献   

8.
波斯帝国时期,“巴比伦之囚”的后裔回归故土犹地亚后,由于根源蒂固的宿怨,以及对土地、犹地亚特别是耶路撒冷政治控制权和宗教领导权的争夺,他们与占据犹地亚的撒玛利亚人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一矛盾和斗争几乎贯穿整个波斯帝国时期,是这一时期非常引人注目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9.
于卫青 《人文杂志》2001,(6):134-137
波斯民族崛起于伊朗高原,并创建了世界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从文明交往的宏观考察,波斯帝国正处在原始文明的点线交往向奴隶制文明的区域交往过渡的时期.在其统治的三百年间,波斯帝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波斯帝国的兴衰历程充分彰显了它在人类文明交往史上的典型特征,是世界历史上以国家、民族为主体的文明交往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0.
陈德正 《齐鲁学刊》2002,(6):121-126
大流士、秦始皇在建立大一统的专制帝国后 ,为巩固统治采取了类似的改革措施。但在为政治国方略的实施过程中两者却表现出巨大差异 :大流士对被征服地区的政治控制较为宽松、经济剥削较为适度、文化政策比较宽容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则政治统治走向极端专制独裁、经济贪欲恶性膨胀、思想文化统得过死。两人不同的为政治国方略是导致波斯帝国延祚和秦帝国速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波斯文化对中亚以及小亚细亚的伊斯兰传播的影响是深远的 ,甚至当回族文学家、史学家张承志在新疆考察时不由得感慨突厥的伊斯兰文化是波斯文化的继续。实际上 ,波斯人对于伊斯兰兴起后数百年间的巩固发展 ,尤其是在突厥的伊斯兰化过程中更是如此。如果说阿拉伯人是通过武力和政权来发展伊斯兰 ,那么波斯则是通过文化来传播伊斯兰。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蒙古帝国以前对迁移到中亚的突厥部落的同化 ;蒙古帝国后对突厥化的蒙古汗国政权的伊斯兰化 ,既有王朝通过武力来传播伊斯兰 ,也有商人、托钵僧通过自身的行为感化异教徒而使之皈依。波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欧洲均势和世界稳定的关系作了规律性的探讨:欧洲局势演变之主线是,某种均势的建立→均势的破坏→某种新均势的建立,如此循环不已。一旦均势遭破坏,局势就随之而动荡起来,直至某种新均势的建立。作者通过对欧洲历史的回顾与未来的展望,对这一规律作了深刻而有力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中国逐渐形成一种均势状态.从鸦片战争到清朝结束,列强之间的均势状态经历了从竞争型均势到对抗型均势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在新保守主义的推动下,“新帝国论”成为美国乃至世界关注的思想和政策。三年过去了,“新帝国论”并未能实现其预言的世界新秩序。今天的国际环境和美国国内政治的发展,已经向人们表明,“新帝国论”无法成为确保美国霸权长盛不衰的妙方。  相似文献   

15.
郭锐 《阴山学刊》2007,20(5):82-85
随着近代国际体系的形成,均势原则作为一种国际关系发展的规律和政治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并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和颇具影响力的外交战略。从本质上均势自然或不自然地遵循着两项命题假设,并大致形成了三种概念解释或理论假说,状态机能说、政策动机说与权力关系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作为传统均势的典型模式,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均势理论的结构性缺陷和弊端,即所谓"制衡难题"。尽管如此,均势原则仍不失为国际政治的一般原理和现代国家体系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均势理论、均势体系与多极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均势是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主张 ,但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均势是一个有多重含义的概念 ,分状态、体系、政策三个层面。就体系层面而言 ,历史上经历了古典均势和现代均势两个基本阶段 ,并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冷战结束后 ,均势更趋复杂 ,但总的趋势是两极均势向多极均势转移 ,特别是在亚太地区 ,已形成多极均势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武力扩张相辅相成.然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从未涉足东南亚,伊斯兰教却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宗教之一.文章以史为基础,指出东南亚的伊斯兰教既有阿拉伯、波斯、印度商人的东进传播,又有郑和下西洋的西进传播;并着重运用文明交往理论对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的原因、载体、方式等进行分析,寻求文明传播的内在规律,深化对文明交往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由于在西方世界征服的失败,俄罗斯帝国开始调整外交战略,调转方向向东方进军,外交战略上表现出明显的东西方兼顾的特征。这种东西方兼顾的特征在外交形态上表现为均势外交与优势外交并举,俄罗斯帝国努力在西方推进均势外交以恢复和维持大国地位,在东方则推行优势外交获取更多利益以弥补在西方的损失。这种双重外交形态并举的现状,成了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罗斯帝国韬光养晦的主要外交内容。  相似文献   

19.
英美霸权与英语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的殖民扩张与殖民霸权地位使英语在其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迅速传播,奠定了英语全球化的基础;脱离英国而独立的原北美13个殖民地发展壮大,并在二战后成为超级大国,使英语传播到了英帝国的扩张触角所不能企及的国家、地区和领域,确立了英语的世界语言霸权;英语的语言霸权与美国的超级大国霸权合力推动着英语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集体安全与权力均势——兼析国际政治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经验表明 ,每当国际政治体系发生变化时 ,尤其是在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 ,集体安全思想就会兴起 ,权力均势的影响就会削弱。在新的体系建立和稳定以后 ,权力均势思想和政策又主导了国际政治舞台。冷战结束以后 ,人们一度重新对联合国解决国际争端的能力寄予厚望 ,但随后权力均势对其作用的限制力也在加强。 2 0世纪的国际政治发展史是集体安全和权力均势两种体系并存、相互较量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了解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认识当今国际政治体系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