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红楼梦》的思想“核心”和“精华”,是曹雪芹认识和批判封建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作者自觉不自觉地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描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内外尖锐而复杂的重重矛盾,是其必然没落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红楼梦》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的“融合剂”,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明确性和鲜明性。借助佛老的“语言外壳”是《红楼梦》中的辩证法思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2.
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提出要从黑格尔哲学的神秘形式中把“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解救出来。一个半世纪后,田海平、马英林二先生在《拯救辩证法: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任务》一文中,重提“拯救辩证法”这一课题,对当代的辩证法研究是一个极大的推动。马克思的哲学研究,不仅有效地拯救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思辨辩证法,而且卓有成效地创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但是,田、马二先生却认为,马克思的工作只是拯救辩证法这一“漫长旅程的开端或开始”,而更重要的任务乃是进一步从形而上学的思想谱系与现实运作中“拯救”辩证法,并且认为,这是“后形而上学时代的思想任务”。不难看出,田、马二先生的“拯救辩证法”与马克思的“拯救辩证法”是根本不同的:马克思的拯救辩证法,是剔除神秘主义的思辨形式,救出“一切辩证法的基本形式”,其结果是救出了辩证法;而田、马二先生的拯救辩证法,则是只保留辩证法的批判本性,而否定辩证法的形而上的本体论意蕴,从而否定一切辩证法共同具有的“基本形式”,其结果是消解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晚年毛泽东在辩证法问题上相信“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的哲学”,片面地夸大矛盾的斗争性,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作为科学体系的《矛盾论》的思想。但能否把整个晚年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归结为“斗争哲学”呢?我们认为是不能的。即使仅就辩证法而言,也不能把晚年毛泽东的辩证法归结为“斗争哲学”。事实上,在晚年毛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坚持和发展的辩证法。它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三个层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目前国内理论界出现的片面强调自然科学而忽视社会科学,片面强调“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片面强调“和谐”而回避矛盾、否认“斗争”以至否认辩证法,甚至以“科学技术哲学”取代“自然辩证法”等现象,在本质上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其不利,必须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5.
辩证法有其自身的确定性,丧失了确定性的诡辩论和怀疑论只是对辩证法的主观性应用。辩证法的确定性根源于客观的“事情本身”,辩证法是关于“事情本身”的逻辑,这一逻辑要求把握“事情本身”的主观性不打扰“事情本身”的进程,从而保证了辩证法的确定性。黑格尔面向的“事情本身”是绝对精神,其辩证法描述的是绝对精神“实体即主体”的实现过程,而马克思面向的“事情本身”是人,其辩证法描述的是“人的现实生活”,均具有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遭遇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等思潮的挑战,诸多话语语境下的诠释模式不乏扭曲辩证法应有意蕴的解读范式,当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沉闷的局面需要追问.以比较视域为视角,对中外研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整体关照以及其间“消解”与“拯救”的纷争予以梳理和审视,重点探讨了辩证法何以成为“宏大叙事”及“总体性”特征的迷恋:实证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瓦解”逻辑;自然辩证法抑或是历史辩证法: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辩证法的“暧昧”情结;辩证法与自然科学融争的惶恐:边缘化之后的“自然科学之科学”;范式演义的艰涩在场:文本拷打之后的中国化的辩证法.以上研究内容旨在从学科发展的趋势探寻其学理脉络、思想意蕴及未来的演义路径.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是“颠倒”黑格尔“用头立地”的唯心辩证法为“用脚立地”的唯物辩证法。阿尔都塞则认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结构性“根本改造”的结果。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两者的总体观、因果观不同。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反对辩证法的“神秘形式”,提倡辩证法的“合理形态”,简单说就是实践的、批判的、革命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不是玩弄概念的“辩证平衡”,而是立足社会实践,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辩证法。邓小平理论特有的“务实以求真”的风格,是对这一辩证法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费尔巴哈有辨证法,并表现为一种人学辩证法,即以人为本的辩证法和“我”与“你”的对话辩证法;进而论述了费尔巴哈的人学辩证法对黑格尔唯心辩证法的批判;最后分析了费尔巴哈人学辩证法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提要]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是费尔巴哈和马克思共同的哲学主题,他们也同样聚焦于辩证法的本体论批判这一角度。然而,费尔巴哈只专注于本体论批判这一形而上学的核心问题而未能领会辩证法与本体论的互释性,只是依据对于黑格尔哲学的“思辨神学”本性的认定而完全抛弃了辩证法。与费尔巴哈不同,马克思在辩证法与本体论的内在统一的基础上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颠倒”,不仅重构了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而且揭示了本体论的辩证本性。在这样一种批判与建构的过程中,马克思刺破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外壳”,并且充分阐明了辩证法的“合理形态”,最终实现了对辩证法的真正扬弃。  相似文献   

11.
《易传》中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易传》中描述辩证法的话语有:"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谓之道","刚柔相推生变化"等等。可见,《易传》的辩证思想可谓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岑参以边塞诗闻名于中国古代诗坛,同时他的山水写景诗写得也毫不逊色,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其清淡、清新、清旷、清丽的"四清"并行的艺术风格尤为突出。由于历史和个人原因,岑参的山水写景诗历来鲜为人知,但这并不能否定其特有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和谐文化为基础,和谐文化以和谐精神为灵魂,而和谐伦理精神是和谐精神的价值内核。市民社会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起基础性作用,市民社会是现代性的伦理实体,塑造了现代人的交往方式和存在方式,也孕育了现代社会特有的伦理精神,市民社会伦理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价值理想”、“秩序伦理”、“政治伦理”和“交往伦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4.
《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身上的"权力意志"推动他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克服艰难困苦。潜在的"酒神精神"助他挣开束缚身心发展的枷锁,追求自由的婚姻。他的生命短暂却丰盈。他执着的求知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思想超越了时代50年,必将"永恒轮回"。从尼采的"生命哲学"出发,运用"权力意志","酒神精神"以及"永恒轮回"这三个哲学命题来探析裘德的成长轨迹,旨在探讨小说的"成长"主题及其普遍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5.
治理理论作为现代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新兴理论,其理论所包含的“回应性”、“互动”、“公开性”、“透明度”、“法治”、“公正”、“有效”等主张对我国行政决策机制的完善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具体措施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行政决策理念、加强政府与公民以及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平等协商与合作、建立沟通顺畅的网络系统等。  相似文献   

16.
《周易》提出的很多哲学命题如"观物取象"、"情见乎辞"、"言有物有序"、"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言不尽意"、"立象尽意"、"旨远辞文"、"言曲而中"等,在思想原理上与古代文论具有相通一致性,因而,这些命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文论意义。《周易》哲学命题的文论意义主要体现在文学创作论、通变发展论、艺术表现论、审美特征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称呼马克思哲学的概念很多,有"唯证主义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等。其实,马克思哲学决不是抽象的知识,也不是课堂上的高头讲章,而是一种具有强烈的革命倾向的实践理论。马克思哲学决不是以自然和社会的分离为出发点的二元论,而是建立在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一元论。"实践的唯物主义"最能体现马克思哲学的独创性本质。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中涉及国家间关系的主要思想是“和平”、“合作”、“信义”。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晚清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中法战争,表现为“天朝大国”的以“抚”为特征的恩威兼施;从中法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表现为以“信”来“保全和局”;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表现为借助列强之力维持和平;从八国联军战争到辛亥革命,表现为“委屈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民国政府外交思想中的传承是:从广东国民政府到南京国民政府以三民主义思想为主导;从南京政府成立到“七七事变”,表现为对日妥协有“度”以及努力促和;从“七七事变”到抗战结束,表现为立足于战争,不放弃和平,并以“信”求和。中华传统和合文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思想中得到了很好传承。  相似文献   

19.
两汉德制,曾经历过准火德制———水德制———土德制———火德制的变化过程。《后汉书》所记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始正火德”事,向来被注家认为是汉朝实行火德制的开端,古今鲜有异辞。该文以无可置疑的史实证明,光武帝并非汉朝火德制的始作佣者;汉为火德说在西汉成帝时就已经产生了,而火德制亦于西汉哀帝建平元年(公元前4年)取代了土德制。所谓“始正火德”,是针对新莽的土德“伪统”而言的,意为东汉始循西汉传统,以火德制为正统制度。  相似文献   

20.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哲学上也有极为丰富和精辟的思想。他发挥了柳宗元、张载、王安石等人的唯物论思想 ,丰富和发展了哲学气本论 ,在宇宙观、无神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建树 ,在许多方面不仅与程朱的唯心论相对立 ,而且超越了前辈唯物主义哲学家 ,开启了后世哲学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