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现行的哲学教科书中大都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即认为“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笔者不同意这一观点,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把“能动地反映世界”视为意识的能动性,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何为“能动性”?对此毛泽东曾明确地指出:“自觉的能动性,说的是自觉的活动和努力,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这里讲了两层意思:一是能动性是一种自觉的活动;二是这种自觉的活动是只有人才具有的,人是这种自觉活动的主体,其他任何物都不具有自觉能动性。据此可以看  相似文献   

2.
孙运福同志在《意识能动性刍议》一文(载《山东师大学报》1986年第2期)中认为,能动反映世界不是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唯一能动性就在于指导实践。笔者对该文的观点难以苟同,故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一孙运福同志认为,“能动反映世界是意识的能动性”的传统观点,与意识的本质相矛盾。笔者认为,这是他在片面理解意识本质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孙运福同志认为,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意识特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存发展方式在本质是实践的。而人的实践功能是以人拥有意识属性为前提的。作为人类特有的自觉自主能动地反映客观对象和把握自我内部世界的高级精神形式 ,意识主要具有对象性、能动性、自觉自主性、符号性及通约性、规范性、自我确证性和社会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4.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规定,这是目前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和马哲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有些同志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规定提出了异议。一种观点认为它没有对个体的人进行任何抽象,没有反映出人的能动性,人的本质应是他“自由自觉的活动”;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关系和劳动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的条件和手段,所以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其实,这些规定是马克思在1844年、1845年、1846年从不同角度、不同关系上提出的。它们之间既有差别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并非完全相悖。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马克思在什么意义上提出和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素质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初步社会化,社会化教育的灵魂是“立德”;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素质教育要坚持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为本,提升学生的“认识、实践、精神”要素;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现阶段要求素质教育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性是人之为人而区别于其他事物,特别是其他动物的根本属性.人性既包含自然属性,也包含自觉能动性和社会性,其中社会性是人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观点科学地揭示了人性的真谛,也与形形角色的旧人性论划清了界限,是我们探索和认识人性问题的科学依据和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实践的本质特点是实践作为一种活动同别的一切活动相区别的本质规定,而不是实践普遍具有的一般的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实质上是“实践的唯物主义”。作为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不仅是一个认识论的范畴,而且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所以,实践的本质特点不能理解为客观物质性或直接现实性,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自觉能动性,更不能理解为“两个联结”。有一种观点认为,“实践要素决定着实践的特性”。并且要动用抽象的手段“对实践要素作唯物主义的净化”,使其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人的"类"特性,即社会性、实践性和自觉能动性。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发展史上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过去的教材以及课程教学过程中都普遍存在着只突出人的本质的客观性,没有从主观的角度进行理解,认为人的本质的形成与人的主体性无关,这是不科学的。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为依据,系统地说明了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并且可以通过提高人的自主性、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激发人的创造性等主体性作用来实现人的本质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探讨自觉能动性的内在动力,也只能从自觉能动性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中去寻找,而现在有的同志提出什么需要是自觉能动性的内在动力,我以为从方法论上讲这是根本不对的。我认为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自觉能动性的内在动力,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的理由: 其一,从自觉能动性的含义看。在理论上,自觉能动性包括意识的能动性和实践的能动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问题始终贯穿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全过程,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和枢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以探索实践活动为出发点,全面论述了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受动性与能动性、类本质与个体本质的统一,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其思想既具有创立和丰富马克思人学思想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指导现实社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抽象劳动的能动性和费尔巴哈人本学的影响,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出发,论证了人的类存在和对象性存在,强调了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本质的统一,由于对异化劳动的考察规定和结果,马克思最终将社会实践与人的类本质联系起来,认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生产、劳动或实践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构成了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所提出的要充分发挥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的理论,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意识能动作用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历来认为,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他们的观点是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重视能动性,但它不承认主观对客观的依赖关系,只是抽象地、歪曲地发展了认识的能动方面。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只看作对于客观事物的机械的直观,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因而使人们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才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主观能动性问题。他指出:“哲学家们只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毛泽东《论持久战》这篇军事哲学著作中关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观点,指出自觉的能动性是思想和行动、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自觉的能动性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发挥自觉的能动性必须正确把握人和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陈果安先生认为文学的本质是语言的观点值得再商榷。我们认为 ,文学形象是有自足性的 ,文学的目的在于塑造形象 ,形象是文学的本质。但是在强调文学的形象的本质的同时 ,应该重视语言的能动性 ,加强对语言是如何塑造形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真理权威的本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合理性的价值认定和自觉的服从,是对人的自觉能动性及其现实性的提升,是主体自由的进一步实现.真理权威对人类的价值:一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理论价值目标,使人类社会实现向高级形态跃迁;二是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实践价值目标,使人类的生活和实践获得科学思维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实践有无能动性是当前学术界讨论的问题之一。多数同志认为实践具有能动性,理由是实践包含目的这个要素在内。有的同志则认为,目的是精神的东西,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活动,目的不能包括在实践的要素之内,所以实践没有能动性。上述两种观点固然对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目的才具有能动性,能动性是精神的特性。这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一在什么意义上讨论实践有无能动性的问题?从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相比较的意义上,研究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特征。实践的能动性是指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作用、特殊功能。如何考察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能动性特征呢?应当从实践活动的主体、手段  相似文献   

18.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前提出发,认为“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所以,认识的本质是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认为,不管人的认识多么复杂,认识的本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与此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代表人物却提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决不是反映论而是创造论,并指责反映论忽视了认识主体——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国哲学界也有类似观点,即否认认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切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观点,从源头上看,可以追溯到其早年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和私有制造成了人的种种不自由状态,这与共产主义的本质背道而驰。因此他认为作为扬弃了异化劳动和私有制的共产主义一方面是人们自觉创造活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的确证以及人与自然界,自由与必然等矛盾的解决。马克思能够从社会经济关系入手,分析共产主义的本质和实现途径,这表明他此时的共产主义理论已经具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所谓“哲学基本问题”,强调精神与物质、意识与存在孰为第一性以及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诚然是必要的。但这种对哲学基本与问题的阐释,没有能够说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意识的本质特性。因此,为了全面地、动态地分析意识与存在的相互关系,需要进一步提出关于意识的“超越性”问题,也即要阐述意识对于存在的超越关系,说明人的意识性正是人的活动的自觉能动性之所在。人的意识的超越特性包括以下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