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悲与怨是中国古代文学最执著,最感人的情结,优秀的传世之作大率与之关联纽结。文章对古代各体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悲怨之情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归纳,并从心理学、社会历史以及哲学、宗教、文艺思想等诸多方面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墨子的“合志功而观”指的是对人们行为的好坏、善恶应将其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司马迁继承了墨子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了“合志功而现”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更重视“忠”之高尚低下产生的效果.往往不单以其“功”之大小、事业成败如何为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古往三千多年的历史人物进行的道德评价,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研究教育之事、之理,都必须逻辑地、历史地进行。只有按照逻辑来认识,才能得出深刻而清晰的结论;只有历史地看待问题,才能找到切实解决问题的路径。2008年教育部重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发了社会各界又一轮对师德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完成《史记》以后,一再自称“述往事,思来者”。这既是其说明著史目的之言,更是对毕生治史反思之语,简洁的语言中寓含深刻的思想。根据《史记》的内容,可以从历史认识、以史为鉴的思想、考察历史的方法及人生价值观念等方面,体察司马迁对前人的继承与超越,理解其“述往事,思来者”之义,把握《史记》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传统哲学经典文献的礼记《大学》篇以其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精炼阐发树立了中国传统实践哲学的一个思想丰碑,深刻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风范。《大学》阐发的“大学之道”固然会存在某些历史的局限性,但其独特的思想品格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即使与西方现代实践哲学相比也仍然显示出独特的精神魅力,时至今日也仍然具有指导当代人走出自我异化信仰困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转变,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这场大革命其规模之巨大,变化之深刻,斗争之激烈,在我国历史上是空前的。党中央作出的这一伟大战略决策,充分表达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和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着重抓住4个关键点:树立全面发展、重在铸魂的历史教学新观念;明确传授知识、完善素质的历史教学新目标;着眼意义深刻、适应时代的历史教学新内容;构建授之以渔、发展能力的历史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小东的署名文章《关于北海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思考》在《光明日报》(2010年3月14日)发表。作者对北海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振兴和文化精神,作了’一个系统的、深刻的、与时俱进的阐述与分析,以全新视角发现了北海历史文化之美,挖掘出北海历史文化之奇,呈现了北海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生动感人。如果说,  相似文献   

9.
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近年来日益暴露出理论与现实的冲突。在理论上,自由理念与民主原则相冲突,自由民主理念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存在深刻矛盾,自由民主制本身的内在矛盾使其难以成为历史的终点。在实践中,未来历史发展日趋多元,而非走向单一的终点,“历史终结论”作为资产阶级学者的意识形态之见已被多样发展的现实证伪。  相似文献   

10.
“实践”概念不仅是马克思哲学之核心概念 ,而且与 2 0世纪西方哲学之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连 ,因而探讨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就有着深刻的意义。从“劳动”与“实践”两个概念在历史发展中的关系入手来考察 ,马克思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发现了传统处于对执状态的劳动与实践概念之内在关连 ,并将劳动引入实践概念 ,由此而带来了实践概念之融入现实生活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早期启蒙者的教育思想陈朝晖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时代,随着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变动,思想界也出现了一股启蒙思潮,这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教育作了深刻的历史反思,激烈抨击宋明理学教育思想之弊端,提出了以“经世致用”为目标的新的教育价值观,在...  相似文献   

12.
金庸武侠小说封笔之作<鹿鼎记>,既充满游戏笔墨,又富含历史意趣.金庸对两者的不同处理方式,揭示了隐含在游戏笔墨深处的历史意趣,一部优秀武侠小说不仅有娱众之功,亦可以有深刻的历史蕴涵,从而达到可观的思想高度--关键在于作者是否拥有历史感和历史见识.小说与历史这两种叙事文体,纠结着复杂而难分的关系,为小说审美提供了一个崇高标的.  相似文献   

13.
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性质决定了统治阶级心态深刻地影响到历史的发展 ,而司马迁个人特殊的个性气质也促使他深入到历史人物心灵深处与之交流 ,这两个因素使司马迁特别关注历史人物的心态。文章运用心态史学方法 ,讨论了司马迁对民族文化心理、帝王心态、社会群体心态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
革命与乡绅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系根据丁玲在河北涿鹿等地的土改经历撰写而成。由于自身作为“绅士阶级的贰臣”的复杂性,丁玲对以钱文贵为代表的劣绅的近于实录的“科学描写”,达到了此前、此后文学皆不能及的精确与深刻,对以李子俊夫妇为代表的良绅近于悲剧化的叙述处理,构成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有关反面人物叙述的另类实践,而将虚构的黑妮形象与“新人叙事学”予以反常规的匹配,更传达出知识分子面对“乡绅之死”这一历史定局时介入现实的意图。诸种努力,使丁玲的乡绅叙事充满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记述,也造就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1950—1970年代文学中不可复制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从古到今,水灾害一直与人类同行,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历史上水灾害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是,治水是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治水根本宗旨在防患于未然。笔者在论述水之利害两重性的基础上,讨论了水灾害的特点和治水历史观,探讨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灾害防御的新要求,提出科学应对水灾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武侠小说叙事时空主要以明确、虚拟和淡化历史朝代三种方式指向中国古代社会之“历史”。在这一时空前提下,小说家又主要采取借用和架空两种方式想象重现或“改变”历史生活,既塑造“侠”的形象,又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揭示历史与文明进程的规律和意义。这可概括为武侠小说的历史性类型特征。中国古代社会“侠”的丰富存在和文化传统,是武侠小说的历史前提和文化前提,作为英雄之“侠”的形象塑造、玄妙神奇之“武”的渲染、传奇江湖描绘的要求是武侠小说的文体前提,它们交互作用的结果,使得历史时空成为武侠小说具备本土性、文化性、想象性、合理性、可信性存在的必要时空。武侠小说虽然不是历史小说,但历史性是武侠小说这一中国传统小说类型的根本属性。历史性之于武侠小说,可以产生现实的超越性、感受的真实性、内容的深广性以及侠的形象塑造的丰满性等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艺术家的自由天性惠海鸣1近代中国在历史的大转折点上,其变化之深刻是空前的。每一颗节术的种子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环境下产生的。当前时代的特征和人的精神状态对艺术不能不发生极大的影响。目前中国处于空前的大变动的前夕,同时中国,特别苏州又有着自己...  相似文献   

18.
《史记》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巨著,司马迁以他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把人放在历史事实、历史进程和历史规律中进行呕歌,用活生生的历史人物来警醒世人,寓褒贬,别嫌疑,明是非,不虚芙,不隐恶。他不是单从其历史地位、历史作用方面去评价一个人,而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本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①的基本思想,突破传统思想观念,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扬其长,避其短,又吸收其他各家思想来丰富流实、发展儒学道德伦理思想,使伦理道德不只是捍卫世俗伦常的光环和附属品,同时具有了强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9.
刑讯作为东方刑事司法挥之不去的询问手段,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原因."毒树之果"不能食用是现代刑事诉讼对刑讯之口供的基本态度,也是我国现代刑事司法侦查、询问的基本原则.但杜绝之,却是艰难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历史、文化、政治的角度对之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大历史”史观的基础上,肯定了法家人物在历史变革时期不可替代的作用;客观描述了法家人物固有的局限性;深刻剖析和批判了法家人物道德人格的缺陷。并依此对司马迁评价法家人物的矛盾说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