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他的视野范围内认真研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各种不同社会形态的土地所有权形式。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是当前土地股份合作的基础,土地股份合作的目标为改造小农经济,土地股权定价的依据为土地产权中的地租地价理论,在土地股份合作中应该保障农民的收益权,发挥国家的作用保障土地股份合作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
对于大多数农户而言,其主要收益性财产是土地、住房和村民共有的村级集体资产。但目前我国农村产权制度很不完善,产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对自己的财产不拥有完整的产权,农村产权市场缺失,城乡居民房产实行大小产权一房两策制度等,使得农民的资产未能充分发挥增收动力源的作用。因此,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推进以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目标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农民阶层分化与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产权偏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农民群体逐渐分化为不同职业的农民阶层,由于职业选择的不同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农民在经济收入、产权偏好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差异,这导致他们对土地流转意愿与决策行为的选择也出现分化,因此,研究由于农民职业分化导致的产权偏好不同及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不同阶层农民的收入、教育程度、职业等的不同,导致他们对土地产权的偏好也不尽相同.对于以农业收入为主要来源的阶层,他们更看重承包权的稳定性、继承权等;而对于以非农收入为主要来源的阶层,则比较着重土地的转让权和抵押权.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强化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增强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提供多样化制度供给,完善土地产权结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地租新释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利用率低下,浪费惊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以上种种现象和我国土地产权不清,无偿或低价使用有直接的原因,而地租理论上的严重缺陷则是其深层根源。本文将界定土地及其产权概念,阐述地租和地租来源,并评论几种代表性的地租学说。 一、重新认识土地和土地产权 1.土地概念界定。自然意义的土地是指地上、地下、空中的一切自然资源,包括土壤、岩石、水文、气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农业土地制度及其相关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借助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以便对地租、土地所有权及土地价格等问题有更清楚的认识。地租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分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科学系统地分析了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条件下,地租的产生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关系。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对完善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善农民土地经营管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民平等权保障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利,保护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首要的是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城乡土地产权二元结构对农民土地权利的歧视,使得农村土地产权结构在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上存在严重的权能缺失,农民既缺乏维护自己权益的法律保障,又缺乏权利救济的有效途径.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实现,需要创新土地制度,赋予农民更完整的土地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完善权利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7.
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利益衡量尺度与价值的本质》一文中,我阐述了价值就是用供给成本交换来的需求收入的概念,但尚未分析供给成本、需求收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本文分析这三个问题,并与有代表性的价值观点进行商榷,实际就是阐述价值和价值规律。这里以企业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为实例,分析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的一般形式;对供给成本与需求收入的具体形式,像资本与利息、货币与价格、成本与利润、劳动与工资、经营与薪金、土地与地租、股票与股息、知识与产权、公共产品与赋税等具体形式,暂且不论。  相似文献   

8.
中美两国土地征收补偿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征地补偿都以保障人民合法财产为理论基础。在美国,尽管征地实践中存在不予补偿的非经济损失,但因补偿对象、标准、方式、支付期限等比较明确合理,所以基本上没有补偿纠纷。我国现行立法没有明确被征地农民是直接受补偿的被征收人,补偿标准、补偿费支付期限等方面的法律规定也含糊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实践中被征地农民利益受损现象严重,征补双方矛盾、冲突多发。我国应借鉴美国的征地补偿经验,明确被征地农民为被征收人,对被征地农民蒙受的损失给予合理、甚至大于被征地价值的财产性补偿,采用总体收入和重置资本法来计算土地价值,补偿费由征补双方协商确定后及时到位,增加土地互换等补偿方式,征补纠纷由法院裁决。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产性收入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财产权利决定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源于生产环节劳动的创造,实现于流通环节产权的交易。财产性收入具有二重性:一方面,财产性收入是产权主体提供可转化为生产要素的财产的使用权的合理回报,这是财产性收入具有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财产性收入以财产占有的不平等和对劳动者剩余劳动占有为条件,这是财产性收入具有的消极因素。我们既要发挥财产性收入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也要对财产性收入进行有效调节,同时亦要不断完善国民收入结构,特别要处理好按劳分配与财产性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土地的基本生活保障向社会保险过渡的主要困难, 从大到小依次为: 经济收入比较稳定的工作难找、房子太贵、社会保障没有或不足、一旦没有找到工作生活就没有保障、集体对农民放弃土地不给予经济补偿、转为非农户口难、不习惯城镇生活。这些困难的解决, 有利于降低农民对土地的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依赖。从总体上讲, 本文研究的结论也印证了Scott关于“小规模土地时农民的决策基础是生存伦理而不是经济理性”的结论。启示是, 在制定有关农村土地政策时, 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存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地租问题是土地制度建设中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土地制度建设已日益提到议事日程。与此相应,经济理论界对地租的研究也已从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地租进入到了如何具体计量和征收地租等操作性政策的探讨上。但是,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我国经济理论界在社会主义地租产生的条件等基本问题上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这将影响我国土地制度建设的进程。因此,全面认识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社会主义地租的产生条件作进一步的探讨,在目前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鉴于社会主义地租问题上的认识分歧主要在于绝对地租,因此本文的讨论集中从绝对地租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2.
农业徘徊提出的又一次土地问题,以及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对土地联产承包制进行修正和完善,建立一种具有良性传导和自我调节功能的规范化土地所有和经营制度。这种土地经济机制的基本设想是,在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条件下,集体将土地出租给农户经营,农户有偿取得土地使用权,从而获得土地农业经营利润,而集体则凭借土地所有权收取地租(或租金)。在这种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租耕制度中,土地产权明确有效,使用权竞争占有和长期稳定以及土地承租双方平等经济契约关系则是其制度内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现行农村征地制度的缺陷与失地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用是世界各国为保证公共利益或公用事业的发展而采取的制度,它在土地用途、征用程序和征用补偿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园区建设的加速以及城市住宅的开发,使许多农民失去了他们世代生活的保障———土地。加上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所有,用于"公共目的"概念模糊和不确定性很容易导致土地征用权的滥用,这也是我国由土地征用而引发的社会矛盾甚至于群体事件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完善我国征地制度,确定土地产权,提高补偿标准,确保中国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国内被动城市化的弊端,提出了城市郊区农民参与城市化的理念,即让农民参与分享城市化的成果、权益得以保障甚至提升.为实现这一理念,文章先从理论上构想了就业和收入两方面的实现途径,分别是以城市配套服务产业为先导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以征地补偿方式的创新提升农民土地产权参与收益分配的能力,之后以北京近郊海淀北部新区为实证分别分析了两大实现途径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现行土地征用制度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存在土地征用目标泛化和征地补偿标准偏低等缺陷 ,并侵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中国农民缺乏维护自身利益的土地权力基础和组织保障、中国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具有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冲动、公共利益界定和征地补偿标准制定技术上的困难等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屡遭侵害。明确界定公共利益 ,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 ;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 ,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 ;赋予农民国民待遇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有效约束机制 ,避免政府暴力潜能等有助于规范政府土地征用行为 ,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资产的来源及其改制中的相关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源于追求农村社区就业和福利最大化目标而创办起来并获得超常规增长的乡镇企业,其资产的主要来源是劳动和土地“替代资本投入”,所以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必须保障劳动者以劳动和土地替代资本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权益。在此原则下,按照乡镇企业资产在原始积累阶段的四个来源,即土地资本转移收益、农民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转化、负利率和税收减免、以及企业家的风险收益和管理者的劳动剩余转化而成的企业资产,在企业改制中分别保障其权益。此外,要注意借鉴各地在改革中积累的丰富的制度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为让农民实现其土地财产权益,必须进行有关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一要实现农村土地产权与城市土地产权的对等和对接;二是适时结束单一国家垄断的征地制度,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形成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三是改革征地补偿制度,逐步以市场价为基准,给农民以充分、合理的补偿,实现其土地财产权益,以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制度问题.当前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有其缺陷,原因是:人多地少是长期存在的一个主要矛盾;土地的产权界定模糊,缺乏法律保障;土地流转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土地承担双重的功能.文章指出新一轮土地制度创新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其基本对策是: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明确土地的产权;尽快建立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运作的土地流转权机制;严格保护耕地,建立在政府行政占用耕地中对农民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逐步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能够和自愿流转土地;实行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与就业安置及社会福利政策趋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民"失地"是为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做出了贡献和牺牲,因为大部分农民是在非自愿的条件下被迫离开土地,既然他们为了公共利益放弃了最基本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那么政府就应该为他们提供合理补偿.如果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使农民能够以"土地换身份"、"以土地换职业"、"以土地换保障",让失地农民直接转变为具有一定就业能力和社会福利保障的市民,那么,也就不再会存在因城市化而带来的"失地农民"问题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学界最近正在讨论级差地租问题。有些同志试图用马克思的地租学说来解释我国当前农村人民公社内部各个生产队之间存在的经济差别。他们认为由于某些生产队耕种着丰度较大或位置较优的土地,或是在同样的土地上投下了更多资金和劳动而使土地生产力提高,从而得到的差额收入,是“级差地租”。因为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