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人的觉醒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由人的个性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全社会对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的认识,进而促成了文学的自觉。正是这种对个体生命的重新审视而激发起来的人的觉醒,使得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人的觉醒引发"文学的自觉",从而导致文学创作、文学观念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很多人都相信,我们最终肯定可以制造出有意识的机器。本文试图挖掘这种信念的哲学基础,并探讨这个哲学基础的可靠性。本文发现,这种信念的现有哲学基础,即所谓的"第三人称原则"并不成立。通过一个名为"意识分享"的思想实验,本文用归谬法否定了第三人称原则:第三人称原则意味着意识分享是可能的,但事实上意识分享不可能实现。因此,第三人称原则不能成立,更不能被用来证明我们最终能造出意识机。  相似文献   

3.
张德礼 《南都学坛》2009,29(5):39-42
巍微的短篇小说《大老郑的女人》能够获得广泛好评并荣膺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小说生动展示了特定境遇下人生命本真存在的尴尬、无奈而又真实的现状,触及了人的生命之"疼"。大老郑和他的女人间两情相悦的"露水夫妻"关系,在生命和生存需求层面是真实的,但在道德和社会现实层面是不能容许的。小说对这种真实生存现状的细腻描写和生动展现,具有深层的人性文化内蕴。它揭示了"人格面具"在协调人的意识与无意识的公开合作、调节人的生命诉求和生存本能需要之于社会现实环境关系的重要作用,同时于温婉、平实的叙事中传达出作者直面人的生命本真存在时的人道理解、宽容和忧思。  相似文献   

4.
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对立的老问题,并且被恩格斯表述为哲学的基本问题,这就是说,它是一个在存在论上的基本立场问题.但是,在西方近代存在论的形而上学方式中,由意识的内在性所建立的人的主体性,在根本上导致了脱离人的感性生存的抽象的意识与抽象的存在之间的对峙,后者实际上是被前者的内在性规定出来的,因此才产生了一个关于"自在之物"的难题.海德格尔认为,马克思是用"物质生产等于人的自身生产"来确立存在对于意识的优先性的,并且由于马克思的生产概念与黑格尔的生产概念没有原则区别,故而马克思仍在意识的内在性原理中.这表明他对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缺乏真正的了解.本文从马克思关于意识概念的存在论阐发入手,证明马克思的生产概念并非来自对黑格尔的生产概念的形而上学倒转,而是把物质生产理解为"勾连着"存在本身的人的对象性存在的自我实现.这正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思想的要义所在,它构成了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存在论批判.  相似文献   

5.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6.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7.
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所展开的社会关系的统一,人的自主意识是人自主决定自身生命活动的意识.人的生命活动一开始就处于与他人交往的一定境遇中,受一定社会交往形式的制约.马克思揭示出人的自主意识是在一定社会交往形式下为实现自主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是扬弃交往形式实现自主活动的积极环节,并随交往形式的扬弃而不断发展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中国悲剧意识来源于对人的生命有限性的感知。李贺诗思考生命的长度,追询生命的意义,表达对生命的感受,希求对生命的把握,表现出彻底的生命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通过中国文化特有的心理机制,以"向空而有"的方式对人的生命意识、生存状态和历史价值的建构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梅洛-庞蒂:意识与身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洛-庞蒂(Merleau-Ponty)的目的是"理解意识与自然的关系",为此,需要超越唯心论的视角和实在论的视角.他在早期的著作中,是通过对置身于世界中的"本原的身体"(proper body)的描述来实现这一点的.这个身体与周围世界处于一种相融相契、不可分离的共存关系中.但在这里.身体仍然是过于被意识化了,仍然是处于意识主体的位置上.后期的梅洛-庞蒂放弃了这种意识哲学的观点.转而把身体设想为世界的片断,身体和意识是在存在上升为现象性的运动过程中被构成的,身体与世界一样.是由同样的质料构成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形而上学的"元意识",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恐怖"。要破除这种"幽灵"的恐怖,就需要一种作为"和而不同"的哲学智慧的"边界意识"。从"元意识"到"边界意识"的转变,应是当代哲学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曲江"系列中的"巅峰体验"和人生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居易对曲江的关注长达30余年,<白香山集>中有关曲江的诗歌有60多篇.这种"曲江"情结表达了他对自己人生中的一次"巅峰经验"的缅怀和向往,体现了强烈的时间意识和多重的人生意蕴.  相似文献   

12.
不少学者把"人的价值"作为毛泽东"人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对毛泽东提出的"人的价值"的本意需要进一步分析阐释。"人的价值"最初是资产阶级思想家针对中世纪"神本主义"提出的命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劳动力"被"商品化"的本质反映;在我国理论界,对于"人的价值"这一命题的论述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的价值"命题的讨论一方面唤醒了国人的"主体意识"(个人意识),另一方面又淡化了传统的"集体意识"。对"人的价值"命题的片面理解和误解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不仅助长了年青人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而且造成"物化"生命价值,甚至"漠视"生命价值的消极影响。因此,应正确区分和看待"人的价值"、"生命价值"与"人生价值",明白否定"人的价值"的"物化"并非否定人的"生命价值"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之一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的行为和历史活动都是由这些需要推动的,这五种需要就能说明一切人类活动的动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利于我们对人类行为的动机结构进行科学研究,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但是,马斯洛的理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有一些严重的疏忽之处。人类活动的动因难道只能由这五种需要来说明吗?有没有超越这五种需要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呢?我认为是有的,这就是人的永存的需要。永存的需要是人们对于终极的关怀,是对精神生活的最高追求,人生追求的最高理想。 一般地说,人类总是追求自己所缺乏的东西,缺乏食物的人需要食物,缺乏安全的人需要安全,缺乏爱的人需要爱,缺乏尊重的人需要尊重,等等。人们不仅需要自己所缺少的东西,而且还强烈地意识到这种需要,寻找满足其需要的方法、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童话是"爱的礼物",因为爱的意识是童话区别于神话、寓言、传说等文类的重要特征.本文探讨童话以独特方式表现的各种爱的母题,包括对人类的爱,对大自然的爱,人间的亲情之爱,爱的奇迹,等等.除了这种独特的以爱为本的人性教育之外,童话还包含着丰富的有关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戏剧不景气与戏剧创作观众意识淡薄有关。繁荣戏剧须重视观众,而人的需要是促成戏剧与观众统一的内在力量。新的戏剧观念产生于深刻的观众意识。  相似文献   

16.
邓晓芒的文学评论集《灵魂之旅--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境界》,深刻反思和批判了当代文学中的民族文化失语现象,从中传达出他对"语言是存在家园"这一现代哲学思想的创造性理解.这种创造性理解首先体现为,邓晓芒对人的痛苦与形而上学的语言意义相互生成的内在关系的发现;这种创造性理解还体现为,他认为语言建构起人存在的可能世界,使人能从人的自我对话出发走向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从而成就人作为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以"复数的解释和记忆"颠覆既成的、统一的"历史的讲述方法"是1964~1967年前后大江健三郎最关心的问题点。本文以《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为中心,从小说体现出来的"历史的叙述方法"中考察大江健三郎的历史意识,以及因这种历史意识的介入而达成的文化批评的情状。在《万》中,关于万延元年农民暴动的所有传承、记录、记忆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情景中以特定的意图被讲述、被接受的,而大江所真正要抒写的绝非"历史"本身,而是重复着这种"历史"的"当下"。这部作品是深层次进行民族反思的操作,从中可以感受到的是作家通过对"历史"的唤起和对"历史意识"的追究来进行的对日本近代史的批判。大江健三郎以《万延元年的足球队》,又开拓出了他身为"启蒙者"的又一条新路,即通过对历史的追究进行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8.
"空间"意识是指引编辑实践创新的重要意识,编辑实践创新需要"空间"自觉。以"联合策划"这种重要编辑实践创新形式为例,需要揭示编辑实践创新本质有"空间化"内容,它是证明编辑实践创新需要空间自觉的深层理论基础;需要指出空间自觉指引编辑实践创新发生的现实条件性,它是说明以空间自觉指引编辑实践创新为什么在当前得以凸显的前提;需要归纳出既具有空间内容又促进了编辑实践创新的"开放"意识、"跨界"意识、"重构"意识等。要实现编辑实践创新,必须坚持开放办刊理念;必须在不同的学术生产空间进行跨界;必须在新的编辑空间中对学术生产主体和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9.
人的素质深藏于内,表露于外.对内,它既作为人的本质(劳动)的基本规定性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生成,又作为人的本质的基本属性表现着人的本质到达的程度.对外,它通过人的主体性行为表现着人的本质力量,既表现为主体自由能力的高低,又表现为人的价值取向的性质.从外部来看,决定人的素质的固然是特定的社会氛围,但这种决定作用只有通过自我主体的选择作用才能起作用.素质教育除了需要制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外, 更根本的是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选择、建构自身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孔子的"乐教"思想的考察,梳理出孔子乐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即"乐"对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提高人的修养的重要作用,揭示出孔子乐教思想在生命涵养中的意义及其对当代人人生修养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