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天清晨和晚饭后,在洛阳市牡丹广场上,总会有一位8旬老人同外国游人交谈。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民间大使”的李兴业老人。 李兴业在牡丹广场搞“外交”20余年,接触外国游人逾万人,可称为挚友的就多达50余人。他不仅与白求恩同事的儿子、里根的同乡等建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而且传奇般地在牡丹广场见到他分别40年的美国老师。国际友人说:“牡丹广场就是李老师的办公室!”央视《夕阳红》节目主持人称:“那是世界上最大的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外国移民在美国获得成功的例子很多,美国电脑软件业巨人、“国际联合电脑公司”的创办者和领导人王嘉廉的事迹就很突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王嘉廉安老中心”的揭幕典礼上,一批华裔老人在深情的歌唱。这个老人中心所在的大厦在修建过程中曾由于缺钱,修建不下去了。是王嘉廉捐赠的300万美元,帮助一些热心于社会服务的义务工作者战胜了这场危机。王嘉廉为什么慷慨解囊呢?因为他是慈善家,他已经为美国和中国的慈善和教育事业捐赠了很多钱。王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9,(6):8-9
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名叫豪印。一天,他走在城里的街上,看见一个老人在行乞。许多人从老人身边走过,什么也不给他。可豪印一看见他,就立刻向他走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诗坛上,公木老人早已是妇孺皆知的人物,这位几乎与世纪同行的老诗人、老学者曾用他手中的笔饱蘸激情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作。出自於他笔下的《八路军进行曲》,当年曾今毛泽东为之感奋。然而,世人也许更想知道这位老人与他第三位夫人的如火恋情……现在,这对恩爱的老夫妻就住在长春东中华路一座闹中取静的院子里,他们互相搀扶著走过了43个春秋。学生时代,他就兴鲁迅相识。抗日烽火的锻炼,使他走向成熟。的日如火的积怡,他实出了著名的《八路军进行曲》,毛泽东在延安兴地一见如故。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东北大学任教育长的“…  相似文献   

5.
鬼才宣科     
一位老人创造了一个音乐界的奇迹,他经过10多年的挖掘研究,竟然把在汉族地区失传1000多年的唐宋古乐重新奏起,这种被称为“纳西古乐”的中国音乐,引起了世界的注意。来到丽江的100个人中,有99个都知道这个不简单的老人,他就是宣科。宣科,1930年出生於丽江一个殷实的小康之家。他的父亲叫宣明德,虽然只读过小学,却聪明过人,能说7种语言。由於宣明德在外国传教士家做仆人的关系,宣科从小就进入丽江教会小学读书,学钢琴,学作曲,耳濡目染了许多西方文化。父亲语言能力极强,具有很强的演说煽动性,据说当年曾成功游说一喇嘛改信基督教,宣科自是秉…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恩施州沙地乡柳池村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村民向大先老人今年96岁,当地乡亲们亲切地称呼老人为老顽童。因为他从年轻时就坚持骑马出行,直到如今年近百岁,依然如此。当记者找到向大先老人时,他正在编织竹器,只见他身形清癯、精神抖擞,丝毫看不出已经96岁高龄。  相似文献   

7.
钱红玲 《21世纪》2001,(11):36-36,35
留学美国的热潮一波接一波,在美国留学的外国学生有些什么样的生活体验呢,他们的留美生活切身感受又是什么呢?27岁的朱利奥·特拉斯龙希罗来自墨西哥城,他获得了富不赖特Fulbright助学金,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学习财政管理。这笔助学金帮他缴清了学费、食宿费、生活费、还有医疗保险。记者问他为什么要到一所美国的大学来读研究生,他说:“今天,在美国读书很热门。来到美国意味着你会在一家美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象朱利奥所说的,外国学生在美国找到工作然后留下来,这样的例子确实比比皆是。在美国的外国学生通常持…  相似文献   

8.
爱从未停止     
张翔 《人生与伴侣》2008,(12):24-25
那天,我在小区门口的理发店里理发,遇到了那个满头银发的老人。那个老人我是认得的,姓刘,据说是汽轮机厂的退休员工,就住在我们隔壁的小区。以前我下班的时候,经常能碰到他,他总是很悠闲地坐在小巷边跟老人们下象棋,他的笑声总是很爽朗,尤其是那稀疏银白的头发特别惹人眼,那头发白得发亮,每次有车从小巷中飞驰而过,他的头发就像风中的麦浪一样飘了起来,让人不禁开始羡慕起这迟暮的美好来。  相似文献   

9.
黄禹康 《中华魂》2014,(17):42-46
延安时期,毛泽东与不少外国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著名的如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等。其中有一位叫林哲的日本朋友似乎不为大家所熟知。林哲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其实不然,他是一个地道的日本人。他的日本名字叫野坂参三,又名冈野进。在中国人民奋起抗战的烽火岁月中,野坂参三从共产国际来到延安帮助工作近5年,他是唯一出席过中共七大的外国兄弟党代表。  相似文献   

10.
环球趣闻     
《新天地》2013,(1):56
外国老人新潮用品频亮相夜光伞:美国费城一家制伞厂新近推出一种老人夜光伞,伞的顶部有一只灯泡,与装在伞内的电池相连,只要按一下开关,灯泡就会发亮,夜间和大雾天老人出行使用十分方便。老人车: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家用轿车领域中已开发出专门的"老人车"。这种车是根据  相似文献   

11.
我珍藏著一支红、蓝、黑三色圆珠笔。虽然它非常普通,却能使我经常想起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感人故事。那是4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神田的一间居酒屋里打工,每天都要和许多日本客人打交道。有一天,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看到我胸前林的名字一便主动与我搭话。“你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中国人。”“中国的什么地方来的?”“哈尔滨。”老人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那眼神,似乎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我也去过哈尔滨。”老人显得很激动。“不过,那是50年前的事了。”老人仿佛陷入了对往事的无限回忆Z中。我顿时明白了,这是一个“老…  相似文献   

12.
教会学校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会学校与中国近代教育顾莹惠教会学校是美、英等国基督教差会为在中国传播基督教而建立的。由于它的产生、发展是以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为背景的,因此,它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外国资本主义侵华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文化租界”。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势力...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不难发现,长寿老人几乎都步履稳健、行走如风。美国科学家认为,从走路便可判断人的健康状况。如果一个70~79岁的老人,一次可步行约400米,就说明其健康情况至少能让他多活6年。老人每次走的距离越长,速度越快,走得越轻松,那么他的寿命就越长。  相似文献   

14.
黄殿琴  孙维媛 《社区》2008,(29):4-6
阅读老人的历史,就仿佛在瞻读一本厚重的《春秋》。走近冯其庸老人,宛若走近一座学术上的高峰。他学识丰厚,秉性正直,言出行随,表里清澈。”  相似文献   

15.
听说雷震一老人要把20多年来印制的20多本小册子汇成一本厚书,记者专门去采访了他。初次与雷震一老人接触,便让记者对他平添了几分敬意。一是这位85岁的老人是放牛娃出身,没有上过学,二是他一年有三四万字的出版成果,这样累计下来,他的作品可就有百万字左右。真是让人折服。  相似文献   

16.
正"福禄寿、嫦娥奔月、小放牛、天女散花以及麻姑献寿……"这些出现在中国传统故事中的形象,被一位老人以风筝为载体展现在了我们眼前,他就是家住天津市河西区四季馨园小区的尹福生,一位怀揣着风筝梦想,带着风筝走出国门的老人。今年79岁的尹福生对风筝的热爱,还要从他的幼年时期说起。从小他就对传统的风筝表现出了浓厚的兴  相似文献   

17.
公元1840年4月6日(清道光20年的清明)。在镇江府丹阳县诞生了一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的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马相伯先生。在他出生后不久.就举家搬到了镇江城中去了。他出生于鸦片战争之年,去世时又值日寇践踏祖国大好河山之时。真可谓生于忧患.死于忧患,一生为救国奔走呼号,奋勇搏击,到了期颐高龄仍老而弥坚。他无愧于“爱国老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18.
老人的花生     
凤凰 《社区》2014,(30):60-60
老人原来是农民,但现在他成了市民。老人原来有~大片土地,后来被政府征用i修工厂,建楼房,搞开发。老人的房屋也被拆迁了,老人就成了市民。村里人全都成了市民,可是,他们却为此失去了自己的土地。  相似文献   

19.
当他在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时,他不遗余力地利用一切机会向全世界说明中国;他倡导在中国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国第一新闻官”自然被常与他打交道的外国媒体们冠之以此名。此外,他还被外国媒体冠之以“中国政府的公关总领”、“中国的形象大使”……8月上旬,他开始在全国政协办公,并繁忙地穿梭于北京和上海两个大都市之间。他就是卸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现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赵启正。  相似文献   

20.
剑钧  刘绍颖 《中华魂》2013,(20):18-19
我这么多年来一直为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所感动,那位讲故事的老人在七年前就已经仙逝了,他就是我敬重的著名作家柯蓝先生。柯蓝先生是延安时期的老作家,原名唐一正,生前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同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等职。当年我的散文诗创作曾深受柯老的影响和厚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