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12CrNi3钢中形成粒状贝氏体的试验结果,研究了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条件,显微组织形态,岛内的精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在试验基础上讨论了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机理。 12CrNi3钢在较宽范围的冷却速度和等温温度下均可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粒状贝氏体可分为块型粒状贝氏体与条束型粒状贝氏体。奥氏体化温度愈高、冷速愈大、等温温度愈低,愈有利于条束型粒状贝氏体生成。粒状贝氏体岛内组织可以是奥氏体(A)、马氏体(M) 奥氏体(A)或其它中温转变产物。岛内的M可分别是位错型M与孪晶型M,两种类型M也可同时存在。本文从等温冷却试验结果支持粒状贝氏体形成机理的溶合模型说。  相似文献   

2.
粒状贝氏体组织对18Cr2Ni4WA钢强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热处理工艺参数对18Cr2Ni4WA钢粒状贝氏体组织形状及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了粒状贝氏体组织对该钢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规范为960℃/70min/堆冷+190℃/3h/空冷和960℃/70min/炉冷+190℃/3h/空冷所获得的粒状贝氏体组织,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稀士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在四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显微组织结构的变化.分析讨论了热处理工艺对稀土中碳低合金耐磨铸钢的硬度、显微组织、冲击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的加入并配合中断正火.获得下贝氏体占较大比例的贝氏体和马氏体的复合组织.使硬度和冲击韧性达到了最佳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对60 Si_2Mn弹簧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60Si_2Mn钢采用奥氏体再结晶区控轧,轧后以6~10℃/s冷却速度控制冷却,可获得球团细小且均匀的珠光体加少量铁素体组织,热轧钢材的强韧性显著提高,同时减少了脱碳。  相似文献   

5.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Fe-C-Si合金在480℃等温形成的上贝氏体。电子衍射和晶体学分析证实:合金中碳化物的析出源是初始碳含量低于平均碳含量的过饱和贝氏体铁素体(BF)。提出钢中贝氏体转变是奥氏体中碳扩散控制相变位错运动的切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对球铁等温淬火的四个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说明等温淬火工艺合适的奥氏体贝氏体球铁具有好的综合机械性能和高的疲劳强度,是一种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多孔碳化硅陶瓷的抗氧化性及抗热震性,探讨了不同制造工艺对多孔碳化硅陶瓷抗氧化性及抗热震性的影响。研究了SiC陶瓷在热处理过程中SiC颗粒表面氧化形成的SiO_2在不同热处理温度的状态变化及其对试样抗热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45钢零件盐浴加热淬火常出现黑班软点。本文通过试验及光学和电子金相分析发现黑斑表层有深度0.3毫米左右的贝氏体组织,其余部分是马氏体组织,所以黑斑处硬度低。试验证实黑斑不是腐蚀痕。笔者认为黑斑软点是淬火加热时零件出炉瞬间盐浴中某些粘稠悬浮物附着在零件表面,使淬火冷却时冷速降低而形成“逆淬”现象。黑班是附着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 1 2 Cr Ni3钢经不同预先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后的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组织性能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正火处理比退火处理后的组织致密 ,对淬火组织和性能有利 .采用等温淬火得到下贝体组织 ,除强度和硬度外 ,具有比马氏体组织更好的其它综合性能 ,有望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应用 .  相似文献   

10.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在冷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发生相变,并容易被腐蚀的情况,通过实验验证了奥氏体不锈σ在 冷加工过程和热处理过程中的相变方式,以及不同组织对其耐腐蚀性的影响。通过冷加工变形试样制备、高温回火、金 相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和能谱分析,分别对马氏体和o相相变的机理进行验证。通过金相腐蚀试验,分别对2 种相存在条件下材料的耐腐蚀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冷加工变形下产生的马氏体,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材料的耐腐 蚀性能,而高温回火产生的σ相对材料耐腐蚀性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10年里,CSP工艺生产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展。现在它已能生产高强度结构钢、弹簧钢、工具钢、可热处理钢、耐磨钢、硅钢和不锈钢。CSP工艺浇铸区域特有的冶金条件及其直接装炉、轧制、冷却的工艺方法导致热轧带钢晶粒细、强度高、塑性好。CSP生产流程中尚可汇集形变热处理工艺,因此CSP工艺技术将拓展出更广阔的产品范围。  相似文献   

12.
用化学方法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清洗,是目前汽车维修行业的新方法。本文介绍一种新型清洗液和缓蚀剂,发动机冷却系的清洗工艺及有关配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国产高频加热设备实现了45,40Cr 和35CrNi 3 Mo 钢的高频电阻感应局部表面加热自冷淬火。获得了长100mm,宽5—7mm,深1.0—1.5mm,HRC54—59的仿形性淬硬带。经金相检验,透射电镜观察,显微硬度和变形量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工艺参数对淬硬带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这种淬火方法节省能源变形小。其淬硬带主要是回火板条马氏体。40Cr 钢个别区域有挛晶马氏体,45钢则有少量下贝氏体。提高阳极电压,细化原始组织,增强材料自身的冷却能力,适宜地控制感应加热距离有利于提高淬火质量。  相似文献   

14.
洗涤冷却环是水煤浆气化炉的关键部件之一,洗涤冷却水通过洗涤冷却环的分布,在洗涤冷却管内壁形成液膜,使高温合成气体迅速冷却,针对目前工业应用中的洗涤冷却环存在的液膜分布不均、抗堵塞能力差等缺点,开发了新型旋流降膜式洗涤冷却环。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DualPDA)研究了旋流降膜流动的速度及液膜厚度分布,得出降膜的轴径向速度与进水流量的均匀性及量值有关;液膜厚度在z=0.5 m处趋于稳定;并比较了新型洗涤冷却环和普通洗涤冷却环的液膜分布,证明新型洗涤冷却环液膜分布均匀,能有效解决工业中存在的洗涤冷却管干壁现象。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V-Ti微合金钢性能影响。通过提高轧后冷却速度及终冷温度,以控制V(CN)析出行为,从而改善钢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碳含量、铬含量、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四因素对高铬铸铁综合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了主要合金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参数。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表征了热处理前后试验高铬铸铁微观组织与成分,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铸态高铬铸铁以奥氏体相为主,淬火+回火后基体主要以马氏体为主,马氏体中析出细小的二次碳化物颗粒,导致高铬铸铁的硬度升高,冲击韧度略有降低。试验高铬铸铁力学性能较优工艺为:C=2.7%,Cr=18%;淬火温度为960℃,保温1h后空冷;回火温度为280℃,保温1h后空冷。该优化条件下铸态高铬铸铁硬度为60.3HRC,冲击韧度为8.0J/cm~2,热处理后高铬铸铁的硬度为61.2HRC,冲击韧度为7.8J/cm~2。  相似文献   

17.
在水泥矿石的二次破碎中,用高铬钼铸铁复合锤头代替高锰钢锤头,可以提高使用寿命4—5倍,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本项研究立足国内和地方资源。以锰代钼,使锤头仍保持良好的淬透性;以稀土加铌变质,使碳化物细化,并促使形成弥散分布的二次碳化物;同时调整热处理工艺,保证基体获得达最高硬度时的残余奥氏体量;在工艺上,通过锤工作面的激冷,控制凝固方向,使共晶碳化物垂直于工作面排列,从而有利于抗磨。通过生产性抗磨试验,证明:对于12公斤的水泥矿石破碎锤头,高铬锰铸铁锤头的使用寿命与高铬钼铸铁锤头的相当,而成本降低。为高铬铸铁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涟钢六轧钢厂钢筋表面起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终轧温度过高,冷却强度不够及冷却不均是钢筋表面起泡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将原穿水冷却工艺改造成快冷工艺,钢筋表面起泡完全消除,并且钢筋的力学性能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用直流共溅射法制备Ta/Al合金电阻薄膜的工艺中,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例如靶基距、气压、溅射电压和热处理时间等对薄膜电阻温度系数(TCR)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和正交试验方法获取薄膜的最佳工艺条件和TCR值。结果表明只要适当选取和很好控制四种主要工艺参数就可以制出TCR性能优良的Ta/Al合金薄膜,同时证实了方差分析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38MnVTi非调质钢在等温冷却过程中的奥氏体转变产物及转变量与时间的关系。通过Gleeble-1 500D热模拟试验机获得不同等温温度的膨胀曲线。采用膨胀法,通过Gleeble-1 500D热模拟试验机获得不同等温温度的膨胀曲线,再计算和运用Origin软件拟合得到38MnVTi非调质钢的等温转变曲线(TTT曲线)。结果表明:38MnVTi非调质钢渗碳体的析出温度为750℃、铁素体析出温度为840℃、马氏体析出温度为360℃以及马氏体转变终止温度为212℃。在540、510、480、430℃等温冷却条件下贝氏体的最大转变量分别为16.9%、26.8%、38.5%、5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