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理论界,新闻自由的性质、内涵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有政治自由和社会自由之争,有个人权利和制度性权利之争,还有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之争。我们认为,以自由权利的内容和主体行使权利的身份判定,新闻自由是一种社会自由;以新闻自由确立的初衷和普遍意义来看,它应当是一种个人权利;从新闻自由的内涵和目的来看,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等概念都不能涵盖新闻自由,新闻自由不仅是公民意见和思想的表达权,同时也是公民获得资讯、信息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2.
美国建国初期,托马斯·杰斐逊与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论争,是两个党派的论争,更是两种政治思想的论争,对美国政治体制的影响极为深远.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政府报告和国会辩论,这一论争的最公开方式是报刊笔战.对于新闻出版界而言,这次论战的直接结果,是促成了政党报刊的形成;其间接结果,是把宪法第一修正案所确定的原则付诸实践检验,从而深化了对新闻自由的认识;其长期结果,是把两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植入美国的新闻思想史,影响一直波及到今日关于自由主义的论争.  相似文献   

3.
言论、出版自由是政治自由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离开了这项政治自由权,公民的其它政治自由权都将失去其真实价值。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根本大法的形式肯定了公民的这项权利,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所谓言论、出版自由就是公民有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向社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的权利。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表达自由或新闻自由。言论、出版自由这个口号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提出来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以“天赋权利”说,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抨击封建专制扼杀人的思想、言论自由的行径。这一口号的提出,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需要,符合历史发  相似文献   

4.
美国最早的两本普通行政学教科书是由怀特(L.D.White)和威洛比(W.F.Willoughby)所著,分别于1926年和1927年出版。这两本著作在某种意义上表示行政学作为一门学科而诞生了。不过,在这些普通教科书出版之前,这一学科已经孕育了数十年。起源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和美国早期的一些政治领袖,例如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和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都注意到行政  相似文献   

5.
新闻自由是公民利用和直接从事新闻活动的自由 ,是公民利用新闻媒介知晓信息和表达意见或思想的基本权利。与其他自由权利不同 ,新闻自由是一个由众多自由要素所构成的复合自由体。如果以新闻的形成和运作的基本环节为经线 ,以新闻传播主体和受众两个层面为纬线来确定新闻自由的结构 ,那么新闻自由的结构要素应当包括 :获取新闻素材的自由、新闻传递自由、新闻发表和出版的自由、阅读和收听新闻的自由和新闻讨论和评论的自由。新闻自由正是由它们共同构成的自由实体。  相似文献   

6.
杰斐逊的政党思想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先是厌恶政党,继之组建政党,再之调和两党,最后坚称两党不可融合.杰斐逊的政党思想与实践之所以复杂多变,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复杂的人物,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此外,从其变化经历中,我们还可大致看出反政党时代的人们接受政党这一新生事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杰斐逊的政党思想与实践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过程:先是厌恶政党,继之组建政党,再之调和两党,最后坚称两党不可融合。杰斐逊的政党思想与实践之所以复杂多变,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复杂的人物,更主要的还是因为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此外,从其变化经历中,我们还可大致看出反政党时代的人们接受政党这一新生事物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汉密尔顿派和杰斐逊派的斗争是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的重大事件。它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研究两派的斗争史,对于了解、认识美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托马斯·杰斐逊依次是“联邦党人”和“共和党人”两派的领袖人物,1790年3月,杰斐逊就任国务卿时,他们之间还是相当陌生的。汉密尔顿只是把杰斐逊看作“最受尊敬的人之一”。当时汉密尔顿(财政部长)的财政政策实行了将近半年,成果显著。杰斐逊是同意汉密尔顿提出的《关于公共信贷的报告》  相似文献   

9.
新闻自由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在遇到战争、国家机密、公共利益及新闻报道缺乏社会责任等情况下,新闻自由将受到约束。从哲学维度探讨新闻自由的限制性权利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天赋观到法律框架下的自由观,再到社会责任论下的自由观,新闻自由的限制性权利不断被充实,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自由的限制性权利表明,新闻自由权利不可滥用,不仅要受到法律限制,还要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美国第三、四任总统杰斐逊积极倡导言论自由,直接参与了《独立宣言》和《权利法案》的起草拟定工作,一直被新闻学界认定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之一。基于此,从其自由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自由主义思想的体现,自由主义思想的摇摆,以及其身上所体现出的民主主义倾向这几个层面来还原一个集自由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于一体的复杂的杰斐逊。  相似文献   

11.
从新闻职业化看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新闻自由思想的历史发展与新闻媒介职业化历程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互动关系:第一,言论、出版自由最初与报纸无干,后因报刊在政治运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导致统治者的压制,于是,言论、出版自由的问题也就延伸到新闻自由;第二,大众化报纸产生后,经济独立带来角色变异,成为代表民意、监督政府的独立力量.新闻自由恰为免除政府对报纸的干涉提供了法律依据,于是,法律中所规定的个体言论、出版自由实际成了媒介--制度的自由;第三,媒介-制度新闻自由的现实,与法律规定的个体言论、出版自由不谐,法律界人士遂提出"第四权力"理论,试图重新界定新闻自由,并使之与原有的言论、出版自由相区分.  相似文献   

12.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纷纷树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对出版管制加以鞭挞,对出版自由理念做出理论阐释。他们分别从政治、经济、宗教等多种角度提出了出版自由的主张,丰富了当时的出版自由理念。平等派作为一个党派性组织也投入到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中去,平等派的发展和争取出版自由的运动形成密切的互动。对于出版自由的追求成为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力推动了当时的文化革命。  相似文献   

13.
知情权、新闻自由及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情权作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已成为广泛的共识,而新闻自由是实现知情权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知情权的规定存在相当大的空白,而新闻自由也没有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立法上的缺陷直接影响并决定了政府监督缺位、人权保护不力等现象。我国当前应借鉴发达国家在知情权方面的立法,从而更好地保护新闻报道的自由权。  相似文献   

14.
出版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自由,是公民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和行使的政治权利。公民在出版物中应当有真实表达的自由,应当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公民在行使出版自由权利的时候,不是绝对的、无限的,而是相对的、有限的,必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相似文献   

15.
出版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自由,是公民在宪法、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和行使的政治权利.公民在出版物中应当有真实表达的自由,应当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公民在行使出版自由权利的时候,不是绝对的、无限的,而是相对的、有限的,必须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相似文献   

16.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述,也是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最高阶段的定义。作为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社会主义中国在建国以前就对未来的执政之路树立了公民本位的政治理念。在建国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通过对民众自觉权力观的政治启蒙,到民主的制度化和制度的民主化进程,逐步确立并完善了公民本位政治理念的建设目标与方式,并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最终实现了政治的回归,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相似文献   

17.
城市房屋拆迁的实质为房屋征收(或称不动产征收),是公权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私权的合法剥夺,是政治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市民社会的干预。基于人权、自由、秩序诸价值的考量和公权与私权、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利益平衡之需要,以私权保障理念为基点对现行失范的补偿法律制度予以重构,对于构建一套合理的保障被拆迁人利益的拆迁法律、法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出版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对公民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然而,由于《出版法》的缺失,关于出版自由的一些理论在制度上未能得到贯彻、遵循,致使当下中国公民未能充分享有宪法所赋予的出版自由权利,出版自由在中国遇到了一些困境。  相似文献   

19.
新闻自由与隐私权都是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对现代法治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二者的冲突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也永远也不可能停止。为了对这两种基本权利进行保护,让他们能够在法律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行使,就要在二者之间达致平衡。首要的任务是确定新闻侵犯隐私权的构成要件,其次是为新闻自由设立抗辩事由,包括新闻价值、公众人物、当事人同意、公开场合和使不可辨认。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思想是人类政治文明思想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对民主、自由和人权之普遍价值的论述,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域对未来民主政治发展路向的描绘,以及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的理论原则和制度设计,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执政党建设提供了直接的思想理论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