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赵子剑 《南都学坛》2011,31(5):115-118
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主要以人生、婚姻、家庭、生活等日常问题为探讨对象,在主持人和嘉宾的引导下,通过普通人之口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话题的普遍性和相对轻松的节目形态使得电视谈话类节目显示出比较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然而,2008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各大卫视及地方台下发的一则要求各电视台对旗下情感类节目进行"自查"的整改令,让不少曾经火爆一时的情感类谈话节目陷入绝境,一些节目由于低俗化而退出公众视野,一些节目不得不改版。经历了几年辉煌的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盛极而衰,发展陷入瓶颈。在消费主义语境下,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何以名正言顺地走入公众视野?如何秉承电视节目服务受众的本位,突破其发展瓶颈,这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港乐竞唱类节目《声生不息·港乐季》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播出,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电视综艺话题。节目通过对香港流行音乐的怀旧性建构,唤醒并重构了不同观众的港乐文化记忆;通过影像的时空交织、情感故事的个体叙事、视听语言的舞台演绎等手段构建记忆的文本内容;通过“双重勾连”进行文化重组,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对港乐文化进行文化再现与记忆重塑。这种特有的文化记忆建构方式,内嵌着港乐在与内地主流文化不断碰撞、交流和协商过程中调适自我与重塑身份认同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3.
朱景涛 《南都学坛》2002,22(1):77-78
韩向阳小说讲述了一系列故事 ,可以分两个类型 :生存故事和情感故事。生存故事包括吃的故事、性的故事、生的故事、死的故事。情感故事表现为爱与恨交织的互生状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情感类电视节目成为各大电视台争相创办的节目类型,几乎每一个电视台都有一两档此类型的节目。但是在创造高收视率的同时,我国的电视情感类节目进入到低俗化和煽情化的误区。文章对我国电视情感类节目的内涵、兴盛的原因进行了全面论述,对此类型节目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质疑和批评,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电视情感类节目的质量与提升各个栏目的品牌价值等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歌唱选拔类节目火爆电视荧屏,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繁荣景象的背后,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以若干歌唱选拔类节目为着眼点,试图在分析歌唱选拔类节目红火的原因与现实隐忧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我国歌唱选拔类节目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老树 《老友》2014,(12):10-12
正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注重追求生活质量,健康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大量养生类电视节目日趋火爆。然而随之引发的养生类节目参差不齐、泥沙俱下等问题也广为诟病。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达通知,明确电视养生类节目只能由电视台策划制作,不得由社会公司制作,严禁以养生类节目的形式发布广告,同时,对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的资质做出严格规定。那么,养生类节目到底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次整顿又将会从哪些方面促进今后养生类节目的健康发展?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有益的探讨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2010年的中国电视刮起了情感之风。江苏卫视的《人间》、湖南卫视的《8090》、东方卫视的《幸福魔方》等一系列情感类访谈栏目引起强烈反响。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的多元化和生活成本的急剧增长,使人们的生存压力遽然增大,较易出现心理问题。电视媒体通过开办相关节目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然而,目前的电视心理类节目在发展中却出现了偏离初衷的现象,将人文关怀变成了热闹的"表演"。电视心理类节目将走向何方?这不仅是电视心理类节目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电视栏目策划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调解类节目立足于民生快节奏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家庭矛盾,帮助老百姓协调家庭关系,广受大家喜爱,收视率颇高。电视调解类节目对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节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也需要特别注意改进。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方脱口秀节目的广泛传播,中国本土脱口秀节目——中国谈话类节目应运而生。谈话类节目的出现,使中国的电视传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当代电视谈话类节目出现的原因、特点、产生的社会意义,以及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的过程和参与形态的转变,指出受众参与谈话类节目产生的良好社会功能,进而探寻如何能使节目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并让受众自觉、积极地参与到节目中,最终达到促使电视节目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近年来发展迅猛且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很受大众欢迎。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节目缺乏个性、话题缺乏深度、现场缺乏互动、主持人综合素质不高等。电视谈话类节目应树立节目品牌形象、注重选题策划、充分调动观众的临场感、提升主持人的综合素质,采取综合措施提升节目质量,以回应我国大众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
采用传统研究方法和眼动技术的结合,探讨4-5岁幼儿对他人反事实情绪的理解情况。给幼儿讲述一个情绪故事,并在电脑屏幕上依次呈现与故事情景一致的图片,然后提问并让幼儿口头回答,同时记录其眼动特点。结果发现:1)4-5岁幼儿在他人反事实情绪理解中的发展水平是一致的;2)5岁幼儿对庆幸情绪的理解好于对后悔情绪的理解;3)不同的故事情境不会影响幼儿对故事角色面部表情的注视情况,高理解水平与低理解水平的人在不同的反事实情绪理解故事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在眼动注视特点上他们情况的一致性。研究结论:4-5岁幼儿开始能够理解他人反事实情绪,眼动特点可以在理解水平上做出一定解释。  相似文献   

12.
海登·怀特认为,历史叙事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特质决定历史叙事必然具有修辞色彩。史学家将零散琐碎的单组历史事件转化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蕴涵开头、中间、结尾的完整故事这一过程,势必伴随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意识形态蕴涵解释,这个过程无法绝对摆脱史家个人的主观好恶和情感偏好,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诗性构筑。   相似文献   

13.
论《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及其创作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文学的标准是艺术感染力。《三国演义》的文学性在于它有意突出的情感因素是渗透弥漫于全书的本质特征 ,使一部主要以故事取胜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了诗意 ,成为耐人咀嚼的“有意味的形式” ,标志了《三国演义》的文学水准和创作性质。进而表明 :我国历史小说由“讲史”话本向章回说部的过渡 ,其实是民间创作向个人创作的转变 ;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 ;中国古代由个人创作长篇小说的历史从罗贯中《三国演义》开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传统中,作为政治权势中的上下级,与作为自然人的男女双方,其主动与被动,或说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是完全相同的。臣道即妻道,国家情感即个人情感,政治情感即性别情感。处在政治关系中的个人,仍需有其情感寄托,此可称之为“政治性征”。在此意义上,《三国演义》“三顾茅庐”的求贤经历与《李师师外传》中道君皇帝和李师师的感情纠葛,在深层观念与故事结构上都极具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消费者触媒习惯的改变,企业营销的方式也从单纯的兜售产品转向吸引受众精神层面的关注。应运而生的微电影故事营销利用传播渠道的创新与“情感差异化”的内容来聚焦受众内心,既满足了碎片化时代的娱乐需求,又不失巧妙地植入了企业的核心价值。微电影营销兼具广告的智慧和电影的从容,其“高级定制植入”的光环背后是“谋局于伊始”的巧妙。其中,赋予故事主角“广告代言人+微电影主演”的双重身份、构建“与己有关”的故事内容、设置具有“意外奖赏”的故事结局等三方面的筹划与把握是微电影营销制胜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太平广记》中的豪侠类故事,从“故事人物——经历动荡,淡看名利”、“女子形象——能力强势,大胆奔放”、“史传影响——反映社会,记叙笔法”、“诗词入文——营造氛围,突出感情”、“社会风气——崇尚法术,道教盛行”五个方面说明其特色之处,并对特色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丽娘如镜——对明清时期《牡丹亭》女性阅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牡丹亭》是女性热爱的文学读物。女性阅读《牡丹亭》常常带有感性的、情绪化的体验,她们以假为真,把剧中的杜丽娘当成了现实中的真实人物,并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情感与之进行比较、对照,在感情上带有浓重的"卷入性"。女读者甚至化身为杜丽娘去体验她的感受与痛苦,因此常常会引起强烈的心灵震颤。这主要因为《牡丹亭》符合了女性读者的期待视野。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反映当时社会环境下每一个闺阁少女内心隐藏的情感,女性读者通过阅读杜丽娘看到了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并进而发现了自身的容貌美和青春美,产生了朦胧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8.
以《情绪理解测验(TEC)》和《5-6岁儿童语言发展水平测试问卷》为主要研究工具,对62名大班幼儿进行了情绪理解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以了解5-6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情绪理解能力的总体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5-6岁幼儿在故事的理解、自我认知、听-视转化方面发展的较好,而对于词汇的掌握、运用和准确的发音方面发展水平较低。语言发展水平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2)5-6岁幼儿对于外部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已较高,心理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一般,反省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仍在起步阶段。情绪理解能力在性别方面也无显著差异。3)5-6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情绪理解能力在总分上无显著相关,词汇水平对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语言发展水平对混合情绪理解能力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短篇小说在其文体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由注重情节的传奇性到侧重情感的真实性的转变。《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是中外两篇经典性短篇小说,这两篇小说在结构的架构上有相同之处,即都完成了情感转换的环形结构。但在风格上则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价值倾向。莫泊桑作为传统小说家,非常注重故事的情节性,并关注小说结构的完美、精巧和完整。而鲁迅的小说散文化倾向明显,语言精练隽永,具备浓厚的情感意蕴和丰富的阐释角度。这不仅反映了两位作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和创作倾向,而且也表明了两位作家在艺术天分上的不同特质。   相似文献   

20.
简.斯迈利的《一千英亩》的故事框架来自于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但表现的却是不一样的主题和意义。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吉妮与三位男性的情感纠葛,揭示出了父权制对女性的压抑和紧闭,同时通过对吉妮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反叛的描写,表达了新一代美国女性要求摆脱传统束缚、获得独立和自由的心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