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9年开始,相亲节目就成为了中国电视节目创作的热点。电视节目相亲热潮与社会的进步、媒介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的改变息息相关。纵观现今国内各级电视媒体,电视相亲节目至少有40多档,而这些节目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相似的节目服务功能、共同的国外类型节目引进、相通的真人秀节目形式等。在激烈的竞争中,这些内容相近、形式类似的相亲节目究竟该如何寻找到突围之路,通过对几个热播相亲节目的横向比较,总结剖析了相亲节目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明晰节目定位与提升制作水准。  相似文献   

2.
电视相亲节目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的新形式,得到了受众的青睐。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入手,运用马莱兹克系统模式分析电视相亲节目热播的原因,并分析此类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价值观导向。  相似文献   

3.
电视相亲节目因为新颖的节目定位、精心的策划和包装等原因一夜走红,但是这些以收视率为至高追求的相亲节目,却泛滥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从而对节目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相亲类电视节目需要重塑正确的传播价值取向,主管部门应强化对电视节目的监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为未婚男女提供电视相亲平台的节目类型,电视相亲节目不仅创造了收视奇迹,为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提供配对成功的良机,而且在中国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还延伸到婚恋观念、个人价值、人际交往、家庭关系等话题,甚至涉及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成为中国电视文化50多年来的一个较有特色的节目类型。在一种比较研究的视野下,结合历史研究、作品研究、类型研究、文化研究等方式,研寻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同质化与异质性,从而透析它们在产品定位、叙事规则、营销手段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同质化倾向与差异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当前电视相亲节目分别从女审男的对视格局、女嘉宾主动大胆的表达、女性形象的多元化三个方面为我们打造了一幅新型的性别关系图景--"女性当道".然而,最终决定权的男性归属、女性言语中表现出的对男 性的依附、非常规形象女性相亲的低成功率却说明这依然是个"男权当道"的社会.究其实,一方面相亲节目偏重于娱乐性使其有意打造"女性当道...  相似文献   

6.
作为电视媒介与传统相亲的融合,电视相亲节目自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之上就一直备受关注。在经历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婚介为主的试水期以及新旧世纪交替以综艺娱乐为主的探索期之后,以2010年《非诚勿扰》为标志的繁荣期到来,一时间各种相亲节目充斥荧屏。热闹背后,电视相亲节目也需要从发展的历程中追寻,在比较中发现“同”与“不同”之处,并从同质化与特征化的比较中得出保持长久生命力和维持较高收视率的发展之路,即不仅要克服盲目同质化的问题,还需要不断提升节目质量,并坚守内蕴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7.
电视相亲节目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及建设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影响大学生恋爱观的网素越来越多。文中以当今最热门的相亲节目为例来分析大学生的恋爱观,从节目的特点人手分析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探讨解决的方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希望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和谐环境的建立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山峰 《今日南国》2010,(10):46-47
爱情是永恒的,卑劣的欲望并不是爱情。近来相亲节目的风行以及近日广电总局对其做出的整顿,恰恰说明了这一点:之所以风行,来自人们对爱情始终怀有的美好向往;之所以整顿,则因为一些节目往往以爱情之“诚”的名义,搭建充斥低俗欲望的“非诚”秀场。  相似文献   

9.
细数目前国内各类型的电视相亲栏目,大大小小不下20个,各电视台为了保证收视率,都挖空心思大做文章,力争在同质化的现状中突出其特色。以目前最具人气的相亲栏目《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为研究对象,从栏目包装、模式、主持人和嘉宾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它们的同与异,进而肯定电视相亲节目同质化中的差异性竞争策略,认为这是电视相亲节目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石武 《新天地》2013,(1):23
退休以后,我开始追寻自己晚年生活的幸福——找一个老伴。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相亲网,太过虚幻;婚介所,办卡要钱;公园相亲,少人问津。正巧某电视台有个"电视相亲"节目,这档节目比较侧重中老年人,因此我也误打误撞地报名了,还参加了两次。那天,我收看完当天的节目,其中有一位女士特别令我动心。我  相似文献   

11.
最近和韩国情感达人金小姐两人坐镇相亲节目,感触良多。像我这种没有机会参与正式相亲的人,近距离接触到了相亲第一线。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有那么多男人相亲会接连失败。  相似文献   

12.
电视相亲类节目席卷荧屏,形成一股热潮,以文质观这种文论观点来看待此现象,观众的质疑、批评、谩骂,原因在于此类相亲节目过度包装、策划、炒作,而忽视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内涵,娱乐教育服务功能,可以说是文胜于质。本文欲对《论语》中孔子"文质观"略作梳理,并且通过其之精髓来推进电视节目的良性发展及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大众文化的背景下,电视节目尤其是综艺节目中的相亲类节目"娱乐化"特征被不断地凸显和强化。一方面,谈婚论嫁本应该是男女双方之间很私密的一件事,但是当下的电视相亲节目的火热已经将这件极为私密的事导演成一件可以公开的、全民参与的文化套餐,这为许多"文化精英论者"所诟病;另一方面,面对当下的文化市场,很多电视相亲节目,如《非诚勿扰》就是用娱乐的精神去关照现实,即使背后有商业利益,但是不可否认它也起到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所以对于这一问题应该辩证看待。  相似文献   

14.
婚恋问题一直是学校和社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在网络信息快速崛起的今天,电视传媒顺势所打造出的《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以最为热门的《非诚勿扰》节目为例,从节目的特点入手,分析电视相亲类节目对90后大学生婚恋观成长的影响,继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以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和谐环境及社会媒体环境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非诚勿扰》等节目的持续热播,一种新的相亲形式——电视相亲,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电视相亲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迫于压力,不得不去相亲;摆脱心理不适,自愿相亲;电视相亲是手段之一等。根据电视相亲热的现状和原因,可以从调整心态,心理健康;拓宽交际,增加机会;理性看待,变更标准;对于现状,平常心看待等方面,理性地看待电视相亲热。  相似文献   

16.
电视相亲类节目在提供“相亲交友机会”和“娱乐消费”的同时,也从栏目设置和剪辑上传递出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性别理念。采用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对舞台影像设置和节目流程的分析,探析电视相亲类节目的性别关系定位和对女性形象的媒介塑造,指出相亲类电视节目在看似女性把握话语权和选择权的背后,传递的依旧是对传统“男权中心”观念的妥协和依附。以男性为话语权力中心,对女性的窥看、“筛选”与“刻板印象”塑造,以及女性群体以展示容貌身体来吸引或等候“白马王子”救赎的心态,通过娱乐至上的节目方式传递出来,在包括众多女性在内的收视群体中得以潜移默化,形成女性主体意识的集体“陷落”。  相似文献   

17.
相亲狂想曲     
城市中,一个大龄男女青年如尚处于单身行列,势必会急坏身边一群人。来自家中二老的高压政策、身边好友苦口婆心的相劝、周遭同事不解的眼神,相亲就成了他们解决婚姻问题最好的途径。他们长期奋战在相亲前线,屡相屡败下渐成相亲界达人。套用一句话,那就是:"生命不息,相亲不止"。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国庆假期中,总是有那么一拨人或情愿或被迫地继续相亲的战斗。不管结果如何,总归是给自己一个机会,给身边的人一些慰籍。  相似文献   

18.
直播相亲     
何礼仁 《社区》2011,(14):54
同事大明爱上了微博,他上班上微博,下班也上微博,吃饭时玩微博,即使去卫生间也要带着手机看微博。前几天陈姐为大明介绍了一个女孩蕾蕾,她是个小白领,大明对这次相亲充满期待,说要在他的微博上直播这次相亲。大明相亲那天,我进了他的微博,很  相似文献   

19.
聚餐相亲     
郝光云 《可乐》2008,(1):55-55
娟一大早打来电话,叫我晚上去她家聚会。我问都有什么人,娟说:"你先别问,来了便知。"下班后,我如约而至。屋子里已有五人。互相介绍后,娟宣布主题:相亲。我一脸愕然。娟搞的是聚餐相亲,已经好几次了,只是我平日较忙,和朋友联系少,一无所知。娟的聚餐相亲地点都定在她家,每周一次。不管是同学的同学,还是朋友的朋友,只要是单身,娟统统给他们拉媒,每次都成功好几对,成功率直线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一直对相亲这件事有抵触,觉得这种类似“拉郎配”的形式,要么枯燥单调。要么尴尬无聊,所以一直拒绝接受。直到那次被女友拉去陪她相亲后,我才知道我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