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007年在美国开始爆发的次贷危机至今已蔓延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和地区证券市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特别是这一轮金融危机下中国内地、香港以及美国三地证券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年以后三地证券市场的联动关系得到加强,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美国证券市场与中国内地和香港证券市场均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同时,本文还通过事件研究法检验得出结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对金融危机信息的反应能力和吸收信息的能力都不及香港和美国证券市场.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投资者自身素质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2.
蔡骏杰 《决策与信息》2013,(10):289-290
QFII(QualifiedForeignInstitutionalInvestors)从2002年开始建立,作为中国内地证券市场有序开放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十年来QFII为推动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放,调整内地投资者的结构以及稳定国内证券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2年我国正式建立RQFII机制,RQFII是QFII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是中央政府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犬趋势,进一步推动内地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推动了世界各国家和区域在经济等方面逐渐走向融合。近年来,亚洲金融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涉及多个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我国作为能源大国,加强对我国能源在两次金融危机之后贸易进行分析和比较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对两次金融危机之后对能源贸易的影响与金融危机为我国能源贸易带来的机遇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我国未来能源贸易发展有效对策,从而推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汇管理制度发生了几次重大变化,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拥有13亿人口巨大消费潜力市场的中国,每一次外汇管理策略的变化都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地的贸易伙伴和投资商都热切的关注中国外汇管理策略的每一次变化。金融危机的爆发,中国外汇储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随着的危机蔓延与深化,中国外汇的管理策略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来维持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每一次变动也牵动着世界经济的脉搏,在外汇管理策略的变化上,只有拓展外汇使用渠道,才能在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向量GARCH模型为基础,研究了国际证券市场中上海A股市场、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的均值溢出效应和波动溢出效应,并且给出了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市场均不存在单向的均值溢出效应,上海A股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上海A股市场和美国证券市场存在波动溢出效应,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和美国资本市场融合程度的加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994年至2003年期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A股股票作为研究对象,对规模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本文研究的时间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存在规模效应,但其成因与国外不同;2、中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对股票收益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中国的证券市场未达到半强有效。  相似文献   

7.
香港红筹股、H股与内地股市的协整关系和引导关系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吴世农  潘越 《管理学报》2005,2(2):190-199
不同国家或地区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通常受到重大事件的影响而发生某些根本性变化.以东南亚金融危机和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两个事件为转折点,将1994年1月~2003年10月期间分为3个阶段,运用Johansen多变量协整关系检验对香港红筹股、H股和内地股市三者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红筹股、H股和内地股市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这一均衡关系在B股开放之后进一步增强.利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红筹股的走势始终是内地股市波动的"风向标",但H股与内地股市却无明显关联;在金融危机之前,红筹股先行于H股,但在金融危机之后,红筹股对H股的先行作用消失.最后,应用预测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方法从另一角度再度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
国际领导力是主权国家在国际体系或对外交往中,为体现国家价值与理念,运用所需手段,使他方f包括多边)的行动与思维发生变化或产生认同的能力,其具有相对持久性和机遇变化性。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度时艰。本文以中国参加G20国峰会为案例,分析中国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国际领导力的改变。在7次G20领导人峰会上,中国提出的主张可以概括为:通力合作,首要克服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抓住机遇,加快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把握时机,提升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引以为戒,推动全球经济平衡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国际领导力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一是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角色和贡献令世界瞩目;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理念得到广泛宣传和呼应;;是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权得到提升;四是国际体系变革中中国提供的制度设计有所增加。而中国此次国际领导力的改变具有渐进性、机遇性和局部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重分形聚类的证券市场指数波动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反映指数波动多重分形特征的概率函数,分别使用欧式距离函数和退化了的Manhattan距离函数作为广义分形维和多重分形谱两个特殊值的相似性度量函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层次聚类方法,通过多重分形特征量之间的相似性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全球证券市场24个主要指数的波动性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从整体上看,各指数波动的一致性明显降低,许多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开始呈现出独特的波动特征,中国证券市场最为明显;从波动的均匀性看,绝大部分指数波动更加不均匀,并且也呈现出分化的特点;从波动的区间看,绝大部分指数都围绕较高的指数值波动,并且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现象.聚类分析的结果为深入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证券市场的复杂结构和内部机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概念股与国内外股市的联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和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引起国内外投资者和相关机构广泛关注,中国概念股的走势与国内外股市是否存在联动效应值得研究探讨.运用 DCC(1,1)-MVGARCH 模型对香港和美国的中国概念股指数与上证综数和深证综指以及概念股所在市场的大盘收益率的时变动态相关系数进行考察发现,香港和美国市场的中国概念股与上证综指、深证综指收益序列动态时变相关性总体较弱,但 2007 年以来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尤其是香港市场;总体而言,中国概念股与上海市场的联动程度显著高于与深圳市场的联动程度,中国概念股指数与所在市场大盘之间的动态相关性较强而且基本稳定,大大超过与中国国内大盘之间的相关性,所在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波动起主导作用;在股市暴涨暴跌的情况下,美国证券市场的中国概念股指数与A股市场的相关性突然增大.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危机爆发后,公允价值会计是否具有顺周期效应从而影响金融稳定性并且加剧金融危机,成为学术界、实务界及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31家金融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运用描述统计、相关性研究等分析方法,研究顺周期效应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程度。本文结论是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会计对我国金融业上市公司的利润具有一定的顺周期效应,但整体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自2001年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呈现大规模的增长,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这样巨额的外汇储备是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象征,但是它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尤其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的外汇储备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随着危机蔓延与深化,中国的外汇管理策略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来维持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并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外汇储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我国的外汇收益。  相似文献   

13.
张海峰 《经营管理者》2013,(17):171-172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随之而来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贸易国进出口贸易量急剧下降,引起全球海运业大萧条。货量剧减、运价狂跌、融资困难成为这次金融危机对海运业影响的主要特征。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海运业如何应对危机、克服困难,坚定信心、走出困境、抓住机遇谋划新一轮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本文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海运业的发展状况与面临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证券市场星期效应逐渐消失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证实了中国证券市场在早期具有明显的星期五效应,而在星期一和星期二的收益普遍较低。结算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是造成我国股市早期星期效应的主要原因,在T 1交易制度下,星期五的高收益率是要补偿两天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而信息披露制度的变革导致星期效应的不同表现。然而,滚动样本检验和分年度检验发现从1997年开始中国证券市场星期效应消失。这说明了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5.
爆发于美国的次贷信用危机演变为席卷世界各地的金融危机,使各国投资者损失惨重,银行间信用濒临瓦解,金融市场出现剧烈震荡。在次贷危机爆发的背景、扩散以及内在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房地产业的近期走势以及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房地产业的途径。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着眼于全球性股市恐慌下的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股市之间的日内风险传染现象,使用日内5分钟数据,应用FFF回归、FIEGARCH模型、ARFIMAX模型的波动溢出三步检验法,对内地股市与其他三个东亚股市之间的日内波动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股市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中国内地与日本股市互不影响;中国内地与中国台湾股市之间,虽然在非恐慌时期几乎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进入恐慌时期后中国台湾股市显著受到内地股市影响.股票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并且股市下跌时的波动溢出效应比上涨时要大.  相似文献   

17.
证券市场信息流动及其市场分割检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Cheung(1996)提出的CCF方法研究了境内证券市场与香港证券市场之间的信息流动和波动溢出效应,并通过不同阶段信息流动状况的对比来检验市场之间分割状况的变化。研究发现,随着中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境内外证券市场之间的市场分割程度正在逐步减弱,信息流动和波动溢出效应越来越强。从信息流动的方向看。研究发现,国内A股市场对于香港证券市场的影响并不——香港证券市场对于国内A股市场却有明显的波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证券市场周末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末效应作为一种各国证券市场共有的市场异例现象,在EMH的研究中具较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地位,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本文以标准的随机游走模型为基础,利用沪深股票市场近十年的历史数据,对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周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和分析,并据此对中国证券市场是否达到弱式有效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夏玲 《经营管理者》2011,(10):33+32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所引发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国的银行业和各国实体经济。而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是各国银行业疏忽了对银行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而中国的政府和商业银行在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时,要注重对商业银行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风险表现新特征,其次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存在的风险表现,再次指出我国的商业银行是存在风险隐患的,最后为了加强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从多方面提出了化解商业银行风险、消除危机隐患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证券市场行业间收益率的极值联动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证券市场行业指数收益率的极值联动关系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较以往的研究,本文在研究方法和内容方面作了如下拓展:1)引入联合极值点(Coexceedances)概念来分析行业间收益率的非线性极值联动关系;2)运用多项选择模型,估计和推断行业间收益率极值联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证券市场行业间收益率的正 (负) 极值联动与市场的波动率正相关;2)经济景气指数和无风险利率对行业正 (负) 收益率极值联动影响不同,经济景气指数仅对行业间正的极值联动有显著影响,无风险利率仅与行业间收益率负的极值联动显著正相关;3)波动的持续性对行业间收益率正 (负) 的极值联动无显著影响.本文研究结果为组合投资者的风险控制和市场管理者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