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以载道是古代文学语言大师进行创作的不祧法则。道即是人生和宇宙运行的规律,随着作者自己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而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一个精通佛道儒三教、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金丹大道的知识分子,而《西游记》正是对全真道的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的文学形象演绎。本文从主题、人物和结构三方面来论证《性命圭旨》就是《西游记》小说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2.
今本《西游记》的回目和结构显然与“丹经”有关。既然大量文献资料显示《西游记》创作与全真教有关,且其大体框架在元末已形成,故了解元代江南全真教“性命双修丹学”,以及了解从大发展到定型的元明时期全真教“丹学”演化,包括了解与《西》书“丹学结构”有重大关系的元明“丹经”《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和《大丹直指》,还有此前的《还源篇》和“十二辟卦”等,对掌握《西游记》的主旨、参与创作者及创作过程,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思想,历来众说纷纭,诸如“主题转化说”、“反动说”、“破心中贼说”等等,至今仍没有定论。笔者认为,作品的主题思想应当是从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实际内容中反映出来的;而作品的实际内容对于主题思想的分析和确定则更为重要。《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分析《西游记》的主题思想,首先应当从神魔小说的特点出发。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任何伟大的艺术作品都不是社会现实的简单翻版;任何光辉的艺术形象都不是简单的阶级概念的化身。神魔小说尤其如此。神魔小说在反映社会现实矛盾时,采取了投影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地反映;不是以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矛盾为依据,而  相似文献   

4.
就私人线装藏书中的《西游原旨》、《西游真诠》、《绣像西游真诠》等3种《西游记》的版本特征和与其他版本的对比作出简单的梳理和分析。通过对重刊《西游原旨》序分析,认为将《西游记》小说与长春真人邱处机的《西游记》视为一书,乃《西游记》成书以来捕风捉影之谈;列出已知的《西游真诠》的18种版本,其所藏在18种之外;对所藏泰山堂刊本《绣像西游真诠》的卷数和行款、绣像、书前序文进行分析,进而为《西游记》的版本研究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吴承恩不是《西游记》的作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吴承恩个人经历、所创作的诗文及前人误解的事实等方面论证,认为吴承恩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位儒生,尽管能诗文、善杂记,但没有接触过玄门释宗,没有学过佛、修过道。四十五岁以前热衷科举,四十五岁以后著《禹鼎志》,从其诗文及文友诗文记载中看,从未说过写小说之事。从《西游记研究资料》所选录的吴承恩诗文看,吴承恩对金丹学、佛学等方面的了解与小说《西游记》有很大差异。鲁迅、胡适等学术前贤认为小说《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其依据是《淮贤文目》,本文认为文目当为文章或文集的辑目,而不是书目,《西游记》收入《淮贤文目》之中,并未收入《淮人书目》之中,收入文目之中的《西游记》,可能是一篇游记类的文章,而不是小说《西游记》。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是部情理小说──《西游记》主题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西游记》主题的评论,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全书前后主题矛盾,或主题转化而不统一等说法。本文以为,若把《西游记》放在明中叶以后社会新思潮中来认识,不难发现:《西游记》是部情理小说,情理之争贯穿着全书,猪八戒是弘扬人欲的凯歌,孙悟空是反理学的斗士,唐僧则反映理学的破产。《西游记》的主题是统一的,孙悟空的形象也是统一的。《西游记》是明中叶以后反理学思潮中的先驱之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西游记》一书不仅对后世的"神魔"小说,而且对当时的各类小说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以近年在韩国奎章阁首见的《型世言》为例,该书卷九所记之奇人异事,卷十所述之精异灵怪,与《西游记》详加比较,在情节和语言上都明显见出前者的影响。这种情形固不足为奇,但也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游记》的巨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范进中举》和《两班传》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成为中韩两园讽刺文学的典范。两部小说都选用富有典型意义的真实材料,将讽刺的锋芒直指社会弊端,只是前者指向腐朽的科举制度,后者指向行将崩溃的两班制度;两部小说都精心描写讽刺人物的言行,展示其言论与行动的尖锐矛盾,从而获得讽刺效果,一是悲由喜来,一是喜由丑生;两部小说的作者都善于把自己的情感隐匿在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中,关敬梓力求隐去自己的声音,而朴趾源有时夹叙夹议;两部小说语言精炼、幽默,但前者较后者更具通俗性、更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9.
《南都学坛》2013,(5):48-51
愚石小说《乡志》与刘照如小说《向北》都写了"父寻子"的故事,二者间既有着相同之处,也有着明显的差异。《乡志》中的"父寻子"只是主体内容的同质对应物,作者借助这部分文字,揭示了当下社会中人生荒诞、干群疏离这种普遍现象,写一部鲁中南乡村断代史是他的创作主旨,而《向北》中的"父寻子"则否定了历史的确实性,否定了主体的行为价值。前者关注时代、社会,后者关注存在、历史;前者追求价值、意义,后者否定价值、意义;前者热,后者冷;前者以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为主体,后者秉持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10.
《还源篇》是唐僧八十一难原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结构都是有意义的.唐僧之所以要经历八十一难,少一难都不行,足以说明它代表了一定的意义.决不能因为我们不懂其中的奥秘,就一概斥之为拼凑.本文指出,唐僧八十一难的原型是宋代道教南宗清修派创始人石泰的《还源篇》五言绝句八十一章,其结构次序、文字术语等都一脉相承,源流分明。小说除演绎道教全真道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外,又图解《还源篇》,二者纵横交错,却又妙合无痕。它融儒、释、道、易、医、金丹、生命、意识学等为一炉,无一字、一人、一物、一事无来历,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出一部自觉的东方传统文化载体,对于人类认识并实现自身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是一部古代神魔小说,书中的众多正反面女性人物在创作意义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和艺术价值,能够折射真实的时代背景、社会百态和人性特征。通过对小说中的正反面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意在揭示小说文本中隐含的女性人文精神世界,发掘作者对女性形象的理解、解释和欣赏,阐明小说对女性人物的塑造就是对生活女性的人文写真。  相似文献   

12.
从作者看《西游记》为道教文学奇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把神魔小说《西游记》作者定为吴承恩 ,说服力不强。文章着重根据全真教秘史以及古今对《西游记》的述评 ,不仅认为今本《西游记》的“祖本”《西游记 (平话 )》为全真教主丘处机华山弟子史志经师徒所撰 ,而且认为 ,今本《西游记》书的定稿者 ,也是明代万历年间江苏茅山全真教龙门派道士阎希言师徒。因此 ,《西游记》应为道教文学奇葩。  相似文献   

13.
邱处机写过《西游记》吗?对此,长期来存在着分歧:或说他是《西游记》的作者,或说他与《西游记》根本无关。对这些问题如何作答,与元初人虞集的《西游记序》究竞真伪如何有着重要而直接的关联。一历史事实确凿表明:邱处机的名字的确与一部名叫《西游记》的著作有关,这就是《长春真人西游记》。这部书作者名李志常,是邱处机的道门弟子。邱处机,亦作丘处机,字通密,自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今属山东)人。生于南宋绍  相似文献   

14.
《西游补》是《西游记》众多续书中的一部,也是续书中最为人关注的一部。《西游补》作者与成书时间的确定,是研究《西游补》小说首先需要讨论的问题。通过对有关《西游补》作者与成书时间研究的各种观点进行归纳整理,知其人,论其世。关于作者生平、成书时间等方面的探究,将更有助于对整部小说主旨立意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虽是一部神话小说,但足以反映真实的时代与人生,其中的众多正反面女性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通过对《西游记》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将隐藏于小说文本背后的女性精神世界中更深层的女性人文观呈现出来,发掘作者理解并完善女性的人文表现理想。  相似文献   

16.
《封神演义》抄袭《水浒传》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神演义》是一部在民间有较大影响的神魔小说。作者写此书是想与《西游记》、《水浒传》相抗衡,跻身于名著之列。清代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说,《封神演义》“意与《西游记》、《水浒传》鼎立而三”。但作者的主观愿望与社会效果并未达到统一,《封神》远逊于《西游》和《水浒》,其原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似志在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  相似文献   

17.
论今本《西游记》定稿者即明代道士闫希言师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本《西游记》之祖本《西游记(平话)》系全真教创始人之一丘处机麾下道士史志经等人所撰。根据明代道教秘史等若干方面可以认定,今本《西游记》一书定稿人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其中闫希言(闫蓬头)师徒可能性最大,据此推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尽管是一部美仑美奂的神魔小说,却能直接折射出人间百态,充分反映吴承恩的人生经验和社会感触。因为作者的思想意识深受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作者在书中有意识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她们诠释了鲜明独特的传统意蕴和审美意义,对小说的巨大成功显然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贞陵遗事》、《续贞陵遗事》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令狐澄编撰的《贞陵遗事》和柳砒编撰的《续贞陵遗事》均记载唐宣宗轶事,是唐代两部具有小说性质的杂史,在《资治通鉴》中曾被采用,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可惜均已亡佚。详考相关文献可知,令狐澄是令狐楚之子,曾为浙江西道观察使、中书舍人。柳砒是柳仲郢之子,曾为吏部侍郎、御史大夫,后贬为泸州刺史,卒于北归‘途中。二书佚文在《太平广记》、《资治通鉴考异》、《唐语林》等宋代书籍中有所保留,钩稽考订,前者可得佚文17条,后者5条,前书已为全璧,后者亦过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今本《西游记》之祖本《西游记(平话)》,系全真教创始人之一丘处机麾下道士史志经等人所撰。文章进而从明代道教秘史等若干方面认定,今本《西》书定稿人也是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居于江苏茅山乾元观的全真龙门派道士,其中闫希言(闫蓬头)师徒可能性最大,因此,《西》书作者不是吴承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