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文以《黑暗的心》和其他两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康拉德逐渐增强的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批判意识。认为《黑暗的心》不仅是一部具有反殖民色彩的小说,而且反映了康拉德对英国殖民主义的不满,这种不满在《青春》中其实已有所流露,在《走投无路》中则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2.
周律含 《人文杂志》2022,(11):37-47
传统的中国美学研究往往将其研究对象限定于美和艺术,但在中国古代,空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尤其是其中的方位。方位观念的形成,从一开始就不仅是人对空间的物理性认知,更是一种具备美学特性的空间规划。以早期中国“六合”的空间模式建构为例:它将人置于空间中央,由此诞生的华夏地理就成为一种经验性的人化空间,而并非纯粹的客观地理,这种非客观性恰恰为美学的发生提供了契机。从上、下的建构到四方的展开,方位承载了中国人独具特色的空间想象。这一空间想象及方位建构在农耕文明紧密的人地关系促使下逐渐成为华夏民族的方位共识,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归属感,最终涉及的是一个如何建构精神家园的“安居”问题。总之,空间方位不仅关乎物理,更关乎人文、关乎审美,它发源于感性,又从感性活动升发至价值观念甚至哲学思辨,为早期华夏文明的建构开出了一条独特的美学路径。  相似文献   

3.
康拉德的一生充满着矛盾。他在文学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对殖民主义既爱又恨的情感。其作品中既诋毁又彰显英国主流文化的主题与作家本人所生活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波兰裔英籍的康拉德选用英语这一“霸权语言”作为创作语言,削弱了他试图借文本来批判英国殖民体系的力量。康拉德殖民话语的矛盾性超越了地域、历史和文化空间,赋予他的作品以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说美学与明清小说评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小说美学(中国古典小说美学和近代小说美学)有自己的特点。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从内容方面看,中国小说美学有自己的独特性:(一)中国小说美学是以中国古典小说(主要是宋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为自己的实践基础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经验的理论概括、理论表现。因此,中国小说美学必然反映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特点,必然反映中国民族的文化传统、美感心理、欣赏习惯等等。这使得中国小说美学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西方古典小说美学或西方现代小说美学。(二)中国小说美学是从明代中叶以后发展起来的。在明末清初,中国古典小说美学达到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大家知道,明代中叶以后,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萌芽有很大的发展,城市新兴的市民阶层也日益壮大。同这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  相似文献   

5.
当下,文学叙事研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多样化活动,它以多种研究方法为特征。就这些方法而言,目前有五个研究论题特别显著:非模仿叙事、数字叙事、真实与虚构之分、叙事空间以及修辞美学等。修辞美学不是走向判断文学质量高低的普遍标准,而是走向理解叙事如何以自己的条件起作用,走向理解那些被恰当地用来判断叙事条件的标准。雷蒙·钱德兰的小说《沉睡》的结尾与霍华德·霍克斯将小说改编为电影的结尾的比较表明,这些标准不仅仅是关于美学的,而且还涉及形式、伦理、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诗化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再度繁荣,随着社会思潮和美学风格演变,20世纪80年代诗化小说在诗意内涵和叙事模式上都发生了变化,这突出表现在叙事空间由前期的完整统一裂变为后期的多维杂存。叙事空间的裂变适应了当时社会文化心理,与传统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的演变逻辑相适应,是受到形式主义美学思潮影响的结果。诗化空间的裂变蕴含着丰富的意识形态内涵,它既是一种抵制僵化的现实秩序的方法,也是诗化小说应对现实和摆脱边缘化文体地位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刘荣林 《河北学刊》2002,22(1):103-105
小说创作美学不同于小说美学 ,小说美学谈小说有什么 ,小说创作美学谈小说怎样去构成。这样 ,小说创作美学从小说创作的主体、客体、尤其是本体确立自己的研究对象 ,同时也能更准确地确定小说创作美学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作者康拉德本人的出身背景,结合有关心理分析理论,深入分析钢琴在小说《间谍》中的能指功能。分析表明:康拉德借助钢琴的意象要表达两个意图:一是通过对钢琴演奏的描写,突出无政府主义者的荒诞行为;二是运用反讽的手法,影射波兰革命就像作品中的爆炸行为一样,毫无意义,表现出作者对波兰革命的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9.
傅钱余 《天府新论》2011,(5):133-137
从文本分析的实践来看,少数民族小说在地理空间的文化隐喻、时间的空间化、结构空间化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从逻辑的推导来看,巫术思维、口传文学、仪式等等可能会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小说的空间形式具有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在跨学科的、开放的、动态的视野下,在充分注重多元性、差异性和不可规约性的理念下,探究少数民族小说的空间维度。空间提供了理解、分析少数民族小说的一个新的维度,由此必能发现以往被大家忽略的一些因素,总结出少数民族小说创作的一些没被发现的特征和规律,从而推进少数民族小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庄天赐 《理论界》2005,(12):188-189
约瑟夫·康拉德是20世纪最杰出的英国小说家之一。他的丛林小说在揭露西方社会现实和剖析人物内心世界过程中,运用了印象主义、独特的叙事方法和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11.
陈静 《东岳论丛》2020,(6):18-24
程抱一的小说《天一言》呼应了他在画论《虚与实:中国画语言研究》中提出的以"虚"为核心构建的中国画语言的五层螺旋式结构:笔墨、阴阳、山水、人天和第五维度,重现了中国画气韵生动的美学空间。小说中的中国画元素首先体现在叙事与修辞上。程抱一从中国画家的视角出发,用简洁的笔触和氤氲的色彩,展现了阴阳对子作用下大自然以及人物灵魂微妙的色调变化。山水树石的拟人化处理使风景有了与人对话的权利,云雾作为冲虚在山水之间营造出虚实相参的中国画空间。主人公天一的地理行进路线与风景描写呈现了中国画以大观小的观看方式,天一与宇宙之间的共鸣使小说情景交融,产生了象外之象的神韵。其次从小说情节来看,天一为玉梅所作壁画的过程涵盖了"虚"的五个层面,壁画中的所有元素在激荡宇宙的冲虚之气作用下彼此连接沟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经历过的时间转化为节奏化的、音乐化的空间,实现从过去到未来、未完成到完成的动态转化。  相似文献   

12.
小说的诗化现象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小说诗化不仅有小说自身发展的内在原因 ,而且和中国文化艺术传统密切相关。本文以诗化小说为例 ,从哲学精神、美学观念两个方面探讨小说的诗化与我国文化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 ,以揭示小说诗化的哲学基础和美学渊源。诗化小说不仅以诗意照亮人生 ,也以诗意的方式观照自然 ,这与中国哲学很大程度上是诗化哲学息息相通 ;在审美特质上 ,诗化小说与我国抒情诗的传统密切相关 ,诗化小说重视物我交融的主观体验 ,追求和谐含蓄的美感体验 ,讲究“言外之意 ,韵外之旨”的语言表达效果 ,切合我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主要精神  相似文献   

13.
莫言在自己30多年的小说创作中,构筑了“高密东北乡”的文学地理空间。在充满想象的话语叙事中,展示了特殊年代人生存的自然、社会和文化时空。小说描述了民间话语中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传统,在传统和现实的矛盾冲突中,莫言以历史文本的阐释者,探索具有本土色彩的民族文化和自然生命之间的张力,从而建构起小说时空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51-255
龙迪勇的《空间叙事研究》以广阔的学术视野深入开掘了空间叙事这个研究领域,以小说这种时间性媒介文本为基础讨论了叙事文本的空间类型和特点,追溯了叙事空间研究的心理学、哲学和美学渊源,也研究了跨学科的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和空间性媒介的图像文本如何叙事,是叙事学领域中一本开疆扩土并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5.
卡勒德?胡赛尼的《群山回唱》一经出版便赢得了无数赞誉之声.除了一如既往的感人故事情节,胡塞尼还在叙事手法上做了新的尝试,其中的空间叙事最为读者津津乐道.小说中的空间位置主导着人物的命运,串联着人物的关系,深化了故事的主题涵义,使小说充满美学意蕴.对小说中空间叙事艺术的探析是领悟和欣赏作品主题意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仙号"的黑水手》从三个方面表现了康拉德的道德观:首先,小说反映了作者眼中的"人"是一种道德存在,而道德的根本在于责任和忠诚;其次,小说反映了作者对道德的情感基础--同情心--导致的自怜和自恋可能带来的危害的担忧;再者,作品表现出作为政治视域之人应该肩负的道德责任的重要性.本文认为,这部作品堪称为一个道德寓言,它揭示了人之为人的"最纯洁"、"最持久"的本质性的东西,奠定了此后康拉德小说主题的基调.  相似文献   

17.
从主客体两方面创造性地分析小说的审美价值,论证了小说在文学上的崇高地位,是梁启超小说美学的历史功绩所在,而过分夸大小说的社会作用则是他小说美学的理论局限。梁启超小说美学的优缺点都与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启蒙立场分不开。  相似文献   

18.
晚清重要作家苏曼殊的生活轨迹与其作品文本的空间书写呈现为复杂密切的关联。他的各篇小说共同呈现出三个基本的文化/概念空间:"红尘故土"、"异域原乡"与"精神异乡",构造这三种空间的观念模式正是文学幻想的发生器,小说的文学世界也划分出三种地理空间:现实乱世、乌托邦与异托邦。作家凭借主体性想象与捕捉,把现实的跨国、跨地域的地理空间与抽象的多元文化空间共同整合在话语建构的文学文本空间之中。从文学文本出发,我们可以从叙事学中开辟出一种关于地图谱系和表意空间的地志符号学。  相似文献   

19.
张云峰 《江汉论坛》2004,(6):99-101
在康拉德的殖民小说中,帝国强权同男权思想相互勾结,以巩固其统治。帝国强权表现之一是帝国的男性在场,这一在场的实现途径有三:其一依靠对比欧洲男子与非欧洲男子的阳刚之气来突出西方。其二更露骨地将他者女性化,表现强权的自然性。最后就是欧洲男性的团结。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黑暗的心》的文本细读以及结合康拉德创作的社会历史意识形态,本文试图阐述康拉德在对待帝国主义问题上的双重性:一方面,基于向读者"展示真实生活"的创作理念,在小说中他描写了十九世纪末欧洲国家对非洲大陆的血腥掠夺和野蛮统治,对殖民扩张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另一方面,在字里行间又体现了他本人作为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英国一员的无比优越性。文章最后指出,受十九世纪末英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康拉德在创作上产生了这样一种双重性。他的"展示真实生活"的创作理念受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他的"真实"已经是对客观存在的扭曲反映。这种局限性是他无法避免的,我们在阅读《黑暗的中心》和康拉德其他的作品时应该记住这一点,从而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