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
青年理想教育是关系民族兴亡、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教育工程。从当代青年理想的主观状况和客观环境出发,应当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统一,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相统一,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社会主义观教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2.
青年理想教育是关系民族兴亡、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教育工程。从当代青年理想的主观状况和客观环境出发,应当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统一,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相统一,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社会主义观教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为基础 ,剖析了当代青年的理想、人生价值观 ,指出当代青年应以服务祖国为自己的终生理想 ,以及为实现这一理想所应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2000年8月30日是张闻天同志100周年诞辰。青年张闻天的社会政治理想、人生人格理想、爱情婚姻理想是他人生奋斗的风帆;读书求学、文学活动、社会实践是青年张闻天为理想而奋斗的主要方式;“抱正定鹄、勇往直前、不屈不挠”是青年张闻天为理想而奋斗取得积极成果的主要经验。青年张闻天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  相似文献   

5.
青年理想教育是关系民族兴亡、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教育工程。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主观环境的多元化和客观环境的复杂化决定我们必须:第一、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政治教育相统一;第二、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统一;第三、把当代青年理想教育与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传统儒家孜孜以求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和谐的独特精神及其所设定的理想人格,正以它的历史超越性而广泛影响着国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蕴含在传统儒家人格思想中的教育意涵是多方面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对青年大学生具有积极的目标导向功能;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有助于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崇尚气节的爱国情操仍然是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义以取利”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厚德载物”的伦理思想有益于促进大学生的人际和谐;“慎独”精神不失为青年大学生修身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理想人格的塑造从来都是中国人难以了却的心理情结 ,由于时代精神具有时代性、先进性、抽象性和从先锋性向社会性展开的特征 ,因此从时代精神出发塑造理想人格尤显迫切和重要。现时代的中国 ,无论是时代特征还是青年自身 ,都迫切要求青年从时代精神出发 ,探索新的理想人格塑造之路。  相似文献   

8.
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冲击是引起当代青年价值观嬗变的根本社会原因 ;价值取向多元化、思维方式多样化和价值理念丰富化是当代青年价值观嬗变的具体表现 ;面向新世纪 ,当代青年在实现自我的过程中 ,出现了更加实务的判断标准和理想现实化的趋向 ,又由于当代青年不断地调适自身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因而 ,他们的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之间的互动、趋近与整合的态势亦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理想问题都是重大问题。当代大学生的理想现状不尽人意,高校理想教育存在不足,这就需要对理想进行剖析,揭示理想和理想教育的内涵、作用和特点,提高当代大学生理想教育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哲学中,孟子的理想人格理论极具影响力.他不仅提出了人的理想人格目标及其内在根据,而且还提出了实现人格目标的具体途径,从而建构了中国古代完整的理想人格理论体系.其理论表现出了对人自身的深切关注,对人的意义、价值的深入思考,对人格尊严的高度重视和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探析这一理论无疑会给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建设特别是当代青年人格教育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理想世界的构想,源于战争年代的成功经验和中国自古以来关于"大同世界"的各种设想,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并非完全准确的预测.由于受历史和认识的局限,这种构想背离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中国的客观实际,因而最终陷入空想之中,但毛泽东却对理想社会的实现充满信心,并付诸实践,结果一再受挫.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不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最终酿成了十年内乱.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角色是指城市在城市网络中所处的地位。城市人对城市发展具有角色期待的心理,合理的角色期待要符合城市的客观条件,要得到主导城市发展的城市人群的认可,特别是决策者的认可。城市间存在着角色的冲突与竞争,要减少不利的城市角色冲突,就要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加强城市间协作,实现角色互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合理认知城市角色,在规划目标的制定上要实现从理想城市到健康城市的转变。所谓健康城市,就是以满足城市人的快乐原则为出发点,将城市的自由度、舒适度、宜居性作为规划的目标,既要实现城市客观存在的有序协调发展,也要满足城市人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3.
译者的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使译文的思想内容、文体风格乃至读者感受等诸方面与原文完全一致。然而优秀的译文仍然给译者风格留有存在的空间和价值。译者应该在不影响原作思想内容和整体文风的前提下 ,各显风采 ,自成一派 ,以增添译文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文学中的“乌托邦”理想,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丰富多彩,其共同特点,一是站在社会现实的对立面,从与社会现状相反的方向去构想,表现出鲜明的对社会现实不满的情绪。其二,这些理想中的社会,不是从国家的政治法律、行政组织等方面去设想,而是与之相反,是没有王治的“无为”世界,那里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追求一种自然无为、和平安逸、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其三,这些理想的设计,皆重在道德的建树,而且是以鲜明的复古思想为指导,提倡远古的道德文明,追求返朴归真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15.
研究理想和研究理想教育,都要把握理想的形成过程。把握理想的形成过程,遵循理想形成过程的规律特点,才能使理想教育收到理想的效果。理想的形成表现为如下三个过程:理想的形成是生理和心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理想的形成是由外在的社会需要向内在自我需要的转化过程;理想的形成是由模糊到清晰的价值明确过程。理想形成的过程,呈现的特点是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社会需要的转化、价值追求的明晰过程。这些特点带有规律性,对于认识理想的形成过程以及根据特点规律进行有效的理想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小康社会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得小康社会的理想逐渐成为可实现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产生变革:价值追求从物质生活型向精神生活型转变;休闲消费方式从节约、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生活样态从封闭、庸俗、单调型向开放、文明、丰富型转变。这种变革带来的必然是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生命质量的全方位释放,内动力来自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渴望与人本价值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中的审美艺术观是一种主足于人,以人为核心的精神。它体现了一种审美艺术和与人紧密联系的人文观念,是一种以关怀人为终极目的的人文理想。同时,《论语》美学思想揭示了艺术创造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对艺术性和艺术规律的追求,体现了对艺术理想的追求,是一种超越现实与人生的艺术回归。《论语》中的美学精神在儒家美学中的地位是非常突出的,是奠基性的,它应该成为我们建构现代中国美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大同小康"之社会理想,其间经历了艰难的探索.邓小平在1979年首次提出"小康"奋斗目标后,具体阐述了小康社会的内涵,描绘出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应当是一个比较富裕相对平衡更加和谐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深化了小康社会的历史主题,拓展了小康社会的历史概念和当代内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梦”的提出,不仅继承了中国的传统理想,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还指明了中国未来奋斗的目标,具有理想的特征与意蕴。“中国梦”一经提出,瞬间就成为当下媒体聚焦和百姓热议的话题,同时也释放出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中国梦”虽对共同理想进行了话语转换,但两者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它的实现离不开实干兴邦的工作作风,离不开敢于创新的实践精神,也离不开执着追求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种审美活动,译者以其固有的审美意识对原文进行审美认识,然后将审美认识的结果转化为译文,这就是审美再现.广告为了加强表达效果,渲染产品的功能,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为了确保广告语言艺术和广告语篇风格的再现,译者将使用何种方法再现英语广告的修辞特征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