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还"是个多义词,加上"还"本身赋有虚词色彩,在不少情况下,其意义与用法并不是都能很清楚地解释的.通过汉韩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了解韩国学生在习得"还"的过程中常见偏误的根源,可以从母语的特征中得到解释;可以从汉语与韩语的对比中,预测学生学习上的困难.从而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韩国学生习得过程中的困难,帮助他们提高汉语水平.  相似文献   

2.
姜欢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21-122
"是……的"句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常用的表达句式,但也因为其包含的句式丰富,语法功能多样而成为了留学生容易产生偏误的难点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重点.本文主要依据的分类标准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三类"是……的"句式,对北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是……的"句偏误类型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考察英语背景留学生该句型的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并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对该句式的分类和教学提出相关的参考意见,希望可以对汉语的二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不同文化中诸多因素会造成一定的文化差异,并影响语言学习的理解与表达.蒙汉语言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蒙汉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别.本文通过对蒙汉语言中词汇、语法和语用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着重探讨了汉语学习中对待文化差异的态度及文化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跟印欧语言相比,我们都说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标记的语言,但缺乏不是没有,动词重叠就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形态变化的一种语言现象。近年来对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本体研究十分丰富,成果颇丰,且对留学生动词重叠的偏误研究也很多,但对于偏误方面的研究仍可提出新的看法和建议。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使用归纳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对偏误类型进行分类,分析和研究了留学生对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的习得情况,提出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对其提出针对性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5.
汉语热渐渐地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在内蒙古自治区留学生大多数是来自蒙古国的留学生。文章研究了对蒙古国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偏误分析,试图在教学中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大致分为东西两段,敦煌以东至长安为东段,敦煌以西达西域为西段。本文讨论的是丝绸之路东段的汉语。这一地区的汉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丝绸之路东段的主要路线有南路和中路,各路的必经之途是河西走廊。笔者以南路的临夏、西宁;中路的兰州、永登;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八个重要城镇为点,对丝路东段的汉语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的汉语在语法上有两个引人注意的特征,一是保留了部分近代汉语语法的痕迹,二是吸收了周边民族语言的若干语法成素。由于上述地区位于丝绸之路,这些语法现象大体是沿丝绸之路这条古老商道分布和扩散的,因此,笔者称其为丝路汉语。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是汉语语学建立、成长、发展、壮大的一个世纪.从建立至今的一百多年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理论价值的,并可以堪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汉语语法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汉语语法史.着重研究这一阶段的历史,可以使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据此,本文本着客观、全面的原则,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汉语语法学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自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后,随着两国关系的迅速发展,更多的韩国人选择将中国作为留学目的国.从中国的来华留学人数看,韩国位居第一位.在华韩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范围广泛又具有一定的特性.本文旨在对在华韩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存在的困境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导言中外历史语言学者一致认为汉语和藏语是同属于汉藏语系的两种主要语言。藏语(拉萨话)动词是语法范畴复杂,在句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词类。藏语动词有时态、人称、语气、及物不及物、自主不自主、使动非使动等语法范畴。汉语动词有体、语气、及物不及物、主动被动、使动、非使动等语法范畴。古代藏语部分动词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拉萨话中形态已归并简化,趋于消失,代之而  相似文献   

10.
在确定外国学生学汉语的难点时,其母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首先必须明确外国学生所学的汉语应该是汉语普通话,因而没有必要把那些只是属于某种汉语方言(包括北京方言)的现象作为难点.同样,汉语普通话中正待规范的现象也没有必要作为难,最看待.这样,就可以降低外国学生学习汉语的难度,减轻师生的负担,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学术会议上所接收的论文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该学术领域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笔者收集了中国国家汉办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11届会议所接收的论文,对这些论文题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下一阶段国际汉语教育有可能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综述研究将11届的文章归纳为16个不同主题,它们分别是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汉外对比、教材、文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汉语水平测试、语汇和语汇教学、口语、教师、汉语习得、对外汉语建设、写作.不同主题出现的频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在国际汉语教育领域关注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民族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外事办公室)是专门从事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教学机构,同时也是行使学校外事工作管理的职能部门。学院成立于2005年3月,现有专职外事管理干部8名,专兼职教师16名,其中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0名,中级职称人员6名,具有硕士学位人员10名。学院现有来自俄罗斯、蒙古、日本、波兰、韩国、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十余个国家的留学生140余名,学历层次包括长短期语言进修生、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截至2006年9月,先后有近300名留学生在我院学成回国,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留学生达18名。国际交流学院现采用汉语、蒙古语和…  相似文献   

13.
空语类PRO在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中起着重要作用。对PRO的研究能够揭示出汉语中许多动词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法性质和语用特征,对汉语动词的认识和汉语句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同江县的尤志贤和饶河县的傅万金二位赫哲族老同志,根据多年积累的语言素材,不惮劳苦,精心编写了《简明赫哲语汉语对照读本》.本书包括语音、语法、词汇、会话和阅读材料等五部份内容.这是目前我国第一部学习、研究赫哲语的入门书.尤、傅二位同志为保存赫哲语资料,为语言学界开展对赫哲语的深入研究做出了贡献.《简明赫哲语汉语对照读本》不仅仅是一部语言著作,它也为开展赫哲族民族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中央民族大学里的留学生隋昕北京西郊,有一座美丽的校园,这就是少数民族最高学府中央民族大学。在这里,除了学习、生活着中国56个民族的青年学生外,还有一些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这些"老外"主要是日本、美国、韩国的。他们来中央民族大学,长则一年两年,短则几...  相似文献   

16.
藏区中小学汉语教学现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区中小学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汉语教学必须从其学科性质出发,把握藏族儿童汉语学习的规律,充分体现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自身的特点,提高藏区汉语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探讨三江六甲人的族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六甲话是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六甲人所使用的一种特殊的汉语方言。它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通过六甲话与客家话、闽语、平话、粤语的比较 ,以及结合文化历史来看 ,六甲人属于汉族 ,族源呈现多元化 ,可能来源于长江中下游 ,属官方移民。  相似文献   

18.
"所"字是一个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虚词,因此,研究"所"字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成因,不仅有利于我们弄清"所"字语法化的成因与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语法化的理解。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虚词"所"的语法化历程,分析了"所"字语法化的成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汉语成语是蒙古族学生汉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之一.成语教学是对蒙古族学生汉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让蒙古族学生认清汉语成语学习中的难点,为使他们正确运用汉语成语,对蒙古族学生使用汉语成语时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对策,以期对汉语词汇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就《汉语札记》中的属格标记"之"与《马氏文通》中的介字"之"在偏次时的用法进行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之"的隐现问题,发现在此问题上,马若瑟的视角主要在西方语法体系,同时也注意到了汉语特有的语感问题。马建忠主要从汉语自身特点来看,主要关注韵律、音步、强调、省略、语气等修辞方面的问题,对西方语法体系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