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游的战略思想史美珩陆游(公元1125年-1210年)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这为大家所公认.但有时他自称是战略家,对此后人多不敢苟同。如朱东润先生在《陆游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序言里一开头就说:"有时他自认为是战略家,这一点还没有得到证实"。迄...  相似文献   

2.
晚宋江湖诗派取法晚唐,晚唐体卷土重来。杨万里倡导的"晚唐异味",经姜夔、四灵转接传承,逐渐凝定为江湖诗派的诗学取向。他们以晚唐济江西,带有诗风变革的明确意识,却走向了师法晚唐贾岛、姚合等几位中小诗人,呈现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狭深取向。有鉴于此,江湖大家戴复古倡导效法陆游,江湖诗宗刘克庄在肯定杨万里的同时,亦刻意倡导取法陆游。戴、刘借鉴吕本中矫正江西诗学"以苏济黄"的诗学模式,倡导"以陆济杨",希图以陆诗的深广社会现实内容来补济晚唐体内容的贫乏单调,以陆诗悲健雄浑的艺术风格来矫正晚唐体诗境的琐屑纤微。这样允当的诗学引导,使得江湖诗派于晚宋独领风骚数十年。  相似文献   

3.
晚唐著名诗人和诗论家司空图的诗歌深受中唐诗人张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清新雅正的风格、闲适淡雅的情趣、平易淡远的韵味等几方面,这种学习使司空图诗歌不同于晚唐诗坛主流风格,成为"不类衰末"的亮色。  相似文献   

4.
从阐释学的角度对南宋中后期"去意尚味"的诗学取向进行分析,认为这是对北宋尚意阐释学的一种深刻反思与振拨。"去意尚味"的诗学阐释滥觞于南北朝,而又与南宋中后期诗歌创作取法晚唐"韵味"的倾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周密是宋末元初的著名作家。历代对其词、笔记的研究较多,而对他的诗歌则涉猎甚少。自钱钟书先生将之归入"晚唐体"以来,学界普遍的评价偏低。但若以周密诗歌创作的文本为文献基础,从周密的诗学观点及其诗歌创作的渊源、体裁、题材、风格等五个层面与"晚唐体"加以对比探讨,均可证明二者相去甚远,周密诗歌绝非"晚唐体"所能束缚,自有其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许浑是晚唐著名诗人,在后世有较大影响。其中,对两宋诗人影响尤大。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字法句法。二是章法结构。三是审美情趣。研究表明,北宋的林逋、王安石、寇准,南宋的陆游以及周弼、曾极、陈允平等江湖诗人,成就和影响都不容小视,他们的若干作品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对许浑诗歌的学习与模仿。许浑对两宋诗人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7.
张志和《渔歌子》所咏西塞山的属地问题,历来争论较多。陆游《入蜀记》认为是在湖北黄石,并非臆测之词。沿着这条线索,我们可以展开系列考证。张志和最初是浪迹楚地,经过西塞山,同时代陈少游的有关记述可以证明。晚唐罗隐、北宋苏轼及其门人对西塞山的唱和,也表明其真实属地。西塞山被挪至浙江湖州,主要始于南宋吴兴籍名臣倪思。在江南文化优越感驱使下,一些文人和方志纷纷附和。  相似文献   

8.
关于《钗头凤·红酥手》,宋人笔记均认为是陆游写给前妻的,因无正史记载,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被他人演绎。后世或肯定笔记的说法,或认为词乃赠妓之作。无如何,陆游始终是故事的主角。本文旨在分析《钗头凤》故事中陆游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格卑气弱"是古人从风格上对晚唐诗进行整体性批评时惯用的词语,即格调不高而有衰陋之气。虽然对于这一批评,后代独具慧眼的诗人及文论家多有拨正,但却依然停留在对晚唐诗歌创作的审美价值及意境的肯定上,而很少论及晚唐诗人在亡国前夕,生发出的对家国的热爱、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满含民胞物与精神的人文情怀。作为晚唐的一代词臣,吴融有大量咏物诗传世。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正是借用这种貌似琐碎的体裁,吴融细腻地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与大自然物象的"静中相对",传达出百代之下读来犹使人们为之动容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0.
崇高作为一种美学范畴,无论是在自然界、社会生活还是艺术中,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精神人格的崇高显现和象征,是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在超越客体的艰难搏击中表现的人格力量和宽广胸怀。许浑是晚唐时期的主要诗人之一,与李商隐、杜牧、温庭筠一起被称为"晚唐铮铮者",其诗歌在当时尤为杜牧、韦庄所推崇,陆游也称之为"晚唐之杰作",其诗歌饱含着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并创造出雄浑浩大的崇高意象,洋溢着激昂慷慨的旋律,表现出了强烈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1.
任职巴东的两年多时间,是寇准诗歌创作生涯的一个最重要的阶段。从数量上看,这一时期的诗作几乎占到了现存全部寇诗的60%;从内容上看,思念故乡,叹恨羁旅,在仕与隐之间徘徊不定是寇准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主题;而从写作风格看,其诗中透露出的"苦吟"的创作精神、五律的体裁取向以及对于冷寒萧索意境意象的热衷,都鲜明地体现出了宋初"晚唐体"诗风的特点。总的来说,巴东诗风可以用"凄凉萧飒"来概括,这契合了寇准"晚唐体"代表诗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2.
千百年来,不同时代的读者均被陆游持久热烈的爱国情怀所感染。本文认为,军事意象是陆游爱国情怀在其诗中的集中体现。而"剑"意象既寄托着陆游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又蕴涵着诗人壮志难酬的失意落拓。  相似文献   

13.
伍联群 《南都学坛》2007,27(6):67-70
一般认为陆游入蜀是为了实现其报国的理想,但他实际上是为求官和逐禄而来到夔州。他任职夔州通判,地位并不低微,生活也无忧虑,但却时刻充满忧愁苦闷的情绪。夔州时期的陆游也并非是慷慨激昂的志士形象。观照陆游在夔州的整个时期,他始终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夔州恶劣的地理环境给陆游带来身体上的痛苦;二是夔州落后的人文环境给陆游带来精神上的哀愁;三是政治上的斗争给陆游带来的压抑和伤感。  相似文献   

14.
对宋诗的批评,元氏从"风雅正体"着眼;严氏从"别材别趣"着眼。关于纠正江西派"资书以为诗"弊端的措施,元氏主张开阔视野,写真景,咏真情;严氏主张学习盛唐诗歌,重在"兴趣"。在宗唐方面,元氏不分时段,继承面广,侧重于表达的内容,对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多选中、晚唐诗也予肯定,对韩愈诗推奖甚力;严氏划分时段,独推盛唐,侧重于内容的表达,对王安石诗选、韩愈诗作极为不满。  相似文献   

15.
宋代著名大诗人陆游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故乡山阴度过的,他的大部分诗歌也是在山阴创作的,这些诗歌带有浓郁的乡土风情。本文具体分析了陆游诗歌创作中这一前人较少注意的方面。作者认为,陆游对故乡山水无比热爱,对父老乡亲有着深厚的感情,家乡的田园生活,是陆游诗歌创作的源头活水;以饱蘸情感的笔触详尽地描绘家乡地理和人物风俗之美,尽情抒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是陆游晚年诗歌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晚唐诗人郑谷以《鹧鸪》诗得"郑鹧鸪"之美称,而后人对此诗却颇有微辞。现将此诗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中,从咏物诗发展的角度考察,认为此诗的部分诗句已符合禁体物的要求,体现了从体物向禁体物的过渡,同时诗人还运用了不代题字的技巧和工整的律诗形式,这三方面是诗人能够凭此诗在当时的诗坛上获得声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陆游的籍贯,《宋史》本传有明确记载:“越州山阴人”。陆游在文章中也每每以“山阴陆某“山阴陆某务观”自称。这似乎早有定论,无须置疑。但是,根据现在对籍贯的看法,通观陆游的家世,考索一下还是必要的。认为陆游是山阴人的,主要依据他的祖上世居山阴鲁墟(按,鲁墟在绍兴市西北十五里,宋时属山阴县)。陆游在《渭南文  相似文献   

18.
陆游对杜甫非常推崇,他诗中化用了大量杜甫诗,陆游是宋代诗人中使用杜甫诗典故最多的诗人。陆游精心安排对仗,他诗中的当句对和具有"时空并驭"特征的对仗,可以看作杜甫以来精心锤炼语言的传统所产生的影响。陆游的一些五七言诗也直接学习和模仿了杜甫诗。尽管如此,陆游诗总体上和杜甫诗并不相似,杜甫诗之苍茫深厚尤陆游所不能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就陆游“初仕瑞安”与邹志方先生商榷,从陆游初仕前的行踪,瑞安志籍记载,陆游本人的诗作笔记及有关陆游的传记等文史资料考察,认为陆游并没有担任过瑞安主簿.  相似文献   

20.
杜牧的诗歌具体而鲜明地体现了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可以说,一部《樊川诗集》就是对儒家思想核心"仁"的艺术阐释。具体表现为挚爱亲人、诚信友朋、关爱女性、关心百姓。这种由己及人的大爱对于生活在晚唐的诗人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这种大爱成就了杜牧的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