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后现代教育作为当代主要教育思潮之一,在课程和教学理念上与传统的教育有着很大区别,在课程理念上认为课程即探究过程,强调课程发展实践性;在教学方式上突出学习者的自组织,学习是一种自组织过程;在教师作用方面要创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情境,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平等的首席;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隐喻与描述,引发对话与体验;在学习方法上要求师生进行合作性规划,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参与建构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课程教学理念和学习方式及师生关系与后现代教育思想有着一致性,学习借鉴后现代教育思想能够更好地贯彻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在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中重建师生关系,开放性和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理念。后现代课程观催化传统教师角色由“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观拓展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美国后现代运动的兴起而出现的课程理论革新是对美国现代主义课程理论一次深刻的革命.多尔是后现代课程观的集大成者.论述了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并对其后现代课程观的建构基础--开放、对话、体验、自组织理念和"4R"标准进行了解读,最后揭示了其对我国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指示性”语文教育提出于2000年,与后来出现的语文新课程改革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非常一致。其主要理论基础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课程理论、对话理论、团体动力学理论、多元阅读理论和尝试错误理论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话语的社会 -历史性和对话性 ,话语者得以成为一个开放地存在于他人话语中和积极参与对话的话语者。话语者据此具有了存在性。话语者的存在性源自人的行为的社会 -历史性 ,唯一性、参与性和应分 (责任性 ) ,以及生活本质的对话性。话语者的存在性特征决定了话语者应当是平等的对话者 ,独断论的终结者和权威话语的颠覆者 ,以及真理的探索者和守望者 ,平等即成为话语者存在的前提。但平等仅是一种内在道德价值追求 ,因此它便与话语者自身的社会 -历史性因素 ,甚至意识形态等因素构成矛盾 ,故若话语者不将平等作为自觉追求 ,是否或如何使话语真正完全能在平等基础上进行 ,仍是值得语言学或超语言学 ,亦或后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知识观以存在论哲学作为立论的逻辑前提,认为知识扎根于人的生活世界,知识的终极目的是对现象世界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的探寻。知识观的后现代转变,要求语文教育正视学科特点,树立语文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念,通过不同课程类型的建构,寻求语文教育生活化拓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用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从话语的对话性角度,分析我国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认为阅读应被视为对话,一种读者与文本间的对话,阅读过程则是对话过程;一次成功的阅读应是一次成功的对话交际,是一次成功对话交际技巧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课程观主张课程的开放性、丰富性和师生平等,这对我国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实施和体育课程评价观念的转变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下的师生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它脱胎于信息化后工业社会。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整个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它强调个人选择和参与,崇尚创造性、差异性、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建构性,主张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这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研究及教育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具有典范性的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力图探讨后现代课程研究的基本特征。多尔的课程观汲取了多家思想的精华 ,并在批判传统的现代课程观的基础上有所超越。其研究为理解后现代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我国面向 2 1世纪的课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和新思维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与出版转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现代数字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即从传统阅读和现代阅读向后现代阅读方式转变。本文从十个方面概括了后现代阅读方式的主要特征。尽管后现代阅读方式具有一些负面作用,但它正在改变目前流行的出版模式,促进了出版形态从现代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转变。我们必须正视后现代阅读方式对出版转型的影响,以一种全新的出版理念应对后现代阅读方式对出版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新课标所提倡的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出发 ,探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关系 ,并提出打通三者对话路径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初中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陆续颁布,对话逐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对话引入阅读教学中,倡导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文本展开多重对话。在这多重对话活动中,应该说师生与文本对话是核心,是实现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接受美学、哲学解释学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师生与文本对话做了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论述,并提出了较为详尽的对话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后现代思潮对课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后现代的课程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在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方面都可以借鉴后现代课程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浅论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多尔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汲取了多家思想的精华,并在批判传统的现代课程观的基础上有所超越。通过介绍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图探讨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特征,为理解后现代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我国面向21世纪的课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和新思维。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教育思想,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后现代体育课程材的选择应该重视课程价值的多元化,尊重个体的价值体验,反映在体育教材的选择上,应该取长补短,避免现代体育教材内容选择与形式选择的缺点,体现后现代教育思想多元性的特点,突出教材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创新性、丰富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新课程实施的困境主要是由传统文化的束缚、现代与后现代文化的困扰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造成的,因此我们要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对现代文化选择与建构、对后现代文化探索与借鉴、对外来文化批判与改造,以推动新课程的实施,并确定新课程实施的有效范式。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课程观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基于对现代社会的反思与批判,受到现代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下构建的课程观,因迥异于现代课程观,而要求教师应适时地转变角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新的阐释,文化理念的创新性建构问题也由此在与传统、现代及后现代文化理念撞击的张力中凸显.尽管当代文化理念在与西方观念的撞击中呈现出回归意识,但不应沿袭传统文化理念的建构模式.文化理念的创新性建构应是立足于当代文化的现实土壤上,在与传统和现代的对话场域中,达到一种融通和批判性超越,生成具有当代视野的文化精神理念.  相似文献   

20.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后结构主义的叙事结构与对“存在”这一哲学命题的思考相结合。小说采用后结构主义、对话性与内结构、反复叙事等独特的叙事结构,体现了很强的修辞性表达效果,对于小说“存在”这一主题起到深刻的揭示作用。对话性与内结构将作者对“存在”的哲学思考渗透于小说之中,结构上的反复叙事进一步深化了“存在”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