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批评与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詹姆逊对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他在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框架下对形式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以及德里达等人加以批判、吸收和整合,显示了其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和时代特征,从而表明20世纪各种文学批评话语既是詹姆逊的研究对象,又构成其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 ,由于原先的一些著名结构主义者对结构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产生怀疑 ,采取了与结构主义大相径庭的理论方法来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 ,对结构主义进行批判、否定 ,从而促成了结构主义的衰落和后结构主义的崛起。在后结构主义理论思潮中 ,最突出的是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解构理论是 1 966年由德里达传到美国的 ,许多美国著名理论批评家很快就接受了他的解构理论并使之成为本世纪对美国文学及美国文学批评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一种理论思潮。他们不仅接受德里达的理论 ,而且还对这一理论有所发展和创造。他们在实践中各自恪守自己的原则 ,并开创出自己的一套批评术语和独特的领域 ,其中的德曼还逐渐在解构理论批评界和德里达具有同样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3.
保尔·德曼(Paul de Man,1919—1983)是美国解构主义批评学派耶鲁学派(Yale School)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解构批评家。在所谓的耶鲁四大解构批评家当中,他的影响最大、成就最高。德曼始终如一地运用了德里达(当代解构主义的创立者)的解构框架,并加以独创性的发展,建立了他自己的一套独特完整的解构理论。1971年,德曼发表了他的重要批评文集《盲视与洞见》(Blindness and Insight),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批评著作之一,奠定了他在西方文学批评界的重要地位。1979年,德曼发表了他的另一部重要批评论文集《阅读的寓言》(Allegories of Reading),标志着他已经完整地建立了他的解构理论。  相似文献   

4.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deconstruction)震撼了二十世纪的整个西方论坛,他在哲学、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他通过挖掘潜藏在前人理论中的悖论对他们的理论进行了瓦解,批评了他们所共有的、根深蒂固的逻格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提出了自己一系列的解构思想。主要依照其悖论辩证思路对露易丝.劳瑞的小说《给予者》进行分析,试图揭露其中潜在的空白区域以及自相矛盾和自我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时隐时现,扑朔迷离,在无形中对小说的整个结构和故事情节进行着解构。  相似文献   

5.
学界之所以对德里达产生种种非法的误读,除了缺乏方法论的自觉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一种恰当的与解构理论相契合的参照视野。事实上,从解构理论与它所批判的对象的互文性或寄生性的角度看,解构理论已经触及到一个既是从西方思想史内部生发出的,又超越了传统西方思想史的,并与中国古典思想史息息相通的原初境域。只有把握住了这一原初境域,我们才能确定解读德里达的恰当视角。否则,我们将无法理解,解构理论对于中西方思想的走向来讲,究竟有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解构主义文学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是西方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用于文学领域的解构批评是一种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的阅读理论和实践,它质疑并挑战了语言系统所谓确定文本边界、总体与明确意义的功能。本文以德里达为重点,论述其解构主义批评的核心概念,以对解构主义批评达成要领性理解。  相似文献   

7.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权主义是以文化文本批评为特征的,她改变了西方女权主义以文学文本批评为重心的批评传统。斯皮瓦克通过对德里达《论文字学》的译介和阐释,透视出解构策略的学理渊源,并形成自己后殖民女权主义诗学批评--独具特色的以解构批评为策略的文化文本政治批评。  相似文献   

8.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在当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以激进的方法和策略质疑和批判西方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范畴,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学和文艺理论。我们在分析和论述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及其解构策略以及对传统的审美理论的解构的同时,还必须具体分析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是如何消解艺术真理的。  相似文献   

9.
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在当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它以激进的方法和策略质疑和批判西方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概念范畴,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美学和文艺理论。我们在分析和论述德里达的解构哲学及其解构策略以及对传统的审美理论的解构的同时,还必须具体分析德里达的解构哲学是如何消解艺术真理的。  相似文献   

10.
雅克·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对建构女性主义批评话语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女性主义运用解构理论在性别二元对立的解构、女性特质的解构和语言的解构三个向度上,对传统的男性中心社会秩序进行批判和质疑。女性主义在颠覆和解构的同时并没有陷入虚无主义的解构游戏中,而是非常注重女性批评话语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自我意识"是杰弗里·哈特曼解构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一条潜在脉络。"自我意识"首先是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自我意识范畴的继承和吸收,同时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解构了黑格尔对于概念统一性的坚持,在此基础上对这一概念范畴进行整合与开创,既是对现代性概念的突破与解构,也是对解构主义精神的反省与补充。自我意识不但是哈特曼文学批评理论的立足点,同时也是哈特曼进行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具体方法,因此最能彰显哈特曼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休斯顿·A.贝克的"布鲁斯-方言"批评理论以黑人的布鲁斯和方言土语解构了西方主流批评话语及其文本模式,拓宽了人们对文学批评及文化的视野,并彰显出黑人文学独具特色的言说方式和"黑人性"特征,为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和文本解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和“文字学”理论 ,是 2 0世纪后期整个西方后结构主义思潮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颠覆了以“逻格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为别名的西方理性主义。通过解构言语与文字的关系、文本的传统意义以及哲学与文学之间的等级概念 ,德里达实际上为我们解构了亘古如斯的西方传统哲学 ,即“在场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黄汉平<德里达的解构翻译理论初探>一文的批评意见,主要从"语言翻译中的不可译性问题","直译与意译","翻译与语言差异的问题"几个方面展开,以确立自己对法国哲学家、文艺理论家德里达的解构翻译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德里达与解构批评的启示:重新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法国哲学家、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德里达的批评理论特征及其留给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的遗产。作者认为,德里达留给后人的文学理论遗产主要体现在他对文学本文之封闭结构的质疑乃至拆解,对结构主义批评之后的文化转向的推波助澜和对文学文本和翻译文本之终极意义的怀疑,从而为后人对既定的理论进行重新建构、对前人已有定论的解释以及传统的文学经典进行重新阐释和建构铺平了道路。在新的世纪,文学理论和文化批评进入了一个"后德里达时代",在这一时代,虽然解构的大潮早已衰落,但解构的原则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了人文学科的各个相关领域。  相似文献   

16.
雅克·德里达是世界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解构理论的创始人,其影响力波及当代几乎所有的人文社科领域。为纪念一代伟人的辞世,清华大学举办了"德里达与中国:解构批评与思考学术研讨会"。文章简要叙述了大会主要发言者王宁、J.H.米勒、龚鹏程等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由德里达所启动的解构主义思想已经化为一种普遍的思想方法,在当代学术研究,特别是在文化研究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纪念故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力求准确地把握和透彻地理解德里达的解构思想精髓,从而能够对其从精神实质层面上做出负责的、智性的回应,无论这种回应是褒奖还是批评,是弘扬还是超越。  相似文献   

17.
解构主义对文学批评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对意义的消解。消解意义是否意味着走向虚无主义?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回到其原初的问题语境。在解构批评的谱系中,德里达、罗兰·巴特与保罗·德曼是最具有发言权的代表人物。本文通过对这三位思想家的梳理和辨析,得出的认识是:解构批评对于意义的消解并非走向虚无主义,而是要通过意义的多元取向打破传统文本阐释中存在的意义崇拜。  相似文献   

18.
杰弗里·哈特曼是法国式解构思想最初在美国的发扬者之一,为盛名久远的耶鲁大学学者和"耶鲁学派,"成员。其解构主义批评理论是与以德里达为主要代表的解构主义批评和美学理论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对解构主义的不确定性理论的继承。但是他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超越。他把解构当成一种文本解读的策略而非某种教条。批评与文学同一性这个观点正是哈特曼解构主义批评理论最别出心裁之处。此外,对于人文性的信仰,对批评家心理学方面的探索,均体现了他既坚持批评本体又超越批评的姿态。哈特曼以传统的人文特性兼具解构特征,是一位"超越解构的解构者"。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解构理论与女性主义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构主义与女性主义在颠覆西方传统思想与现存的等级秩序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找到了共同语言。事实上 ,德里达的解构理论不仅为女性主义提供了反抗父权制统治的思想武器与方法论工具 ,同时也为以巴特勒为代表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批判传统女性主义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对女性主义政治学 ,尤其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政治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陆扬,男,1953年生于上海市,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哲学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先后在美国Augustana学院和法国巴黎高师哲学系做访问学者。研究兴趣包括:西方美学和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德里达研究。主持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课题1项;著有《德里达:解构之维》、《德里达的幽灵》、《后现代的文本阐释:福柯与德里达》、《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死亡美学》、《精神分析文论》、《欧洲中世纪诗学》、《文艺复兴诗学》、《大众文化与传媒》、《文化研究导论》(合著)、《圣经的文化解读》(合著)等;主编有《大众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概论》等,译有《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重构美学》(合译)、《第三空间》(合译)、《呼啸山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