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子强调祭祀,主张祭祀的对象是上帝、神、山川、天、鬼五大方面,对祭祀有原则要求:选择神职人员、清洁身体、选择祭品、时机、节约等,同时还认为不应该过分依赖(或者怪罪)神灵。墨子的祭祀观念,是中国民间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等信仰的综合之一,可以说中国祭祀文化里有不少墨子元素。  相似文献   

2.
清代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海 《西域研究》2007,3(1):88-95
清代新疆地区官主山川祭祀活动最早始于乾隆时统一新疆的过程中,按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临时性祭告和制度性岁祭。官主山川祭祀的出现既是满族统治者本民族信仰在新疆地区的自然表达,又与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祭祀仪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是清政府意在将新疆纳入王朝统治秩序中去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3.
周代山川祭祀的民本精神与政治功能张怀通山川祭祀是宗教活动,然而在周代由于民本思想的兴起和王权政治的加强,山川祭祀表现出以下与商代明显不同的特点:浓郁的民本精神与突出的政治功能。对此,本文试作一些探讨,以就教大方。一、周代山川祭祀有浓郁的民本精神周代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山水文学发轫于宋玉的《高唐赋》,其原因学者或已论及.本文拟就高唐山水相对独立地成为文学表现对象,以及它所呈现的美的形成过程的哲学基础,作粗浅的探讨.《高唐》、《神女》二赋,是一部完整作品的上、下篇,这早已为学者所公认了.从整体看,两赋大致地描述了由楚王亲自参加的一次隆重的山川祭祀的全过程,即经历了游行、观览、祭祀、田猎、降神、歌舞、沐浴、交合这样几个阶段.其中饮宴被省略了,降神以下诸过程是以梦的形式表述的.它们和《九歌》不同,其描叙的重点不在歌舞,而在于祭祀对象,即突出地描叙了山川和神女,从而发挥了赋的擅长于体物叙事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医巫闾山是中国古代五大镇山之一,名冠东北诸山之首。医巫闾山属于以族命名,以古老的部族"伊虑"而得名。医巫闾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厚,特色鲜明,主要包括山神崇拜与镇山文化、契丹辽文化、多元的宗教文化和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民族分布和文化生态决定了闾山文化的悠久性、民族性、兼容并包和遗产丰富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山岳崇拜是人类社会一种普遍的现象,有人类便有对山川进行祭祀的仪式,最初属于原始礼俗,并逐渐转化为原始宗教信仰。出现国家政权后,山岳祭祀成为国家祭典中的重要内容。在古代中国山岳镇岳化过程中,霍山原是西周霍国祭祀对象,霍亡后成为晋国祭祀对象,此后名列春秋战国时期九州九镇之一。九州九镇说表达了对大一统国家政权的祈盼。东汉经学兴盛,象征国家权力合法性之一的镇岳祭祀在经学理论上获得定型。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发展,隋朝大一统“天下国家”的五镇终于基本认定,霍山镇岳化最终完成。山岳祭祀仪式蕴含着国家政权对统治正统性、合法性的深刻认识与需求。少数民族政权采用汉制镇岳祭祀仪式,体现出民族认同、民族融合。镇岳化使镇岳所代表的区域扩大,显示出中华先民逐渐展拓疆土的过程,也是凝聚疆域内各区域、各族民众合为一体的过程,其政治内涵远远超过仪式的本身。镇岳祭祀还与五郊迎气结合,既体现出浓厚的重农色彩,又宣示了国家的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7.
东林 《晋阳学刊》2002,(1):47-49
中镇霍山、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山这中华五大镇山,历史悠久,具有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资源,五镇联袂开发有助五地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傩,是中国古代一种原始的文化现象,《辞海》里说:它是一种用于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或神鬼的仪式舞蹈,并把它归类为:“祭祀舞蹈”或“面具舞蹈”(因它的特点是戴面具表演)。据考,这种古老的祭祀舞蹈,源于原始社会对图腾的崇拜,大约在商周时期就有表现.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它最早的形态只是一种为了驱疫逐鬼的祭祀仪式;后来祭祀者或因兴奋,或为娱神,  相似文献   

9.
一、西镇文化是中华诸吴文化的重要源头吴山西镇文化,是以吴山为中心并含环吴山周边陕、甘、宁地区,涉及西镇镇务历史的文化。它是包括有关西方金天镇山的设镇宗旨,祭祀礼仪,庙会活动为内容的相关文化的统称。诸吴文化是凡文化词汇中嵌带着与夨、吴、虞有关联内容的文化。西镇吴山,是中国十大名岳名镇之一,是陕西第二名山,也是西部唯一的镇山。明代,曾由凤翔、平凉、庆阳三郡,齐心协力,共同进行过重修。它“脉接昆仑,位贰太华。襟千带陇,瞻岐望华”,地处西部炎黄生息之区,周秦文化发祥之地。西镇文化,是中华五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诸…  相似文献   

10.
清代淮河上中游地区龙王庙的建置分布虽与山川地理特征有关,但其直接动因在于区域内水旱灾害的频发。为了减轻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官民祈祷于能够驱旱止雨的龙王;为了表达对龙王的虔诚,作为祭祀、祈雨、祈晴的重要场所,龙王庙在区域内得到大量的建置和不断地修缮保护。龙王庙不仅寄托了区域内官民的龙王信仰,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消费社会学和传播史的视角,将祭祀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消费现象,考察其在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强调物品在祭祀活动中所承载的特殊作用,以及祭祀消费仪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汉碑记载的地方官吏祠祀对象包括山川自然神灵、本地先贤以及新生之神灵等。这些祭祀活动通常由地方吏民提出申请,中央太常等相关机构批准,地方政府和大姓负责具体实施。地方官吏祠祀活动是其在新莽以至东汉时代旧有祭祀系统紊乱的背景下所施行循政的手段之一;汉末巫风盛行亦是重要的推动因素。这类祠祀活动反映出地方长吏权力日增、地方宗族势力开始向精神信仰领域伸张、中央对地方控制渐趋削弱的东汉地方社会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气”字是一个久悬未解之谜。表示烟气的“ ”字和表达“气物”观念的“ ”字,可能都是“气”字的古体。殷商时人对山川云气的观测和对祭祀中馨香烟气的思量,带有浓郁的神灵信仰观念,表现出鲜明的殷商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诗经》祭祀诗祭祀对象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沛霖 《学术研究》2002,(5):111-114
《诗经》祭祀诗中以祭祀祖先的诗歌为多 ,而在祭祀祖先的诗歌中又以祭祀文王和武王的诗歌为多。这是因为 ,在西周王朝建立之初 ,祖先崇拜在维系内部团结 ,强化本族统治 ,排斥和贬抑殷人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文王、武王作为周代商的实践者也是天命的体现者和执行者 ,祭祀他们就是肯定和强化天命观念 ,也就是肯定和强化变化了的现实。祭祀文王、武王的这种现实意义是祭祀其他列祖列宗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15.
刘新生 《东岳论丛》2011,32(5):114-117
《山海经》涉及山川、道里、部落、物产、祭祀、医巫、原始风俗等内容。以《山海经》为中国小说的源头之一,一方面在于它以简捷的叙事方式记载了一系列的神话传说,一方面在于它在叙述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老练的叙事态度和扼要精到的叙事技巧。《山海经》内容具有民间性和远离现实的特点,它叙述了许多不可征的神怪奇异,因而在"不语怪力乱神"的务实社会氛围中注定了远离文化主流而成为"小说之流"。  相似文献   

16.
《左传》礼制与《周礼》所记相合处共161例,这就很能说明,《周礼》中的大部分内容与《左传》所反映的时代相去不远,反映的是古礼的真实面貌。《左传》《周礼》当中"禘祭、宗庙祭祀立尸、亳社、雩、赐鬯"是周礼;"饮至、朝会盟祭祀路过山川、烝"是春秋时期的礼。《周礼》与《左传》礼制不合者,有些是后代的变礼,有些是战国、秦时期,诸儒想恢复古礼的附益之文,但这并不能就此否定《周礼》与《左传》不合之礼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木叶山是契丹祖源地、发祥地,故辽代皇帝频繁前往祭祀。对木叶山的祭祀,包含祭山神、祀天以及祭祀祖先等寓意。辽太宗时期佛教已很盛行,辽太宗遂变革传统祭山仪,将祭拜观音一环增加到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中。辽太宗即位初期,祭太祖庙、祖陵等祭祀祖先活动非常频繁,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基本伴随祭祀祖先的活动进行。从天显八年(933)开始,辽太宗祭祀木叶山的次数随着其祭祀祖先活动次数的减少而减少了,且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大多在游猎过程中举行。  相似文献   

18.
辽东、辽西两郡的设立,是我国古代史上东北地方行政建置的重大发展。两郡设立以前,无论从考古发现或文献记载的材料去考察,都可以把辽东辽西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追溯到非常古远的年代。辽河作为我国六大水系之一,医巫闾作为我国五大“镇山”之一,均见于先秦记载。可见,在先秦的地理概念中,东北地区即已包括在统一的中国地理范围之中。所以,自郡县设立以后的两千多年间,其中虽几经历史的曲折,东北作为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却不断得到巩固,而东北地方行政建置也不断有所发展。对于辽东辽西史地的考订,从来为我国学者所重视。官修辽东志乘,盖以元朝所修《辽阳等处图志》为发端,可惜此书  相似文献   

19.
王琼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69-71,108
社火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来源于对古老土地与火的崇拜,是随着原始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它与祭祀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古老的祭祀活动的核心是其作为巫术的思维模式——巫术直观。巫术直观是原始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直接沟通,其中,世界万物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象征及象征符号。社火作为祭祀,首要的是相信神灵的在场,并向其献祭,于是,社火、脸谱、服饰、道具、演员、红布条、铳炮锣鼓,一切与社火有关的事物自然具有了神灵的神力,并可以独立存在,成为神灵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20.
艾红玲 《南方论刊》2008,(9):51-52,54
祭祀是我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具有攘祸、求福、报恩和怀念等功能。民国以来,许多祭祀活动都不再举行,不过,对逝去的亲朋友爱表达怀念和崇敬之情的祭祀活动依然保留。在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祭祀之礼仍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祭奠先烈、祖先等祭祀活动,不仅可以增加民族凝聚力,而且还可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正确的祭祀之礼能积极引导现代精神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