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世界遗产保护的基本思想为依据,在系统研究分析我国遗产保护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陕西大遗址保护工作的实践,认真思考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面临的诸多方面问题,提出了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应坚持大遗址保护是根本,理念是关键,管理是核心,发展在创新,共享是目的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大遗址是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现时重要"物化载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资源。大遗址系统是大遗址保护的对象,由大遗址本体系统、大遗址保护系统和大遗址人地关系系统构成;大遗址保护理论包括价值论、文化记忆论等基础理论和针对大遗址调查、评估、规划设计等的专题理论;大遗址保护方法包括基础理论探讨方法、空间技术分析方法等基础研究方法和针对价值评估、规划设计等的专题研究方法;大遗址保护研究的核心是大遗址系统及大遗址本体系统、大遗址保护系统、大遗址人地关系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相关内容体系。构建符合国情的大遗址保护理论方法与研究框架体系,有助于推进我国大遗址保护研究与实践的科学化和系统化,为我国大遗址保护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3.
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国家历来重视大遗址的保护工作,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大遗址保护与周边经济发展存在着矛盾。如何实现大遗址保护与周边经济发展和谐共赢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我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从三个方面对大遗址保护与周边经济发展的途径进行探索,希望从保护和发展的对立中找到平衡点,实现遗址保护与周边经济发展新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遗址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我国古代文明史史迹的主体。本文剖析了国内外关于大遗址的内涵界定与价值评析,介绍了国外发达国家在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方面的最新实践经验,对国内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模式进行了系统综述,并提出了今后我国大遗址保护与利用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遗址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遗址保护是我国当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议题,相关保护规划的认识、方法、理论不完全成熟,当前大遗址保护研究在取得一定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大遗址保护现状,分析保护思想理念与保护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战略角度提出理念、方法、制度等对策建议,目的是希望避免大遗址保护走不必要的弯路。  相似文献   

6.
大遗址是构成中华文明史史迹的主体。大遗址展示是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传承实现的主要途径。由于我国大遗址展示理念方法研究的欠缺和传统的保护思维,在大遗址保护规划中主要以静态的、单一的针对遗迹本体的保护性的展示为主,在实践中不能真正表达出我国大遗址的文化内涵,实现大遗址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以秦雍城为例,在深入分析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结合遗址实际,从保护展示的理念、目标、对象、方式方法、保护展示的布局及功能主题等角度对秦雍城遗址保护展示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推进大遗址保护展示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7.
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以楚纪南城遗址为核心,同时涵盖八岭山、熊家冢、雨台山、天星观、马山、纪山、青山等古墓群和龙湾遗址,是以楚文化为核心内涵的大型遗址保护区域.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需要科学利用、科学管理、科学研究,积极探索创新保护模式;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支持;遗址开发与惠及民生的协同,促进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民生改善的统筹协调.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刑事法律体系,这对于保护智力成果所有者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增强我国国际竞争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实践历史较短,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理论研究还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证据收集问题研究较少.结合司法实践,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主要技巧、证据链条的构造等方面作一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相关领域的重要文献以及专家学者访谈,从建构主义的研究范式出发,对大遗址综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建构了适用于分析大遗址保护与旅游利用各类型模式的解释框架,即“CAFFE模型”。该模型将大遗址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地板块作为整体考虑对象,分圈层、分层级地对保护与旅游利用的各影响要素进行了深入解读,提炼出原真性、功能性、适用性、可行性与体验性共五个可量化的决定因素构成的概念图,从理论层面为大遗址旅游地的综合保护与旅游利用提供了基础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遗址保护的现状、问题及政策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大遗址是我国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的主体,是中华文明曾经高度发达并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历史见证。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往往是大遗址遭受破坏的高危险期。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中,如何保护好大遗址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工程信息的长期安全保存和可靠调用过程中,存在着信息和其使用系统之间的兼容问题和对信息定期检查、移存、转化的时间和效率问题。目前国内外对这两类问题还没有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技术。介绍了“六度分离”现象和经典的小世界网络模型,提出了WWW模型的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维网中任意两个网页间链接路径的搜索算法和计算万维网的特征路径长度,借此验证万维网具有小世界效应,为解决大量级和分散性信息的管理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名人故居的利用工作也正在加强。虽然北方城市与南方城市之间存在差异,但是,总体上目前我国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研究显得比较薄弱。把国内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情况及主要做法与国外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发现我国名人故居保护和利用面临着以下共性问题:1)使用功能单一;2)经费不足;3)管理混乱,缺乏适用的管理办法。建议借鉴国外经验采取以下措施:1)采用灵活、多样的利用方式;2)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3)尽快确定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争论不休,一派主张规模化农业;另一派坚持小农农业;还有人提出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农业道路。本文综述了三种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势与要求,指出了评价农业发展方式的三大标准是农业生产率、劳动力转移和资源利用率。但目前对于农业生产率的衡量没有统一标准,也没将资源利用率纳入其中,同时还对劳动力转移现实的地区差异缺少关注,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是后续研究中需要解答的问题。最后,本文强调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认识是极为复杂的事情,需要极为谨慎。农业现代化也许并非单一路径,但基本方向是绿色农业道路,要将产品、生态和资源安全与提高综合效益并满足普通大众需求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4.
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现状及趋势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子政务(E-government)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焦点。在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大规模展开的同时,为其提供理论指导的电子政务研究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不断的进展。本文在对国内电子政务研究的整体特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当前研究的主要理论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北京旧城区各级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现状不尽如人意。采用对应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了研究,整体来看,北京市各级名人故居保护与利用中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保护资金与主管部门;其次是保护手段、利用方式。界定和评审名人故居的机构、开放情况;再次是政策法规、宣传渠道;最后是故居及设备维护责任者。  相似文献   

16.
遗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既具文化传承意义,又富经济社会价值。在分析我国遗址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指明保护利用蚌埠地区遗址文化遗产的总体思路及具体路径,为其他同类地区遗址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资鉴。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课程研究领域存在着一个重大缺失———忽视课程管理研究,这一缺失不仅影响了课程理论的发展,而且也影响了课程改革实践的质量。事实上,学校课程管理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因而成为当前教育中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这一研究领域的展开首先需要搞清其基本的概念、特点以及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直接互连结构DIN应用到数据交换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数据交换应用特性,对DIN中的吞吐量、时延、路由算法和死锁解决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DIN中的理想吞吐量与结构规模的倒数成正比。把DIN应用到数据交换结构中,源路由表技术和最短路径算法更适合,采用死锁恢复机制能更好的利用系统资源。  相似文献   

19.
大陆法系行为保全制度由来已久,程序设置较为完备。而中国当下的行为保全制度尚在探索阶段,无论是立法体例还是审查程序,大陆法系的学理研究与立法实践均可资借鉴。新近颁行的《民事诉讼法》中行为保全程序的立法体例虽是当下较优的选择,但在程序启动、保全对象确定、行为保全方式的选取乃至保全竞合等方面都仍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同时,立足诉讼环境的现实需要,中国应当确立行为保全非讼化的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论文将怀旧视为一种集体事件和文化景观,由于历史街区在现代城市中代表传统的力量,因而文章从历史街区的怀旧这个侧面引出当代中国城市美学的现代性问题.论文首先回顾了历史街区保护的制度化过程,然后深入分析了当代中国城市历史街区的命运抉择,指出由于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仿古建筑的大量臆造以及保护理论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当前我们对城市美学现代性的认识进入到一种误区,在规划思想的转变尚未完成、理性异化和感性迷失的状态下,历史街区的保护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最后,文章认为当代中国城市美学的现代性应转向对人的关注,提出历史街区的保护要回归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在此基础上构筑新的城市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