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上个世纪50、60年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科幻小说作家,肖建亨的科幻小说以大胆离奇的想象力而见长。《布克的奇遇》是肖建亨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他通过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对器官移植及未来生命科学展开想象。他的创作,为当时想象力匮乏的科幻文学打开了一扇神奇瑰丽的窗口,极大地丰富了科幻文学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
人与技术的关系是西方科幻小说中的关键性问题。随着技术精英阶层在现代社会中的形成,坎贝尔式科幻奠定了技术在科幻发展历程中的核心地位,技术成为人身体和意志的双重扩张。而当技术崇拜走向极端,后工业时代的技术想象逐渐嬗变为一种规训社会的恐怖性图景,科幻作家通过隐喻性书写对此展开了强烈而富有深度的反思与批判,也开启了逆转人与技术主客定式的后人类思考,为镜鉴当前和想象未来提供了一幅新的超越性图景。  相似文献   

3.
晚清科幻小说是独特的文学类型。一方面科幻小说描绘现代性质的新世界,解构神仙侠客式想象的心理迷狂;另一方面它们又承担启蒙的时代主题,产生政治愿望与科学想象重叠的特点。晚清科幻小说的想象世界存在保守观念,带有亦新亦旧的复合特色,其中的旧观念与现代科学精神相背,导致作家在科学想象中放不开手脚,使得科幻小说的价值降低。  相似文献   

4.
科幻小说沟通了过去与未来,现实与虚拟,与神话故事有着更深层次的主题呼应。科幻小说作家刘宇昆,拥有中美两种文化背景,擅长在他的科幻作品中把东方故事与西方现实技术相结合。在《人之涛》中,他把世界各族不同的神话故事进行交织,又与科幻融合,书写了一个全新的宇宙神话,探索了人类生命与命运的意义价值,小说祛除神话表面的伪装,接受技术潮流的变迁,为科幻文学探寻更丰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今电子网络时代新的文学现象和文学形式,赛博朋克科幻小说关注赛博空间的虚拟现实,体现了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在以吉布森为代表的科幻小说作家们所展示的赛博空间中,一切都是对当前世界的隐喻,对当下的思考,对当前的现实问题进行想象性的解决。他们刻画了网络、信息科技对人类肉体和精神的控制以及现代科技给人类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启发人类重新审视当代科技现实与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反思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亦舒是香港著名的言情小说家,然而,她笔下的科幻小说也毫不逊色,不仅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而且能充分体现出女性作家特有的心理体验。相对于其同时代的言情小说家而言,身为言情小说家的亦舒,科幻小说更能显示她过人的才气。文章即从小说的叙事模式和女性心理体验两方面阐述亦舒科幻小说的创作特色与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7.
神话是讲述起源的叙事,科幻小说是以技术为骨干的叙事,两者看似本质相违,实则殊途同归。美籍华裔科幻小说作家刘宇昆擅长将中国民间故事融入创作,他的宇宙科幻小说《人之涛》,1糅合了不同民族的创世神话,力图勾勒人类命运与起源的浩瀚画卷;通过对《人之涛》的故事文本的分析,神话思维与科幻品格之间同源共流、密不可分的关系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8.
星河是新生代科幻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的科幻小说往往以大学校园为故事场景,以对莘莘学子的青春期心理描写见长。赛伯朋克是星河科幻小说的一个重要门类,星河用笔墨打开了网络空间的神奇世界,也叙写了网络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所造成的淆乱。在他的赛伯朋克世界中,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题材都表现出对人性的思考,表达了青春期的梦幻心理和英雄主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移民作家,石黑一雄因自身的经历和空间体验,对世界性问题尤其关注。他把科技革命等重大事件的探讨巧妙地隐匿于他的小说中,使小说的叙事具有独特的时代性,《莫失莫忘》就是典型之一。这不仅是一部具有反乌托邦色彩的科幻小说,还是一部讲述成长经历的小说。抛开典型的科幻情节,这部小说没有过多地关注科学的进步,而是聚焦于克隆人成长中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与内心世界,并展示出一幅幅成长的时空图。因此,从时空角度解读《莫失莫忘》,更容易审视其中人物的成长经历。  相似文献   

10.
科幻小说在中国基本上不是主流文学,长期以来受到国内评论家的忽视.而在西方,科幻小说已成为一个繁荣的文学形式,很多主流文学作家如 C·S·刘易斯、H·G·韦尔斯、R·吉卜林等作家都创作过科幻作品.因为视角的不同,主流文学作家的科幻作品对科幻小说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本文试以部分美国主流文学作家为例来做说明.  相似文献   

11.
赛伯朋克是新兴的科幻小说门类,而年轻的科幻作家杨平是我国赛伯朋克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杨平的小说《MUD—黑客事件》中,作家通过网络世界对现实世界所造成的冲击和淆乱,对前者进行了有力的消解,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回归,同时也是在更深层次上对人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国内有关20世纪美国科幻小说研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数量可观的期刊、学位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基金项目,不少院校还开设了科幻小说课程,甚至还招录了专门的科幻小说研究生.但综观国内美国科幻小说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前的研究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研究作家过于集中、研究视野不开阔、研究深度不足等,亟需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3.
科幻小说在中国基本上不是主流文学,长期以来受到国内评论家的忽视.而在西方,科幻小说已成为一个繁荣的文学形式,很多主流文学作家如C·S·刘易斯、H·G·韦尔斯、R·吉卜林等作家都创作过科幻作品.因为视角的不同,主流文学作家的科幻作品对科幻小说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本文试以部分英国主流文学作家为例来做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科学幻想小说大为发展.尤其在科技革命进入高潮的国家里,科学幻想小说犹如汪洋大海,正处于全盛时期.人类从古代起就渴望认识和了解在未来的日子里将会遇到的事物;但中世纪以前的幻想只是对神和怪的超自然力量的想象,不可能以顽强的生命力活跃于文坛上.工业革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幻想小说才产生出来.英国的作家达尔文、Γ·威尔斯、托·哈卡斯里被公认为近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外国现代科幻小说已经越出儿童读物、科普作品的狭小框框,成为文学作品的一个强有力的分支.美国已经把好些科幻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意大利曾经上演过根据科幻小  相似文献   

15.
在科幻小说领域,刘慈欣是文体意识很强的作家,他在科幻小说的表现主题和创作风格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坍缩》是刘慈欣最早的作品之一,小说通过宇宙坍缩、时光倒流等奇幻现象的叙述,对无比恢弘的宇宙唱出了一曲壮丽的颂歌。与此同时,也塑造了科学家献身科学、达观睿智的动人形象,对人类的智慧发出了由衷的礼赞。  相似文献   

16.
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是科技与文学的一种融合.这种文学形式,以其特有的叙事方式,承载着人类探求未来世界、认知未来社会的精神寄望与诉求.作为世界的共有资源,中美两国的科幻小说在其创作及研究的进路中有着较大的距离差别.美国的科幻小说虽较晚于启蒙国英国,但作为科学技术大国、强国,其创作和研究的超越提速是较大的,出现了诸如罗伯特·海因莱因及《星船伞兵》、艾萨克·阿西莫夫及"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等等这样的科幻小说巨头及巨作,研究的深入跟进亦趋于世界前列;相对而言,中国科幻文坛虽曾有过20世纪50年代的辉煌,诞生了郑文光等名家,但中国现代科幻小说的创作及研究是滞后的.20世纪90年代以降,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王晋康的《逃出母宇宙》等科幻大作的出现,使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及研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其影响在改变着这一滞后的局面.世界科幻王国终于有了中国的声音.  相似文献   

17.
阿呆 《老友》2008,(12):39-41
2008年6月底,合肥市六十一中高一16岁少年曹蕴涵的神话科幻小说《阿风之冒险记》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这部15万字的新作是少年作家的第二部作品。有谁知道,这个文静内向柔弱的农家少年,写小说  相似文献   

18.
罗丹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在寓言、童话及科幻小说创作中均有卓越成就。其创作生动丰满且具当代性 ,其创作历程与成就从一个侧面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路向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弗兰肯斯坦》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的一部小说,该小说被誉为第一部科幻小说,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戏剧。其中该小说用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这一形象来描述小说中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0.
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描写了一个未来的虚拟的极权世界,所以人们有时把它归为一部科幻小说.但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看,它更是一部政治小说,只是作者为了更好的达到警示的目的而借用了科幻小说的某些形式.这个虚拟并非凭空设想,而是基于现实的"虚拟".<一九八四>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幻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