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不纯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间的紧张关系源于理论对不纯正不作为犯规范结构认知上的错谬.不纯正不作为犯既违反了禁止性规范也违反了命令性规范,禁止性规范是就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一犯罪行为整体而言,而命令性规范只是就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一实体定在行为的某一组成部分而言,二者分属不同层级;在规范内容上,前者系刑事法律义务,而后者则是刑事法律义务之外的法律义务;处罚不纯正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原则间的紧张关系将因此而消解.  相似文献   

2.
实质法义务说从刑法的独立性入手,开启了从实定法以外的角度探求处罚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根据的方向,为不真正不作为犯理论研究的独立化和实质化倾向奠定了基础.保证人说借助"保证人地位"这一概念,一方面将作为义务纳入构成要件之中,克服了实质法义务说在体系上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又坚持并发展了不作为理论的实质化运动.保证人说并不是扩充原有的形式义务,而是从实质意义上重新树立作为义务的根据.发展能够统一解释所有保证人地位的实质法理根据,再就此根据演绎出具体规则,确定保证人义务的边界,是不真正不作为犯的理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犯与帮助犯的区分标准是不作为共犯理论的关键问题,中外理论界学说林林总总、纷争不断,主观说有恶意说及利益说,客观说有形式要件说及行为支配说等。义务犯通过区分积极义务(即"团结义务")和消极义务(即"不得伤害他人"),将犯罪区分为义务犯和支配犯,二者正犯标准分别为义务违反和行为支配。义务犯通过消解不作为犯在刑法中的体系性地位,实现了犯罪从存在论到规范论再到机能论的跨越,对反思不作为共犯现有理论、实现刑法助力主流道德、推进社会共同体建设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与不作为划分常常存在困难,在案件中涉及多个行为时,应该依据具体情况来区分.第一,前一不合法作为行为启动了因果链,后一行为是不作为,并构成侵权,则按后一行为定性.第二,前一行为是作为,后来存在不作为的情况,作为和不作为都导致赔偿责任的,则事后的不作为被先前的作为所吸收.第三种为在前的作为是合法,而在后的不作为是不法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作为既然是违法的,那么被告理所当然负有作为义务.通过这些方法,对不作为侵权行为进行划分,有利于侵权行为法的适用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回溯我国社会发展的模式,"公平与效率"的失衡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之一.因此,尽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主体"参与建设的过程,但政府作为核心主体,既要承担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又必须正确定位自身的角色,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上要由以往的有所偏重转向强调二者并重,明确政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为与不作为.  相似文献   

6.
法益概念与多元的保护法益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益概念是作为社会的实在概念的“利益”与作为法的评价概念的“法的要保护性”相结合的产物,它能够发挥犯罪说明的机能、犯罪构成的机能、犯罪界限的机能、犯罪分类的机能和犯罪定数的机能等。历来的学说都是将一个刑法法规中只存在一个保护法益作为当然的前提,实际上在一个刑法法规中存在着复数的法益并存的情况,即,存在着复数的法益以“对等关系”或者“优劣关系”相结合的重叠并存形态和复数的保护法益并列且相互分离的并列并存形态。  相似文献   

7.
准物权与用益物权的区别及其立法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物权与用益物权存在较大的区别。准物权由行政许可而取得,其客体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准物权上负有较多的公法上的义务,一般不能自由转让,准物权的行使一般不以对物的占有为必要;而用益物权由所有权权能分离所得,其客体为确定的不动产,同时用益物权上无太多的公法上的义务,可依法自由转让,用益物权的行使以对物的占有为必要。准物权的物权效力不同与用益物权的物权效力。准物权在民法典中如何规定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意见,分别为原则规定说、不予规定说和具体规定说。文章认为与其将准物权的内容拆散,不如将其在各自的特别法中统一规定,而只在民法典上作原则性的规定,因此同意原则规定说。  相似文献   

8.
王钢 《浙江社会科学》2020,(4):37-46+156
法益概念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实证主义的法益概念未能揭示犯罪的本质,不宜采纳。从前实定的法益概念出发,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故应基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对法益进行定义。将法益界定为社会利益、文化价值、道德秩序或宪法价值的见解以及我国传统的社会关系说均不能妥当阐释"社会危害"的内涵。根据社会系统理论,社会危害性是指社会系统的失效,而刑法的任务正是在于通过保护法益维持社会系统的存续。与此相应,法益应当是指社会共同生活的必要外在条件。社会危害性理论有助于实现法益概念的刑事政策机能,但无法替代法益概念的解释论机能。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安全风险指向已经完成了从系统安全到数据安全的转变,《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前置法也实现了对数据安全法益的内涵建构,由此框定了刑法数据犯罪体系的基本范畴。数据安全法益在数字经济时代地位的提升,推动了数据犯罪从计算机犯罪和信息犯罪体系的剥离。为更好地回应数字经济管控风险的需求,刑法应摒弃财产犯罪的保护路径,建立数据犯罪的双层次构造体系。在数据类型的横轴上,要将特定类型的数据保护扩展为一般类型的数据保护;在行为类型的纵轴上,要将保护数据局部生命周期的行为类型扩展为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保障,同时建立数据过失与数据故意并存的双重罪过模式。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认为法应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印法的价值层面和工具层面.法的价值层面是指法的价值规定性、普遍规范性及司法适用性.而法的工具层面则是指法在价值层面导引下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中"法"的表现形式,而其它各种形式的红头文件都不成为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党及党的代表组成的各级委员会毋庸置疑地成为依法执政的主体。依法执政的对象是国家政权。依法执政的依据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是依法执政的核心和灵魂。依法执政是一种执政的体制,包括一系列的原则与制度。依法执政的前提是依法治党。依法执政的关键是处理好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表明,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保民  李霞 《学术研究》2002,(12):84-86
法律起草风格是一种在立法过程中所遵循的,旨在促使立法臻于科学化的方法和技术。本文比较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两大法系法律起草风格的差别并进行了成因分析,指出了两种法律起草风格各自的优缺点,最后分析了风格选择上的两难困境,并特别强调法律起草风格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方法问题,它还产生于并体现了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政治法律制度和价值理念,影响着所立之法的民族适宜性、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谢晖 《文史哲》2002,1(1):142-149
逻辑连贯性、解释“合法性”、对象整合性和意义关切性分别关联着部门法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本体论”和“价值论”。部门法法哲学的长成以对部门法合法性问题的反思为起点,以对这种反思结果的系统化的思维加工为结局。  相似文献   

16.
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的能力,是我党执政多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党的执政为民宗旨的必备条件,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谭玲 《学术研究》2003,(8):94-97
产品责任以产品存有缺陷为前提。而我国《产品质量法》关于缺陷的界定有两个标准,一是具有“不合理危险”,二是“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这种双重标准在理论上和实务中的效绩,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法治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其力量是巨大的.其作用原理体现为法的作用、法治的作用及法治文化的作用三个层面,分别对应着"书本中的法"、"运行中的法"与"生活中的法"等法治文化运行的"三步曲"."三步曲"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外到内.法治文化对于人们思维方式的作用特性主要表现为隐蔽而非公开性、彻底而非肤浅性、持续而非短暂性、曲折而非顺利性、感染而非无情性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反垄断法中经营者集中审查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营者集中审查是我国反垄断法中反垄断审查的重要制度。通过对2009年我国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案以及所涉及的经营者集中审查制度的实体和程序方面的合法性分析,反映出我国反垄断审查制度在相关市场的界定、经营者集中申报资格、程序的细化、调查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建议完善的方面包括:以不同行业来定明经营者集中不同申报标准;强化基本控制标准的指引性,在实施条例或指南中细化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在判断是否会严重妨碍有效竞争时应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因素;以20%-35%作为我国界定市场份额的安全港标准来考虑市场份额及对市场的控制力;以市场份额标准为主,辅以HHI标准并结合其他因素来计算市场集中度;还应从是否对其他经营者造成人为壁垒,是否增加其他经营者的沉没成本,集中后的技术优势是否成为妨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重要因素来考量。  相似文献   

20.
论行政程序法的效率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珍愚  王颖敏 《学术界》2001,(2):199-204
行政程序法的效率功能对提高行政实效,实现我国行政法治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制约效率功能发挥作用的因素,如立法欠缺、外部支持乏力等,论述了充分实现效率功能的综合条件,包括外部法律环境的改善、行政机关各司其职及行政程序法的进一步合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