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广安是1993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一个地级行政新区,辖四县一市,有142个乡镇,2903个行政村,24524个社,总人口418万人,基中农业人口379.55万人,农村劳动力196.57万,占农业总人口的51.8%,人均耕地0.73亩。按照每个农村劳动力耕种4亩耕地推算,全区只需农业劳动力76万人,尚有剩余劳动力120.57万。该区是一个革命老区,是一个资源富区,但也是一个经济穷区。要把新区建设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就尤为重要。发扬老区精神,以新的姿态建设新区,为民办些扎扎实实的实事,这始终是广安地区劳动部门工作的指导思想。特别是在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展就业门路方面,劳动战线上的同志更是呕心沥血,忘我工作。  相似文献   

2.
宜宾市翠屏区辖24个乡镇(街道)、79个社区,现有80万人口。截止2003年底,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500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近10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再就业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3.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9,(3):F0002-F0002
成都市武侯区近年来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过不懈努力,全区成功创建并动态保持“充分就业区”,实现社会保险体系覆盖城乡,城乡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截至今年2月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5.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7万余人次,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区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其中养老保险参保11.2万人,医疗保险参保27.7万人,社保扩面征缴居全市第一。全区所有规模化企业实现劳动监察网格化动态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率实现100%,社保参保率达到100%,统筹城乡的劳动保障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促进了全区城乡统筹经济发展,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安市针对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50万,就业和再就业十分严峻的形势,把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站)作为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服务平台。加大建设力度,有力促进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目前,全市建立街道(镇)劳动保障事务所54个、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62个。聘用专兼职工作人员286人,没有建立站、所的乡镇也都确定了负责劳动保障事务的工作人员,基本形成了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网络,在开发就业岗位,加快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程.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最近,广元市元坝区几组数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该区28个乡镇目前仅有社会失业青年258人,下岗职工180人,失业率不到3%;二是近几年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多人,每年通过邮局汇回的款项9000多万元,农村人平增收383元。这些可喜的数字,源于区委、区政府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区成立了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统筹协调小组,分管劳动工作的副区长任组长,区劳动局、就业局的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区就业周具体抓这项工作的落实,保证了城乡就业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特别是在组织实施城乡就业工作中,认真抓培训促就业,仅1996年他们对区内外省内外大量用工需求进行调查预测后,举办了各种类型培  相似文献   

6.
南充市嘉陵区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区),全区总人口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2万人,农业底子簿,工业基础差,城乡就业形势严峻。1998年以来,全区城镇有5000多名国有和集体企业职工相继理岗,有40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和近2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就业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创业就业工作有序推进 搞好专项活动,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促进全区城镇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开展"春风行动",组织辖区内多家用工企业开展2016年现场求职招聘大会两次,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帮助达成用工意向和用工协议600余人.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公共就业服务职能作用,努力打造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扎扎实实做好乡镇(社区、村委)就业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社会保险等劳动保障事务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全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遂宁市中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区。全区130多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90%。几年来,区就业服务管理局充分发挥就业训练的作用,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服务,全区建立起了以训练中心为龙头,包括乡镇职中等部门参加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非农职业技术培训网络。据统计,全区采取各种形式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2650期,培训各类技术人才168833人,培训后输出和转移率达8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5年建立市中区就业训练中心之初,我们把就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河南省南阳市2014年春风行动按照市春风行动工作方案,通过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返岗就业和促进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建立农民工动态监测制度。在全市各个乡镇建立了农民工动态监测制度,每个乡镇选择2到3个行政村作为监测重点,实行月报制度。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立了农民工台账,及时掌握了本地农民工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内江市保持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110万人的"基本盘",建成返乡创业园区19个、返乡创业孵化器基地5个、示范乡镇14个.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1.3万余人,创办经济实体1.3万个,吸纳就业6.5万余人,带动就业11万余人,涌现出一批"全国优秀农民工""四川省优秀农民工""四川省返乡创业明星""四川省农民工工作先进...  相似文献   

12.
宜宾市翠屏区辖8个街道、16个乡镇、79个社区,现有人口70多万。截至2003年.全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50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近10万人.就业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压力逐年加大。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开春以来,苍溪县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把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和对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专题部署、专项培训、全面调查、规范登记。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农村劳动力已登记入库340642万人,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精心组织,强化培训苍溪县于今年1月召开了39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人员和县城15个社区的劳动保障协理员会议,安排部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武侯区劳动保障局按照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要求,推动统筹城乡就业、社保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的全面开展。2007年,全区成功保持了城乡充分就业状态,城镇新增就业106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再就业率为96%,转移农村劳动力17277人,实现非农就业的比例达到92%;基本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城乡全覆盖,其中,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达2928人,新农合参加农民5万余人,参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是各级政府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开展职业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和实现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重要依托,是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劳动保障部门面向城乡劳动力提供服务的基层窗口。从2003年以来,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件要求,我省已在2328个乡镇设立了劳动保障所.在其他工作任务重的1044个乡镇确定了负责劳动保障的工作机构.并聘用了337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与服务网络,通过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底数清楚、贴近群众、服务快捷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在开展职业培训、提供职业介绍和组织劳务输出.促进乡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德阳市劳动保障系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成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坚持城乡就业统筹,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加大了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输出,拓展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应有贡献。德阳市共有人口378.6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03.9万人,农村劳动力191.99万,农村富余劳动力98万余人。今年1至5月,全市已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69.38万余人,外输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  相似文献   

17.
建立乡镇劳动服务站(以下简称劳服站),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是搞好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组织措施。1987年12月省政府川府发〔19877〕227文件规定,各乡镇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乡镇劳动服务机构,并明确了单位性质,人员配备,经费来源和工作职责。但从我省目前的情况看,只有5%的乡镇建立了劳服站,不仅落后于沿海省、市大部份声镇都建立有劳服站的现状,而且很不适应我省农村就业工作的需要。根据劳动部"三定"方案和劳部发〔1993〕392号文件要求,必须把就业服务机构延伸到乡镇,建立和完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屡农村劳动力市场,推动城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成都市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市城乡统筹的就业社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乡统筹的就业社保工作格局基本形成。2005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帮助“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8万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4.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为近5年摄低水平;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10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33.6万人次,培训后的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已登记失地农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到70%。  相似文献   

19.
南充市,地处川北丘陵山区,辖五县、三区、一县级市,有400个乡镇。全市7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630万,农业劳动力360万,人平耕地0.75亩。鉴于南充市辖区内物质资源较为贫乏,而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市委、市府多次研究决定要把开发利用我市劳动力资源作为振兴区域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举措。从1989年起市属一些县的乡镇开始建立劳动服务机构。特别是我市承担了中国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第二阶段试点项目《建立三级联网的农村就业服务体系》后,市委、市府对开发农业劳动力资源更加重视,多次发文强调要加快农村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引导外出务工人员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农业生产实际所需劳动力、非农就业隐性失业劳动力数量的测算,估算出了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为594.6万人,并结合调查数据对农村隐性剩余劳动力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女性劳动力占剩余劳动力的比重较大,剩余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