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中国10个大豆主产区1988-2007 年的大豆投入产出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对大豆生产的效率变动进行分解分析,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Malmquist指数及其分解的各指数的变动情况做出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中国的大豆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主要由于技术进步指数上升而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因此,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调整生产规模等手段来提高大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大豆原产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曾是世界上大豆生产第一大国,50年代以来,大豆生产第一大国的地位逐渐被美国赶超,随后又为巴西、阿根廷赶超。近年来大豆进口量不断攀升,2001年达到1394万吨,接近全年生产量;大豆价格随之下降,主产区农民收入受到影响,这一问题引起了国人的关注。一些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大豆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让国外大豆占据了市场。我国大豆的生产和流通成本到底如何?影响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问题到底是什么?提高大豆市场竞争力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豆为何陷入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原产于中国,是一种富有含蛋 白质和油脂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基本消费方式是食用和榨油。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进入60年代尤其是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畜禽产品及豆油消费迅速增长,从而对大豆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而同期中国大豆生产却徘徊不前,使国内大豆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并从1996年起成为大豆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国内大豆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为什么国内对大豆需求强劲,而大豆生…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1年陕西省渭南市14个小额贷款公司和337个样本农户的截面数据,运用ISDF模型对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以小额贷款公司为单位的农户平均生产技术效率差异不大,但个体差异较为明显;小额贷款公司员工文化程度、服务态度、贷款便利程度、利率水平和政策宣传均正向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支农低效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支农目标偏移现象。针对以上结果,分别从小额贷款公司和地方政府两个方面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大豆进口量的迅速增长,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然而,对于中国大豆市场处于哪个发育阶段,学界并没有给出回答。通过对大豆市场实地调研所获数据及初步研究发现,中国的大豆市场处于发育后期。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初30年是中国大豆出口的繁荣时期,欧洲、俄国、日本是中国大豆贸易的三大市场。欧洲大豆需求增加是因为油料不足和对新产品的喜爱;俄国进口大豆是因为远东地区粮食不足和交通条件的便利;日本一直是中国大豆的传统市场,对大豆有消费的偏好。但其国内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伪满洲国”的成立,对中国大豆出口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大豆进口大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形成了向中国出口大豆的寡头垄断格局。但由于跨国粮商对大豆产业链的控制,中国在国际大豆市场缺乏定价权,卖方寡头垄断也被弱化。追求出口利益诱使巴西与美国在中国大豆市场竞争。从巴西大豆对中国的出口潜力、定价能力和政策动向3个维度考察了在跨国粮商控制下的中国大豆进口市场上巴西与美国之间的竞争关系。研究发现:长期内巴西对中国出口的大豆数量替代美国,短期内巴西出口旺季垄断能力加强且旺季持续时间延长;巴西积极调整大豆生产和贸易政策既提高了大豆出口自主定价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又有利于拓展中国大豆进口政策选择空间,改善中国从大豆进口中的贸易获益。最后,简要阐述了该结论蕴含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豆进口量近几年逐年增增加,进口高度集中于美国、阿根廷和巴西,除了汇率、国内生产总值等宏观因素,国内外大豆价格差异、大豆技术差异和国内净需求量也是造成中国大豆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分散大豆进口源,加强对大豆价格的调控,加大对大豆的科技投入将有效降低大豆进口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田虹 《成才与就业》2009,(18):22-23
近年来,我国自行车行业通过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装备,在生产技术、工艺、产品质量及自动化生产程度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年产量达到8500万辆,年出口5500万辆,占世界自行车贸易总额的3/4,具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为例,在分析1995-2014年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概况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对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小麦、大麦、玉米、稻米和大豆的进口量均保持在高位且分别自2009年、1995年、2010年、2011年和1996年以来表现为持续净进口;样本期内,五种主要粮食的中国进口量、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中国小麦和稻米进口都不存在“大国效应”,大麦、玉米和大豆进口则在短期内均存在一定的“大国效应”。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作为中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同全国一样,大豆产业走向衰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应充分认识发展辽宁大豆产业的重大意义。大豆产业的发展必须有相应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其突破口应是以消费需求带动大豆加工业的发展。利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契机,优先支持大豆加工业的发展,推进大豆产业化经营;支持大豆生产基地的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适当控制大豆进口,使辽宁的大豆产业逐步进入一个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大豆生产、科研和加工大省,为保障国家大豆产业安全,促进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研究了黑龙江省即将实施的“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规划”对大豆产业的影响,认为:该规划将优化大豆产业布局,促进大豆生产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发展潜力;但也可能诱致大豆面积缩减,危及大豆物种保护,妨碍大豆市场竞争,同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大豆市场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大豆价格频繁剧烈地波动。文章对大豆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的研究表明:生产成本、谷物价格、收入、食用油价格、石油价格和政府的价格支持政策都会对大豆价格产生正向影响;而上期价格、汇率和世界产量则对大豆价格起到反向作用。基于以上原因,政府应严格把握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速度和幅度,为豆农生产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并在关联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视角下制定大豆价格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利用 1992—2017 年数据对中美大豆贸易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中国 GDP 总量、人口数量对贸易额产生正向影响,美国人口数量与人民币 / 美元汇率对贸易额产生负向影响;我国大豆产量和政策因素对中美大豆贸易并不显著;中美大豆贸易潜力呈较为显著的周期性,但依然属于贸易潜力开拓型,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需要协调大豆进口结构,实现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消除过度依赖美国进口的负面作用,才能赢得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00~2007年样本数据,基于超越对数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进步和技术损失进行了全面测度。实证分析结论如下: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675,技术效率损失平均为32.5%,要素生产弹性小,灌溉率、受灾率、家庭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时间变量对技术损失产生反向影响,而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和地区变量对技术损失产生正向影响,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是不同的,每一次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都是伴随着技术的飞跃而产生的。第一次技术革命确立了工厂制度,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得企业垂直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成为主导,到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时期的20世纪90年代,一些垂直一体化的大型企业出现了垂直分离的趋势,生产组织方式又出现了新的革命。如何把握技术进步的契机来选择自己的生产组织方式,是现代企业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吴起县177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对数型柯布一道格拉斯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样本农户种植业生产技术效率,分析了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农户种植业技术效率呈右偏分布;农户的受教育年限会给技术效率带来正效应;贫困农户的种植业生产是有效率的;农户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收入比重越大,技术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论题利用随机前沿方法,分析“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背景下的海胶集团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内部差异。研究发现:2006—2008年海胶集团分公司天然橡胶生产技术效率平均水平为0.61,集中在0.5—0.7之间;传统生产要素仍然是天然橡胶产量增长的主导因素,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贡献相对较小。分公司的技术效率存在一定差异,西部比中部、中部比东部分别高出约5%;地理位置处于拥有分公司较多的市县境内的,其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相对较高,橡胶主业突出的分公司技术效率也较高。提高技术效率,有待于增加投入,优化投入产出关系,加强基地管理和提高天然橡胶产业集中度。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河北和新疆两省(区)梨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对"合作社+农户"和市场交易两种产业组织模式下农户的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影响农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平均生产技术效率为59.08%,技术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加入"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农户获取了较高的生产技术效率。在进一步分析技术效率损失的因素时发现,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梨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是否参加合作社、种植面积和是否参加技术培训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20.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历来强调和重视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的贡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考察农村人力资本中2个关键因素——教育和健康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采用随机前沿模型对1999-2009年我国农业投入产出情况和农村人力资本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如下:农村人力资本减少了农业生产技术无效程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和农业产出;与教育相比,现阶段健康更能减少农业生产技术无效程度,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教育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将会超过健康的作用;若健康的身体辅之以良好的教育将会更加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