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太经济框架”是美国退出TPP后试图主导亚太地区经济秩序的一次努力,构成美国“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对“印太经济框架”提出、推进与美国亚太政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印太经济框架”回避关税减让等传统贸易安排,侧重于产业布局,将使美国政府以更大的力度直接干预企业在国际上的微观行为; 美国的市场、技术、资金对他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部分国家希望在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对于参与“印太经济框架”的经济成本、卷入地缘政治冲突的风险存在顾虑。在“印太经济框架”的推进过程中,美国面临着为了服务其在亚太地区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的目的,将会导致政治逻辑与经济逻辑的碰撞、市场驱动力不足、美国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利益交换不平衡以及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战略信誉度下降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欧盟的战略自主始于防务、外交等议题,并逐渐扩展到经济、科技、贸易等多个领域,其核心是要解决欧盟“战略萎缩”和避免过度依赖。聚焦于投资与贸易视角,本文剖析了欧盟对外经济依赖现状,并梳理了近五年来欧盟在贸易、投资与科技领域的相关政策。本文研究发现:在欧盟对外依赖结构中,中国是欧盟密切合作的竞争对手,中欧双方在贸易领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但是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逐渐提高,中欧之间的竞争会加剧;美国与欧盟在投资和贸易方面的利益深度绑定,具有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但是近年来“美国优先”思想以及欧盟新兴技术产业的落后促使欧盟不得不从一种更具竞争性的视角重新审视美欧关系。基于对外依赖现状,在“开放性战略自主”的逻辑下,欧盟近年来致力于通过政策手段增强产业链韧性、抑制技术外溢以及促进新兴技术产业发展,但是未来仍需克服实力不足、政策惯性以及寻找利益共同点三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竞争政策与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中国贸易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竞争政策为主线 ,论证了竞争政策与入世后中国贸易政策的选择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这样几个观点 :(1)以开放促竞争 ,将中国独特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2 )竞争政策是入世后中国贸易政策选择与发展的出发点 ;(3)竞争政策并不排斥贸易保护 ,中国应该选择实施以竞争政策为基石的适度贸易保护政策 ;(4)以竞争政策作为中国贸易政策的出发点有利于消除“发达国家”、“不公平贸易行为”等“灰色”影响。  相似文献   

4.
布什政府的“竞争性自由化”贸易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总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为了促进美国主导下的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实施了“竞争性自由化”贸易战略。一方面,美国积极推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迫使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加大与贸易伙伴国进行双边与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力度,推动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与区域贸易自由化。布什政府的“竞争性自由化”贸易战略本质上是一种典型的贸易霸权主义政策,不但会阻碍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正常进程,还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是美国冷战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缓和了对苏联、东欧各国的贸易管制,但继续奉行对共产党中国的全面贸易禁运政策。通过考辨该政策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艾森豪威尔政府主要决策者的“中国观”是执行该政策的思想根源。这一政策使美国与西方盟国关系恶化,并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更使美国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遏制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时代 ,美国政府利用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遏制政策。其演变趋势主要表现在 :打击对象从苏联转向中国、复归于苏联 ;从禁运战略物资为主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 ;从把经济、军事援助与贸易管制直接联系起来转变成为进口制裁与贸易管制相结合 ;从阻碍苏联集团国家战争潜力的增长转变成为改变苏联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 ;“差别”政策乃是其分化苏联集团国家关系的重要手段。美国冷战战略左右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的走向 ,西方国家的动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冷战战略的调整和变迁。  相似文献   

7.
2021年,拜登总统入主白宫后,延续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主基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部分调整。拜登政府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战略竞争对手”定位,在经贸、高科技、地缘战略领域对中国发起了新一轮战略竞争。中国对此进行了有力回击,中美双方力量相对持平,中美战略竞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过渡到战略相持阶段。拜登政府在经贸领域实行“选择性脱钩”策略,对中美经贸关系和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在高科技领域,美国升级对华打压制裁举措,以此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中美竞争加剧。在美国加紧全面推进“印太战略”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围绕南海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较量不断升级。在中美战略竞争新时期,中美战略相持将长期持续。同时,管控分歧避免双方关系继续下滑仍将是中美关系的核心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企业“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的战略。世界贸易的发展也证明,20世纪90年代乃至21世纪,将是跨国经营的全盛时代,一切高水平、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与投资活动几乎都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成整体进行。而今,随着“复关”的临近,企业走向世界大市场参与大竞争已是必然趋势,要想在大市场的大竞争中立稳脚跟,没有多元化的市场、多元化的企业结构是不可能的,而对外投资、跨国经营正是企业拓展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有力选择。 湖南是一个内陆省份,由于信息渠道不广、资金相对匮乏、企业规模实力不足等原因,目前对外投资仅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分析“复关”对湖南的对外投资、跨国经营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战略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欧美主导的竞争中立规则主要在所有制中立、公共机构界定、特殊和差别待遇原则方面挑战WTO体系下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然而,任何规则的存在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竞争中立规则发展及演进的实质是国家之间的制度竞争、国际新形势下技术竞争、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博弈。通过构建中美竞争中立规则制定的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认为,竞争与合作是博弈的主要特征,耐心系数是决定中美在系列博弈中取得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JP2]其中中国的耐心系数很大程度与国内市场化改革诉求有关。在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亟需改革、贸易争端频发的背景下,对外如何发出中国声音、减少压力,对内如何真正落实竞争中立原则、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从地缘战略理论看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战略理论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美国制定政治、经济、外交等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指导思想。美国为了达到称霸全球的目的,其对华政策,政治上,推行其“民主”政策,利用“人权”外交,策动中国内乱;经济上,又拉又打,牵制中国经济发展;台湾问题上,推行“双轨政策”,使台湾问题国际化、复杂化,阻滞两岸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差别”政策是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差别”政策从加强到逐步废除的各个阶段中,日本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不可忽视。“中国差别”政策与美国对日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为“中国差别”政策最终的废除埋下了伏笔。日本还通过对华民间贸易和广泛地利用“例外程序”从内部侵蚀了“中国差别”政策的基础。在废除“中国差别”政策的最后谈判过程中,日本也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1899-1902年的英布战争中,虽然美国社会因持不同意见分为支英派、同情派,但美国政府一直奉行中立政策,这主要是出于历史、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考虑。中立扩大了美英贸易,为美国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利益。中立政策是单方面的"亲英中立政策",是美国国内政治的真实反映,中立完全无视南非土著居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日渐强烈和明晰,手段更加多样,成为制约中国南海维权的重要变量。不过,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也面临政策抉择困境,对华关系两面性导致“尺度”困境、意愿与能力失衡导致“实效”困境、与相关国家难以铁板一块导致“角色”困境。未来,美国会继续干预南海争端、深入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且日益重视“软介入”方式,但其政策抉择困境也为中美合作磋商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4.
二战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周期性发展和相对地位的下降,其外贸政策也经历了从推进贸易自由化政策到管理贸易政策、再到公平贸易政策的历史演进。尤其在当前经历经济衰退之后的缓慢恢复时期,面对重新扩大的贸易逆差,美国所谓公平贸易政策的重点措施领域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必然对作为贸易大国和贸易快速发展的我国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因而采取相应措施化解美国贸易政策的外部性损害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战略性贸易理论与政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性贸易政策建立在“新贸易理论”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基础上 ,两个理论都主张在一些领域里政府有选择地采取干预政策 ,可帮助企业在垄断竞争的世界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尽管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而实践中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贸易得以出现,这种新的贸易方式因具有无国界的特点而难以对其征收关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提出的对网络贸易实施“零关税”政策的观点是其追求贸易自由化的体现,是与著名的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相吻合的,同时亦是网络贸易自身的特点所导致的。“零关税”政策的实施有利有弊,总的说来它对发达国家是利大于弊,而对于发展中国家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一方面应该对“零关税”政策说“不”,另一方面应尽快确立其在网络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此外,中国还应积极参与世贸组织的有关网络贸易规则的制定,以保护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网络贸易中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一、“中立”的提出 三十年代,最先提出“中立”问题的是查尔斯·沃伦,一位著名的国际法专家。1914至1917年4月任威尔逊政府司法部长助理期间,曾负责美国中立法的实施,广泛接触了美国当时中立所遇到的问题。1933年春,他在美国国际法协会年会上提出了中立问题。他回顾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中立”已经变得毫无意义。战争的双方都经常破坏美国坚持的所谓“中立国的权利”。因此,明智的办法是在战争期间严格  相似文献   

18.
美国“竞争性自由化”战略的形成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有四个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美国政治领导人实行了“三轨道”的对外贸易政策,即在多边、区域(包括双边)和单边三个领域实施贸易政策。“三轨道”中的多边主义和区域(包括双边)被美国经济学家伯格斯坦称之为“竞争性的自由化”。2001年,小布什入住白宫后,美国行政当局把“竞争性自由化”提升为美国的一种对外经济战略。这一战略的重点是美国积极参与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和缔结。本文就美国这一战略的形成、实施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模式"竞争中立"偏重于规制国有企业商业行为,核心价值在于给予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同等竞争条件。此种模式在国际社会得到好评,但其国际化却与偏重于规制国有企业政府职能的美国模式竞争规则直接冲突。美国在国际社会宣扬竞争中立,但更倾向于提出美式竞争条款的同时,以竞争中立个别承诺的方式约束别国而非本国。这意味着竞争中立国际规则缺乏国际共识与国际合意,因而至多能够形成国家间契约而非国际造法。对中国而言,中国暂时无须防范竞争中立形成强制性国际法律规则,但在国家间契约形成过程中,应当注意联合其他国家,谨防多边谈判中各自为政。  相似文献   

20.
漳州对台交流合作紧密,是全国名列前矛的台商投资密集区和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先行地区。对此,我们提出建立海峡西岸(漳州)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构想。包括目标模式:建立海峡两岸(漳州)自由贸易区(FTZ);主要内容:实行优惠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政策;战略步骤:从低层次的“优惠贸易安排”开始,逐步推进到中层次的“自由贸易区”,最后推动海峡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推进方式:可以采用“由点到线到面”的推进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