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济教育是一种教育启蒙活动,旨在使大众了解生活中的经济知识、认识经济世界的运行规律、学会用经济思维方式指导个人行为。美国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它在经济上的成功得益于它对教育的关注,尤其是对经济教育的关注。相比之下,中国在发展经济教育方面比较滞后,这将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中国应战略性地推广和普及经济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当代世界经济与教育的一体化发展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重温列宁当年关于教育经济的思想,科学地把握其教育经济的思想方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的融合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列宁关于教育经济的思想内涵,包括教育经济效果的评价与衡量,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关系,教育发展的经济条件等.列宁的教育经济思想有助于当代教育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我国现阶段表现出来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缓慢,不能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对教育的经济评价简单化有关.因此对经济教育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必须善于运用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比较研究方法,走有中国特色的科教经济一体化之路.  相似文献   

3.
为反映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测算教育与农村经济的关联度,然后利用Mincer模型计算教育对农村经济的产出弹性,最后利用复杂劳动简化系数法测算教育对农村经济的贡献率。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教育与农村经济关联度较大,仅次于资本要素;教育对农村经济的产出弹性较显著;教育对农村经济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教育培养经济人才的过程中对人性的疏离,本文重新审视并确立教育人性价值开发对教育经济价值的必要性:教育经济价值是教育外在的工具性价值,教育的人性价值是教育内在的本质性价值;教育本质决定了教育与人性是必然结合的,教育经济价值的真正实现需要发挥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构造回归模型,对广东、上海和浙江3省市自1978年至2001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3个省市教育的产出弹性都显著为正,表明了教育对经济增长不容置疑的积极作用,其中,上海市的教育产出弹性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最后,该文提出了发展广东省教育和经济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在高等院校开展经济伦理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调查分析了国内大学生经济伦理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大学生经济伦理教育的需求,认为高校应强化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建设,将经济伦理教育纳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范大学生的市场经济行为;同时,应分阶段、分情况、分重点逐步推广大学生普及经济伦理教育,扩大经济伦理教育的覆盖面,确保经济伦理教育的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的教育经济思想源于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了达到"促成国家现代化"的目的,张学良在东北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通过对张学良大力兴办教育事业、调整专业设置以培养实用型人才,注重教育经费投入,强调教育服务于地方经济等思想的探讨,以及对张学良发展东北教育事业实践的分析,探究了张学良的教育经济思想。将张学良教育经济思想及实践与现代教育经济学理论相比较,旨在表明张学良教育经济思想的超前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对已有测算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测算教育对经济影响的思路。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具体测算了2005年和2008年教育对GDP的贡献以及2005—2008年期间教育对GDP的贡献率。测算表明:教育投资需求和教育消费需求所引发的经济活动对GDP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不断扩大教育投资规模,促进全社会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才能进一步提升教育对经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将教育、经济协调发展作为灰色系统,运用灰关联度分析,对深圳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制定了反映教育、经济协调关系的指标,建立了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灰关联分析模型。定性分析了影响深圳教育、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应的数量关系,总体上表征了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关系,揭示了深圳的支柱产业、深圳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教育发展的相关性,提出增加教育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和短期的协调机制: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水平与教育生产力的发展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从短期来看,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系数为0.77%,说明经济增长水平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前期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教育生产力发展对均衡水平的偏离。从因果性分析来看,中国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经济持续增长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也能促进教育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因此,对教育生产力的发展应该给以足够的重视,应安排更多的政府财政支出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因为教育生产力发展的短期作用不够明显就忽视教育的长期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教育平等     
人从形成、发展到成熟 ,每一步都离不开教育 ,教育的程度越高 ,就越远离生物性 ,因此 ,人们如果有关于对平等的要求的话 ,那么对食物要求的平等和对教育要求的平等 ,应该是人们关于对平等的最基本要求。但由于历史的、经济的原因 ,不平等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主要表现在地区间的不平等上。社会主义为这种平等提供了可能 ,国家应当从城市和发达地区中抽出身来 ,向落后地区的教育倾斜 ,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朱镕基讲话实录》是我们了解朱镕基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朱镕基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教育的功能观、人才观和教师观等方面。他认为,教育是科技的基础;为学先为人,为学要严,为人要正;办学最核心的问题是师资。此外,他还提出了基础教育的关键问题在经费投入、吸引留学人才归国关键靠政策、经济人才培养要注重英语教学等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语言濒危和英语霸权是21世纪的基本特征之一。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与民族交流离不开对语言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母语教育是根本,外语教育服务于母语教育。保护母语与母语文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汉语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的国际势力是中国语言规划的最终目标。稳妥解决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中母语与外语的教育问题是我国语言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创新:高等教育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灵魂具有深刻的宏观背景,同时也面临极大的挑战人口迅速增长的压力;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压力;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多元文化交融与冲突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高等教育改革要突出创新,致力于创新.创新应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功能;教育创新应成为高等教育的新动力;走向世界,应成为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5.
浅析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最早倡导者之一。20世纪初,他提出了职业教育是应济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其宗旨在于"生利",其根本途径在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等职业教育思想;并进行了许多实践活动。缅怀和重温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推动继续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它已成为一种产业 ,如何搞好教育经济统计将成为统计研究的重点。本文根据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把教育引入生产函数 ,探讨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教育投入和产出如何进行衡量 ,如何将传统的投入产出理论运用于教育产业的统计核算中去 ,是我们对教育经济进行统计的关键问题。本文根据统计理论和知识经济下教育的发展特性提出了教育经济的投入与产出统计核算指标体系及评价教育效率指标体系 ,为知识经济下的教育统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生教育中把培养开展创新精神纳入其中,这是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在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社会中,作为创新主体的人必须具备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研究生的教育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树立创新的教育观念,实现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开创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的必然产物,他提出的教育救国、实用主义、大职业教育主义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思想,反映了一部分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要求,对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之洞认为 ,实业是富强之本 ,一个国家只有在先具备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之后 ,才可能强盛 ;而实业教育是根本的根本 ,一个国家只有在培养出大量自己的实业科技人才之后 ,才能不依赖于外国 ,走上独立自主的富强之路。因此 ,大力兴办近代实业和实业教育 ,应是晚清“自强求富”的根本大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 ,张之洞领导了中国近代许多重要的军事、民用工业建设 ,创办了大量的实业学堂 ,确立了实业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地位 ,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近代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农村教育问题产生的经济学本质出发,首先分析影响农村教育的需求因素,收益与成本比较;其次,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农村教育的供给因素和政府资金的效用,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经济途径:改革农村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提高农村教育需求和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