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7 毫秒
1.
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军继而进攻上海,11月12日上海失守;12月13日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失守。苏南沦为敌后,在苏北,国民党军在徐州会战中取得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即西撒,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守,苏北亦沦为敌后。日本侵略军从华中的南、北继续西犯,10月26日侵占武汉,至此,华中大部地区沦为敌后。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刚在皖南、皖中组建的新四军各支队即出师大江南北。接着,新四军游击支队也从豫东向豫皖苏边区敌后挺进。同时,各地人民抗日游击武装也纷纷揭竿而起,从而揭开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陈毅率部在华中…  相似文献   

2.
八面来风一脉相承———从《漫话秦淮》到《钟山风采》蔡健(南京市新闻出版局南京210008)“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古城南京六朝建都,十代立会,不仅自然风貌独特,而且人文景观荟萃,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从玄武湖到中山陵,从夫子庙到中华门,山水城林风...  相似文献   

3.
蜚声中外的秦淮河,是南京的主要水系。河水流至南京通济门的九龙桥,分为内外两河,内河由东水关入城,经城区南部,由西水关出城,与由通济门外流经中华门至西水关的外河汇合,沿石头城入长江。内河被称为“六朝金粉”十里秦淮,它的变迁往往反映出王朝的更替和兴衰。晚...  相似文献   

4.
中日甲午战争辽河战役,牛庄于1895年3月5日失守,宋庆即刻拔队赴田庄台,7日营口失守。对此,清人和令人对宋庆都有不公正的评论。清代吉林将军长顺、辽阳州徐牧和袁世凯,都认为宋庆“惊逸奔骇”、“节节退让”。令人林增平等,也认为是宋庆放弃营口。事实并非如此,有资料为证: (一) 威海失守后,宋庆对营口的退守判断是正确的。2月7日(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三日),宋  相似文献   

5.
1938年6月至10月间进行的武汉保卫战,举世瞩目。这一战役,中日双方投入兵力之多,战线之长,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是抗日战争中任何战役所不能比拟的。陈诚作为这一战役的最高指挥官之一,于战役的胜负,有直接的关系。几十年来,人们对他指挥这场战役之举,议论颇多,褒贬不一。本文拟通过对陈诚在这场保卫战中的战前准备及作战指挥的具体考察,来实事求是地评说陈诚在武汉保卫战中的功过是非。1937年12月南京失守后,为保卫华中重镇武汉,12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昌拟定了《军事委员会第三期作战计划》,提出了武汉保卫战的总…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中的板桥镇板桥镇位于南京城南郊、中华门外15公里的扬子江畔。隶属南京南雨花台区。全镇总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万亩,辖14个行政村,三个居委会,总人口2.9万人。板桥镇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西依黄金水道长江,正在建设中的南京港风...  相似文献   

7.
丘逢甲是近代杰出的爱国政治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一生,是英勇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一生,也是努力寻求救国真理的一生。其间同日本的关系甚巨,本文将略述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丘逢甲在台湾以“抗倭守上”为号召,组建义军,准备抗击日寇来犯。次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宣布割让台湾,丘逢甲悲愤交集,以“全台义勇统领”、“在籍工部主事”名义向清廷“刺血三上书”,坚决反对割台,表示:“万民誓不从日!”“百姓无依,惟有死守”。①在挽回无效的情况下,他又倡言台湾自主自救,建立“台湾民主国”…  相似文献   

8.
哲布尊丹巴八世登极“额真汗”日期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1年12月1日外蒙古宣布独立后,公举哲布尊丹巴八世为“额真汗”。至于其登极日期,国内外史学界大致有“宣统三年十月初九日(1911年11月29日)”,“1911年12月16日”、“1911年12月28日(宣统三年十一月初九日)”、“1911年12月29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912年2月15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日(1912年2月18日)”等六种观点。本文认为,其登极的确切日期应为蒙历白阴猪儿年(共戴元年)十一月初九日,农历宣统三年十一月初十日癸酉,俄历1911年12月16日,公历1911年12月29日。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又以日本天津驻屯军为骨干,以日租界为依托,驱使汉奸便衣队,武装策动了“天津事变”。驻天津的中国武装奋勇抵抗,给敌人以迎头痛击,遏制了日寇的侵略阴谋。这是“九·一八”之后日寇在关内首次遇到的有组织的抵抗。青年时期的解方受张学良将军之命,在天津襄助中枢,运筹谋划,顽强作战,初露头角。时年二十三岁。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文化教育中心向南向西转移。1937年8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在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由三校校长蒋梦麟(1886—1964)、梅贻琦(1889—1962)、张伯苓(1876—1951)担任常务委员。是年年底,南京失守。1938年2月长沙临时大学向云南昆明迁徙,并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至1946年7月31日,梅贻琦在西南联大最后一次常委会上宣布“西南联合大学至此结束”为止,整整9个学年。 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作为中国文教界代表的西南联大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经济状况有…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侵华战争,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六个星期内”,南京城的恐怖达到了极点。约有“20万以上”的中国被俘军民被屠杀,有“妇女二万人”被强奸,有“三分之一”的城区被烧毁。这时南京城水、电、通讯全无,尸体堆积,房屋变成瓦砾。而被日军杀剩的 20—25万平民得以不死,完全是由于有15位外国中立人士所组织的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进行救援工作的结果。这是中国人民永远应该感谢的。本文本此目的,对南京难民区国际委员会的救援工作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987年的“12·13”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五十周年,为了悼念死者,激励生者,振兴中华,奋发图强,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于12月5日,邀请了省、市史学界、新闻界人士近四十人进行了对五十年前日军屠杀我市同胞的遇难遗址的凭吊和座谈活动。五十年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在占领平,津,沪后,于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入城后,就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杀、烧、  相似文献   

13.
侵华日军南京“慰安妇”制度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7年 12月 13日日本侵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后 ,实施推行了残暴无耻的所谓“慰安妇”制度 ,强暴、侮辱、蹂躏、摧残中国妇女 ,历时长达八年之久。对这段历史 ,由于日本有关当局的掩盖以及其他一些原因 ,一直未能被详尽彻底地揭露。本文根据中外有关档案与史料 ,特别是南京档案馆中一些未曾公布的史料 ,对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慰安妇”制度始末 ,初步揭示如下。侵华日军在南京实施“慰安妇”制度的由来所谓“慰安妇”制度 ,乃是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强征大批妇女为日军官兵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一种野蛮罪恶的法西斯行径。1937年 1…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它包含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的艰苦奋斗,中国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抗战及大后方人民的积极支援,同时与各民主党派的努力和贡献也是分不开的。本文仅就第三党(中国农工民主党)的抗日主张和活动作一评述,着重讲它的政治主张。本文所涉及的时间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后,直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前,重点研究该党在“七七”芦沟桥事变前后的抗日主张及其发展。这段时间既包括“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包括“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为了方便起见,统称第三党。武汉失守后,该党继续为既定的抗日主张而奋斗,因政治主张无重大变化,故不在此文叙述。第三党抗日主张的提出及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邀请,日中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第二次访华团来我国访问。团长桑原武夫和五名团员于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在南京、扬州作了参观访问。访华团在南京时,参观了南京博物院、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访问了南京大学、游览了中山陵、明孝陵、灵谷寺、中华门和玄武湖。在扬州期间,参观了大明寺、鉴真纪念堂、扬州博物馆、扬州玉器厂、漆器厂、工艺厂、越览了瘦西湖、何园。日中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协会,是日本社会科学界为了促进中日间的学术交流。于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区激战数月的“三合一”选举(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2005年12月3日晚揭晓,在总共23席县市长中,国民党获得14席的过半席次,比选前原本执政的9个县市大幅增长,加上其他泛蓝候选人的3席,整个蓝营一共夺得17席次,把近几年来政治版图不断往北扩张的民进党,全面逼退,回归到浊水溪以南的势力基地。原先在9个县市执政的民进党仅保住6个县市,而且在部分绿色大本营的得票率,也有滑落的迹象,被政治分析员形容为“版图全面衰退”。  相似文献   

17.
一、什么是抗战陪都历史资源?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北平、天津、上海先后沦陷,南京危急,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于1937年11月20日决定移驻重庆,12月1日开始在重庆办公1940年9月6,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于1946年4月30日发市《还都令》,定于5月5日还都南京。  相似文献   

18.
彭邦炯同志写完《甲骨文农业资料选集考辨》一长文,交我先读,并要我写一序言,我因而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记得那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事了。那时我正在南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1937年的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北京的卢沟桥,发动了侵略战争。8月13日敌机轰炸上海,8月14日炸杭州,8月15日炸南京,8月19日我们就随机关迁到长沙。在长沙住了半年,因为南京快要失守,又从长  相似文献   

19.
一、前身《译报》初露锋芒《每日译报》的前身是《译报》,是党在上海孤岛时期坚持抗战宣传的成功尝试。“八·一三”抗战失败后,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成为“孤岛”。日寇接收了原国民党设在租界的新闻检查所后,亦宣布对租界内的中国报刊实行新闻检查。绝大多数的抗日报刊,如《救亡日报》、《抗战》三日刊,《申报》、《大公报》、《立报》等,为保持国格、人格和报格,有的毅然停刊,以示抗议;有的迁往内地或香港。只有《新闻报》、《时报》等少数报纸,可耻地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日本侵略者在加大摧残中国抗日报刊的同时,也加强了自…  相似文献   

20.
日寇在对中国进行野蛮、残忍的侵略过程中,一刻也没有停止其罪恶的阴谋活动,“防共”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防共”意在打击中国进步抗日力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防共”与国民党政府“剿共”政策的关系、“防共”混淆国民党政权和伪政权的区别以及“防共”在国际上造成的恶劣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尔后通过审视日寇防共阴谋的全过程及其结局,表明任何反对进步力量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