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基于三重底线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探究董事长与CEO任期交错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选取2010—2020年我国789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董事长与CEO任期交错对绿色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企业三重底线中的社会和环境底线,均对任期交错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而企业经济底线的调节作用并未得到支持。企业经济底线,在董事长与CEO任期交错正向影响绿色创新的过程中,无显著的调节效应;企业社会和环境底线,分别负向调节了董事长和CEO任期交错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的现实背景,探讨具有IT背景的CEO对企业盈余管理活动产生的重要影响。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借鉴修正的Jones模型,检验CEO的IT背景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CEO的IT背景能够显著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提高企业盈余质量;同时,内部控制在IT型CEO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具有IT背景的CEO能够通过改善内部控制质量,来增强对企业盈余管理的活动的抑制作用;CEO的IT背景对企业盈余管理活动的抑制作用在非国企组,以及低股权集中度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2004-2006年非金融类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机构持股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住盈余管理对机构投资者的影响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后同样发现,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正向作用依然显著。本文进一步实证分析还发现,消极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而积极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盈余管理微弱负相关。本文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机构投资者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4.
检验CEO权力强度如何影响企业战略风格,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中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CEO权力越大,战略风格越趋向于风险型;反之,CEO权力越小,战略风格越趋向于稳健型.制度环境负向调节CEO权力强度与企业战略风格之间的关系.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对于地区制度环境约束性较强的公司,CEO权力强度对企业战略风格的影响在地区制度环境约束性较弱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战略风格越趋于风险型,企业绩效波动性越大;而企业战略风格在CEO权力与企业绩效波动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家族上市企业2003—2017年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家族涉入对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家族成员亲缘关系组合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家族涉入程度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家族企业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家族成员亲缘关系组合由核心成员控制发展至兄弟(姐妹)共同控制再至远亲共同控制模式,家族涉入程度提高对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降低作用均减弱。家族涉入程度与负向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之间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但家族涉入程度对正向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随着家族成员亲缘关系的复杂化,家族涉入程度提高对正向应计及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降低作用均减弱。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探究家族涉入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有利于实际控制人根据亲缘关系组合类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家族企业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创始人与非创始人CEO的任期对研发投入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非创始人CEO任期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创始人CEO任期则与企业研发投入负相关。作为外部激励的政府补助会正向调节两组关系,而独立董事比例仅正向调节非创始人CEO任期与研发投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罗付岩 《管理评论》2015,(3):174-184
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期限与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信息关系视角,分析不同投资期限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使用Gaspar等指标,把机构投资者分为长期机构投资者和短期机构投资者,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03-2011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期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预期一致,长期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能体现其公司治理效应,即与盈余管理及正向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短期机构投资者比例越高,越能体现其投资的短视行为,即与盈余管理及正向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长期机构投资占优和短期机构投资占优分别体现其公司治理效应和信息交易效应,说明只有长期机构投资者才能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因此,提高长线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和建立长线机构投资者的激励机制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公司治理机制的效度不仅应该体现在提高公司业绩水平上,更应该体现在稳定公司业绩风险的作用上.本文选取2004-2008年深交所上市的37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分析为切入点,分析CEO权力强度、信息披露质量对公司横向和纵向业绩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CEO权力强度越大,公司的经营业绩越高但公司经营业绩的风险也越大,表明赋予CEO更多的决策权力是一把"双刃剑";(2)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能有效降低公司业绩的波动性,并且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能有效降低CEO权力强度加大的经营风险;(3)通过对不同股权性质企业的分析,发现国有企业CEO的权力强度对公司业绩波动性的影响显著地高于非国有企业CEO权力强度对公司业绩波动性的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对于CEO权力强度下公司经营风险的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刘娥平  施燕平 《管理科学》2014,27(5):91-103
公司盈利能力显著影响公司的信用评级,进而影响公司债券融资成本的大小,故发债公司存在基于评级的盈余管理动机。选取2007年至2012年发行公司债券且具有信用评级的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检验发债公司获得首次评级之前盈余管理的分布状况,运用OLS和oprobit回归模型验证盈余管理、公司债券融资成本与首次信用评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发债公司在获得首次信用评级前,正向的盈余管理程度持续上升,评级后出现持续下调甚至为负的现象;控制公司正常应计利润后,发行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首次信用评级之间正相关,且主体信用评级表现显著,说明评级机构的决策受发债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另外,债券收益率与信用评级负相关,而考虑盈余管理与评级之间交互项的影响时,市场参与者面对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将要求更高的收益率加以补偿,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减弱了评级对债券收益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 2009 年 ~ 2016 年间 A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明星 CEO 成名后负面信息的披露策略. 以 CEO 是否登上媒体发布的榜单作为明星 CEO 的代理变量,研究结果表明: 明星 CEO 上榜将显著增加隐藏负面信息的可能性,验证了“名声俘获假说”; 明星CEO上榜后发生财务重述的概率显著增加,而一旦退出榜单其隐藏负面信息的可能性则显著降低,验证了名声的负面效应. 机制检验表明明星 CEO 通过管理层权力抑制负面信息披露. 另 外,上榜前盈余质量较低、代理问题较严重的公司,其明星 CEO 隐藏负面信息的可能性更高.文章丰富了 CEO 个人特质对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的研究,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瞿旭  杨丹  瞿彦卿  苏斌 《管理世界》2012,(5):137-151,156
公司创始人在公司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本文对会计违规背景下的高管变更中是否存在"创始人保护现象"进行了研究,并首创性地检验了这种创始人保护现象对高管变更中的"替罪羊效应"(CEO不变而CFO发生变更)以及"连坐效应"(CEO与CFO同时变更)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会计违规会导致高管更高的更换率;(2)当公司存在会计违规行为时,创始人CEO的更换率比非创始人CEO低,存在创始人CEO被保护的情形,即存在创始人保护现象;(3)创始人保护会增强"替罪羊效应",即在发生会计违规后,创始人CEO公司中CEO保留而CFO离职的概率大于非创始人CEO公司中的这种高管更换情况;(4)创始人保护会弱化"连坐效应",即在发生会计违规后,创始人CEO公司中CEO和CFO同时离职的概率小于非创始人CEO公司中的这种高管更换情况。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遏制高管变更中由于高管特殊的背景特征所导致的"保护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同时文章的研究结果还能为监管机构出台更加有效的高管监管和约束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将中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政绩信息的载体,研究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外部关注强度、内部治理水平和企业融资能力的提高,是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论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针对非国有、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化程度较高和经济增长目标约束较弱地区的企业,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能够发挥更强的边际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政绩信息关注在行业层面具有溢出效应,能够降低与被提及公司同行业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CFO薪酬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CFO薪酬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逐步建立起了以盈余为业绩指标的CFO薪酬激励机制.通过文章逐层递进的研究,我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CFO薪酬激励契约显著地区别反映了盈余中的非经常性损益和经常性损益,但是却未能有效地区别反映经常性损益中的应计项目和经营性现金流,存在类似"功能锁定"的现象.进一步细分研究样本后,我们发现由于盈余管理上市公司CFO薪酬激励契约对非经常性损益和经常性损益的不合理权重赋值,扭亏上市公司的CFO薪酬激励契约反而刺激了CFO进行盈余管理.根据研究我们认为,解决CFO薪酬激励契约对应计项目和经营性现金流的"功能锁定"现象,改进盈余管理上市公司CFO薪酬激励契约成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完善CFO薪酬激励机制的两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王楠  苏杰  黄静 《管理学报》2017,(8):1199-1207
结合高阶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提出一个权变的观点,即外部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作用受企业CEO权力水平和企业自身资源禀赋的影响,并选取2010~2013年创业板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政府资助对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对于高权力CEO的企业,政府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对于拥有较高资源禀赋的企业,政府资助对其创新研发投入有更强的促进作用;CEO的组织权力、专家权力和所有制权力均对政府资助与研发投入两者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声望权力不具有调节作用;对于CEO权力水平高或者资源禀赋高的创业板企业,政府资助更有利于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建议政府资助政策可以适当向这类企业倾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公司特征、地区经济发展和年份等变量,以及行业和省份或企业固定效应之后,最低工资水平的升高会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水平和真实盈余管理水平。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最低工资上调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但是不能增加企业的收入,因此降低了企业的账面利润,从而提高了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此外,本文还发现在劳动力缺乏的地区,劳动力密集程度高的公司,向产品市场转嫁成本能力低的公司和国有企业中,最低工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更强。该研究结论有助于政府全面理性地预期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经济影响,对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与制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董事会对公司财务报告质量负有主要责任,而盈余管理是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突出问题,本文采用基于方差模型的统计检验和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目的在于研究董事会改革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较低的董事会独立性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作用;只有独立性超过33%阈值的公司,其盈余管理强度才会显著降低;独立董事报酬水平和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变动无显著关系。研究认为董事会改革仍需进一步提高其独立性,同时应限制上市公司向独立董事支付过高津贴、引入绩效津贴和长期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公司战略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3~2013年的样本,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对盈余管理有显著影响,相对于战略保守的公司,战略激进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我们还对公司战略影响盈余管理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公司战略可以通过融资需求进而影响盈余管理。我们进一步分析了经济周期对公司战略和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经济上升期,战略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较强;在经济下降期,战略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则较弱。本文将管理学中的战略理论与会计学中的盈余管理理论相结合,丰富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公司战略对财务报告质量具有显著影响,这无论对监管层还是投资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安然事件以来,审计任期与盈余(经审计的)质量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热点.本文运用中国证券市场1998-2004年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同时从事务所任期与合伙人任期两大层面实证检验了审计任期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随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任期的增加,盈余质量显著地表现出先逐渐上升后逐渐下降的倒U型趋势,且拐点稳定在6-8年之间;而随着签字注册会计师审计任期的增加,盈余质量虽然总体逐渐上升,但此趋势尚不足够显著.  相似文献   

19.
考察了语言多样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因员工教育水平的不同而变化.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语言多样性显著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但是随着公司员工受教育水平提高,语言多样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的负面影响有所减弱.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与CEO间的校友关系增强了员工教育水平对语言多样性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分析师私有信息获取及其影响机理以及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文献,而且还可帮助投资者、监管者等利益相关方更好地理解分析师行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盈余管理的内在制约——基于会计弹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8~2006年我国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会计弹性来衡量公司应计项目的调整空间,在考虑行业特征对会计弹性影响的基础上,运用十分位法划分其大小,经过均值T检验发现会计弹性大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的均值显著高于会计弹性小的盈余管理程度均值.通过构建模型并回归分析后发现会计弹性大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会计弹性小的公司.研究结果表明,公司管理盈余的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年度盈余管理的程度制约着后期管理盈余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