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悦 《经营与管理》2014,(12):52-56
笔者采用1998~2011年的关税数据和加工贸易出口企业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实证考察我国贸易自由化对加工贸易出口竞争力的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关税减让对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力有显著的影响。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关税减让所带来的竞争效应,提高了整体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水平,而技术创新水平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是关税减让所带来的成本效应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提高,增强了其对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劳动收入占国民总收入中份额自1995年不断下降,深入而广泛的贸易自由化也发生在这一时期。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贸易企业1998~2007年的微观面板数据,研究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我们将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关税的迅速下调视为一次自然实验,用倍差法进行实证回归。实证结果显示,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的贸易自由化过程通过降低资本品成本、中间投入品价格和技术引进的成本,显著降低了企业层面的劳动收入份额。企业面临的关税水平下降幅度越大,其劳动收入份额减少越多。在考虑了序列相关性、同趋势假设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稳健性检验后,实证结果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最为细化的微观数据从企业层面首次研究了进口关税减免对中国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进口关税减免带来了我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且进口中间品关税减免所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比最终品关税减免的要大。  相似文献   

4.
鲁晓东  刘京军  陈芷君 《管理世界》2019,35(5):92-105,125
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有着很强的波动性,但是相对而言出口品价格却相对稳定,为什么汇率的变化并没有体现在产品价格上?本文在对企业生产行为解构的基础上,在理论上识别了全球价值链整合下汇率对出口品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通过使用2000~2007年的中国海关进出口交易数据,考察进口中间品投入以及市场份额对汇率传递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出口商同时也是大进口商的双重身份会提高出口企业的汇率免疫力。对于进口密集度和市场份额处于95分位数的企业,其汇率传导只有约59%;中间品进口与最终品出口会形成一个汇率对冲机制,从而弱化汇率对产品市场价格的传导效应;另外,进口中间投入品对汇率传递的阻滞效果不单单体现在价格效应上,而且还体现在出口数量效应上,二者共同促成了出口商的汇率对冲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啟仁  铁瑛 《管理世界》2020,(3):1-22,M0004
近年来,尽管中国企业雇佣大学生的比例在增长,但出口产品质量却没有发生显著提升,形成了所谓的出口产品"质量变动之谜"。本文将企业异质"雇佣结构"引入质量异质性理论框架,探讨劳动投入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结合企业劳动技能投入和中间品投入质量的互补性对"质量变动之谜"进行解释。利用经济普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1)企业雇佣结构升级对出口产品质量起到正向促进作用;(2)雇佣结构与企业中间品投入质量具有互补性,中间品质量越高,雇佣结构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越强;(3)现实所观察到的出口产品"质量变动之谜"部分源于进口中间品占比的大量下降所导致的中间品投入质量的下降,雇佣结构升级对质量的提升作用受到了中间品质量下降的拖累,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质量升级效应。总之,在"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攻坚期,虽然高学历劳动力供给的增长有助于中国产品质量的提升,但这一过程亟须匹配相应高质量的中间产品投入。因此,进一步推进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提升国内中间品供给能力是破解质量升级难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加工贸易的中间品进口替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 ,在外贸中所占比重大 ,但中间品本地采购率低。其原因在于 ,一是跨国公司出于经营一体化和防止技术优势扩散考虑 ,往往更多地从公司内部或母国采购中间品;二是我国国内企业缺乏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畅通的融资渠道生产中间品 ,国产中间品规格、质量不稳定 ,达不到出口品生产要求;三是现行加工贸易政策偏向鼓励加工贸易中间品进口 ,而不利于从本地采购。笔者建议 ,继续实行鼓励加工贸易发展的政策 ,将加工贸易的中间品从境外 ,改为从出口加工区外保税进口。进一步简化手续 ,对供给加工贸易的国产中间品的有关税收不征不退 ,并给予外汇结算。鼓励外资投资上游产业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提升国内中间品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深化企业改革 ,提高国产中间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 ,努力提高加工贸易中间品进口替代率 ,增强加工贸易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波及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们的分析表明,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经历了较大程度的下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间品进口下降带来的负面冲击。我们还发现,这一负面冲击对国内各个行业的不良影响并不均衡,其中,国内上游产能可以迅速提升的行业,所受影响较小。通过产品层面的动态分析,我们还发现,中间品进口的下降,还会通过高质量产品的进入减少、退出增加,而影响到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动。我们的研究丰富了有关文献,而且,在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欲对我国实施高科技中间品出口限制的背景下,在我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进程中,我们的研究也有较强的政策价值。  相似文献   

8.
戴觅  张轶凡  黄炜 《管理世界》2019,35(6):56-69
本文采用2002~2007年城镇住户调查(UHS)微观数据,研究中国加入WTO后的进口关税削减如何影响各城市工资的相对增长,从而从区域劳动力市场角度考察了贸易自由化的收入分配效应。利用各行业关税削减幅度的差异以及各城市"入世"前产业结构的差异,本文构建了地区层面的关税削减指标并对贸易自由化的效果进行识别。研究表明:(1)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城市工资增长相对较慢。关税下降一个百分点,工资的相对增长率下降约1%。(2)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可贸易品部门,不可贸易品部门受影响相对较小。(3)低技能工人工资受到冲击较大。关税下降一个百分点,低技能工人和高技能工人的工资增长率分别下降1.2%和0.4%。因此技能溢价在关税削减程度大的城市出现更快的增长。本文结论意味着中国"入世"的过程伴随着不可忽视的调整成本和分配效应。居住在受关税冲击较大的城市,并受雇于可贸易部门的低技能劳动力,是受关税削减冲击最明显的群体。因此,在进一步开放进口,降低关税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群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管理世界》2021,37(1):76-87
本文采用2010~2015年北京中关村自主创新企业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出口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为了全面分析出口对创新的影响,我们将创新分为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部分:创新投入由研发部门支出和研发部门人员投入来衡量,而创新产出由新产品收入和专利授权数量来衡量。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住了出口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检验出口对创新的促进作用。我们发现:(1)总体上来看,企业出口显著促进了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2)从行业异质性角度出发,并不是每个行业出口都能促进企业的创新,在有些行业中出口对创新的提升是有限的;(3)出口对创新投入的提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先逐步减弱,再逐步增强,而对创新产出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减弱;(4)本文进一步采用2001年我国加入WTO作为稳健性检验,利用行业层面出口关税调整和政策时间变动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以出口关税下降形式的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创新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巩固了企业出口对创新驱动的因果促进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为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一步扩大开放新举措,提供贸易深化与企业创新驱动的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异质性贸易理论基础上解读了上游外资自由化与技术距离影响下游企业出口的微观机制,首次采用历年《外商投资指导目录》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外资自由化进程,运用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构建了各中国制造业行业的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基础上,就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对下游制造业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下游企业出口倾向与出口额的增长,对于我国制造业出口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出口促进效应依赖于技术距离的高低,更加接近于国际技术前沿的行业与企业出口受到上游外资自由化的影响更大。总体上看,外资自由化将通过产业关联关系对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生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效应更多地被与技术前沿接近的行业与企业获取。  相似文献   

11.
徐然  高翔  杨翠红 《管理评论》2023,(12):53-62
本文构建引入供求度和垄断效应的投入产出进口价格不完全传导模型,并区分加工贸易生产的异质性,测算了电子元器件进口价格上涨对各部门产品价格水平以及各类价格指数变化的传导效应。结果表明:电子元器件进口价格上涨对通信设备、计算机、视听设备等下游的电子设备类产品价格影响最大,国内市场中非外资电子设备制造企业由于供不应求,受到的价格传导效应会被增强。区分加工贸易的实证结果表明,国内一般价格水平受电子元器件进口价格上涨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受影响的程度相比不区分加工贸易的基准测算结果分别下降29%和53%。相反地,由于大量的进口电子元器件被用于生产加工贸易出口电子产品,出口品价格指数受电子元器件进口价格上涨影响较大,相比不区分加工贸易的基准测算结果进一步增加30%,而这部分价格传导效应会通过全球价值链影响世界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鉴De Loecker等(2016)的方法,测度了企业—产品层面的生产要素投入,度量了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并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实证研究产品层面关税降低导致的进口竞争对于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总体上,进口竞争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区分产品差异化程度后,发现其对异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对同质性产品出口加成率的影响效应不明显;改变关键变量测算方法、样本选择、模型估计方法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进口竞争对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价格效应"不明显,但"成本效应"和"质量效应"的作用显著,特别是通过提高异质性产品质量、降低同质性产品边际成本影响出口加成率。相对而言,进口竞争对出口中的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口企业、高市场竞争程度产品企业,以及一般贸易产品和资本品的出口加成率有更强的影响效应。本文识别了进口竞争影响出口加成率的差异化机制,发现了进口竞争影响我国企业产品出口加成率的质量升级效应,表明进口竞争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势力。  相似文献   

13.
李嘉楠  孙浦阳  唐爱迪 《管理世界》2019,35(8):30-43,83
国内市场的区域间贸易成本是影响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专业化生产又是提高经济绩效的重要核心。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诠释了贸易成本引起的国内区域之间的市场分割会导致中间品贸易渠道受阻,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并提出命题:贸易成本下降,市场整合度提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本文使用中国165个主要城市174种商品(工业品和消费品)的实际销售价格数据,首次从"商品—城市—时间"微观维度构建了市场整合指标,更为准确地衡量了不同市场间的贸易成本,并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整合。实证结果表明:首先,与理论命题吻合,市场整合有效提高了企业垂直分工程度;进一步对比消费品与工业品,发现工业品市场整合对于分工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体现出企业的生产过程相对更加依赖于工业品市场;其次,考虑企业的异质性,外资企业的垂直专业化受市场整合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国有企业的敏感性较低。在考虑中间品需求量、进口以及内生性等因素后,结论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从理论层面印证了市场整合对于企业生产专业化的有效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贸易理论与外商在华制造企业的出口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外商制造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将重点放在企业的各种特征上 ,包括它们的规模、研究与开发强度以及劳动生产率。我们认为 ,区位因素也是影响外资企业出口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结论支持了强调内部和外部规模经济对出口的重要性的新贸易理论。比较优势和其他区位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1995年外商在华全部制造企业的数据 ,并构建一个二项分对数模型 (binomiallogitmodel)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外资企业的出口决策决定于企业规模、产业以及区位特征。外资企业和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促进了外商制造企业的出口。此外 ,外资企业特别是亚洲投资者和采用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的企业更倾向于出口。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持续加深,进口中间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成为产业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考虑到中国的贸易特点是存在大量的加工贸易,建立了区分加工贸易的投入产出进口中间品价格传导模型,基于2012年中国区分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模拟了各类进口中间品价格变化对中国各部门价格的影响.考虑到传统模型无法反映普遍存在的价格传导时滞,建立了进口中间品价格传导的离散时间状态迭代方程.结果显示,矿产开采类和电气电子类进口中间品对国内产品价格的影响最大,前者由于涉及的生产链较长,会对下游部门产生广泛影响,导致国内市场整体价格的波动会延续较长时间;后者对国内电气电子部门的影响尤为显著,价格会在第6周和第12周有较明显的波动.  相似文献   

16.
徐然  高翔  杨翠红 《管理科学》2021,24(10):12-21
随着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持续加深,进口中间品价格波动的传导成为产业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考虑到中国的贸易特点是存在大量的加工贸易,建立了区分加工贸易的投入产出进口中间品价格传导模型,基于2012年中国区分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模拟了各类进口中间品价格变化对中国各部门价格的影响.考虑到传统模型无法反映普遍存在的价格传导时滞,建立了进口中间品价格传导的离散时间状态迭代方程.结果显示,矿产开采类和电气电子类进口中间品对国内产品价格的影响最大,前者由于涉及的生产链较长,会对下游部门产生广泛影响,导致国内市场整体价格的波动会延续较长时间;后者对国内电气电子部门的影响尤为显著,价格会在第6周和第12周有较明显的波动.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将促使中国进口管理体制更加自由化。随着关税和非关税的大幅度削减 ,势必造成进口快速增长的压力。然而 ,我国的进口管理并未完全跟上入世后的新形势。今年头两个月 ,我国外贸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逆差 ,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日益严峻的进口形势 ,在不违背WTO规则的前提下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WTO不反对的贸易限制措施 ,来加强我国货物的进口管理 ,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贸易自由化是增加还是减轻了贫困?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构造一个联立方程组模型,利用中国的省际数据来分析贸易自由化对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全国数据的回归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数据回归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内陆地区贫困人口收入提高的边际作用更大;反事实估计显示出沿海地区由于参与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远大于内陆地区,因而沿海地区的省市贫困人口收入有大幅的提高,而内陆地区贫困人口收入提高幅度不大,有些省市甚至还出现了下降;通过引入交互项,本文进一步发现贸易自由化通过经济增长对减轻贫困的影响随贸易自由化程度加深而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匹配链接GTAP模型与全球价值链核算分解模型,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考察中国遭受贸易摩擦冲击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贸易摩擦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体现在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利益重配、生产链条回缩、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网络变迁与区域集聚等方面;贸易摩擦冲击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抑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造成企业进口中间品需求和国内中间品需求大幅萎缩,损害与弱化了其全球价值链贸易收益及生产活动参与程度,且产业层面上下游关联引致的负面波及效应显著;同链共振效应抑制了贸易壁垒实施方及非直接关联的第三方对中国的中间品出口国内增加值及复杂GVC参与度,但日本、韩国及东盟国家承接了较多中间品贸易转移;贸易摩擦冲击造成了中间品贸易网络的整体性萎缩,改变了原有的网络社区结构。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一方面是贸易竞争力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却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为了找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本文利用我国与21国双边的服务贸易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了服务贸易技术结构对我国服务出口规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两国的GDP、人民币有效汇率、进口国市场开放程度等因素后,出口技术复杂度提高以及我国出口结构与伙伴国的需求结构的差距缩小,可以解释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