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铁凝在小说创作过程中融入了独特的民俗经验与文化感悟,作品中夹杂大量的民俗事象书写,而这些民俗背后的文化内蕴引人深思。铁凝小说的民俗书写,表现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百态,并通过民俗表象透视其文化意义,继而追寻人生与社会的终极奥义,达到真实与艺术的高度契合。从民俗学的角度研究铁凝小说,分析民俗事象、民俗心理及社会文化在作品中的呈现方式,挖掘文本内容之外的精神立场,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解读铁凝的创作理念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民俗?不同国家、不同学者有不同看法。就中日民俗中的民族性差异进行分析,认为从生活层面看,民俗是一种生活相,从文化的层面看,民俗是一种文化模式;从哲学的层面看,民俗就是一个族群独特的、特有的、思想文化的起点和思考的原型。  相似文献   

3.
民间动物造型不仅是一种民间美术,更是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上显示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它的存在和发展与丰富的民俗活动紧密联系着,本文主要分析了民间动物造型艺术与生产民俗、人生礼仪民俗、信仰民俗和装饰游艺民俗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俗描写是新时期小说创作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一个方面,一个阵容强大的作家群合力写出了新时期小说史上最为色彩斑烂、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页。运用文艺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小说创作,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新课题。什么是文艺民俗学?文艺民俗学是文艺学与民俗学交叉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不仅适用于民间口语文学的研究,而且适用于作家书面文学的研究。人是生活在变异着的民俗之中的。民俗环境是人的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民俗生活是人的生活的组成部分。作家们在构思  相似文献   

5.
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凡是人类社会中从生产到生活,从物质到精神,从心理到口头再到行为,所有形成习俗惯制世代传承的事象,都属民俗。文艺民俗源于民俗,但不是对民俗的直接记录和简单复制,而是民俗的审美化、艺术化。文艺民俗是创作主体认识和表现生活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民俗是容量最丰富、最有生活底蕴的创作素材。它如同人们的日常用品,被经常触摸,形影不离。创作主体作为社会的民族的一员,始终置身于民俗的土壤之中,当艺术家怀着强烈的创作欲望感受并艺术地表现社会生活时,他已全身心进入浓重的民俗的氛围之中。民俗不仅作为创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民俗出现了庸俗化的倾向.这些庸俗化的节日民俗不仅破坏了节日民俗活动本身优秀的文化价值,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扭曲了普通大众关于传统民俗文化的价值取向,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对此,应通过坚持民俗的多元化价值观与主导价值现相协调、抵制物质利益驱动、处理好传统节日的封闭性文化价值和社会开放性文化价值的冲突、强化传统民俗节日文化的伦理建设等,使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回归本真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7.
《边城》是一部具有丰厚的民俗意蕴的诗性小说。从叙述背景分析,小说将人物和事件融汇于民风民俗的叙述框架之内,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既有客观的写实成分,更有浪漫的情绪渲染。就人物刻画而言,作品不重视人物的典型描绘,人物往往是民俗观念的具象写照,其生命形式和生命内容都是特定条件下民俗文化的诗意表达。小说将乡村生活牧歌化、诗意化,由乡村民俗意象建构形象体系,创造了一个超于世俗、超于功利的自然诗性世界。  相似文献   

8.
现代民俗小说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的民俗与小说结缘这一文学现象 ,2 0世纪的文学史研究在不同历史阶段或从不同角度将其称为“乡土文学”、“地域文学”、“田园小说”、“乡镇小说”、“农村题材小说”等。本文认为 ,“现代民俗小说”作为一个创作倾向术语 ,可以概括民俗与小说结缘这一文学现象 ,可以涵盖上述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 ,并在文学史上有其形成和发展的特定成因  相似文献   

9.
民俗宗教生活是社会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国家在场管理民俗宗教生活是权力深入微观层面的一种技术实践,意识形态、符号、行政权力网络是国家在场技术实践深入民俗宗教生活的重要载体。国家在场技术实践通过直接与间接两条路径实现对民俗宗教生活管理目标的达成,基层管理是国家在场技术实践深入民俗宗教生活的核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是国家在场技术实践间接影响民俗宗教生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民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累的养分,积淀着异常丰富的心理背景.文学作品中常常有着大量直接的民俗或者暗含着的民俗心态描写.这些描写不仅能够展现出不同地区的民俗样貌,而且在小说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刻画以及思想主题揭示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沙汀作为四川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中就有许多民俗描写,这些描写为沙汀小说增添了浓郁的巴蜀文化气息.本文从环境、方言以及人物刻画三个方面来展现民俗在沙汀小说中的特色及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唐朝长江流域城市居民和乡村的文化生活日趋活跃 ,民俗风情异彩纷呈。拙文所论述的唐代长江流域的民俗 ,绝大部分是从前代传承而来 ,它与唐代以前的民俗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研究唐代长江流域的民俗 ,使我们认识到 ,一个区域、一个时代的民俗文化 ,正是其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 ,民俗文化的核心实质是国民品格的表现 ,也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内在层面。  相似文献   

12.
民俗风情对文艺创作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文艺民俗学因之而成为文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民俗”在民间创造和传承过程中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神秘感及地域时代差异。民俗与文艺的结合与互动,缘于人类把握世界和表达自我的共同需要,是一种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层的普遍性文艺现象。民俗从内容描写上的渗入与补充、形式构成上的影响与借鉴两个方面对文艺创作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强化文艺的民俗倾向,是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方言研究与地方民俗文化弘扬应互动互补,方言乃民俗事象,亦为民俗内容.巢湖方言习语记录着巢湖当地诸如生产、岁时、信仰等类型的民俗,映射着巢湖百姓生活万象,而巢湖民俗源自于巢湖流域百姓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与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模式、行为轨迹,从巢湖方言习语中可管窥巢湖流域民情风俗之一斑.巢湖方言习语具有地域自身独特的谐音民俗特征和富有个性的教育风化功能.巢湖方言与习俗之间关系大多是动态的、互存的和平衡的,只是世革言殊,方言语汇的消长并非与民俗演变亦步亦趋,新民俗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出现,新方言习语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鸡在民间文化中象征生命力和生殖力、光明和吉祥,是保护神和神力的象征.这些象征是原始初民直观的野性思维,由鸡的生理特点幻化而成,在长期的发展中演变成人们的一种信仰和一种象征民俗.鸡的象征文化已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影响人们精神生活的力量,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类思维的发展历程,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当代维吾尔人作为社交场所的resturan和与之相关的社交民俗活动,从语言文化学的角度透视了这些现象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是一部高度写实的古典白话小说。读者必须杂识器物,才能体会文字之外的内容。仅以小说提到的布料和漆器为例,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不但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景观深刻改变,而且造就了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这种“城市生活方式”虽然具有进步性与合理性,但也导致人们的社会关系缩减、人际交流贫乏、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习惯不良、心理压力过大、工作过度疲劳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乡村因为拥有与城市不同的自然景观,相对完整地保存了古朴的民风民俗,具有舒缓、融洽、随和的社会关系,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成为人们暂时逃避城市生活方式压迫的一个场所。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性”因素的存在,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不但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城市景观深刻改变,而且造就了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这种“城市生活方式”虽然具有进步性与合理性,但也导致人们的社会关系缩减、人际交流贫乏、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习惯不良、心理压力过大、工作过度疲劳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乡村因为拥有与城市不同的自然景观,相对完整地保存了古朴的民风民俗,具有舒缓、融洽、随和的社会关系,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成为人们暂时逃避城市生活方式压迫的一个场所。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性”因素的存在,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赵本夫是新时期较早尝试运用象征进行小说创作实践的作家。他的小说象征呈现三种叙事形态:现实象征,关注社会历史,在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中蕴涵着深层意义;文化象征,描写土地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生态失衡带来的后果;哲理象征,探究人性与生命,表达出对整体人类发展命运的关怀。作者对象征的青睐源于他的美学追求,同时与当时西方文学思潮的传播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中的理欲观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金瓶梅》是一部得到充分肯定又备受争议的一部小说。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中对于色欲和利欲的大量细致的描写。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讲,小说中人欲横流的社会图景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人的处世理念,特别是理欲观念。而且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欲观念完全打破了自宋代以来一直占思想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的传统,不是存理灭欲,而是有欲无理,以欲代理,为饱私欲,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忘却人性,无视廉耻。对于这种客观体现出的理欲观,我们必须冷静的,批判的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