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古典趣味     
相对现代趣味而言,当代社会中倾向于传统审美文化的种种好尚,被目为古典趣味。在古典趣味所笼罩的氛围中,历史文化精神必将转化成现实发展的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2.
时间意识在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体现最为明显,在传统文化的支配下,中国诗歌中的时间意识,以儒、道、佛三家为主流,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审美趣味。台湾诗人洛夫是一位师承中国古典又具有现代风格的诗人,他诗中的时间意识明显体现着道家、佛家的时间观,表现在诗歌艺术世界中,时间的超越和解脱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的审美趣味和批评基准与其思想变迁曲折紧密相连。作为古典文艺趣味纯正的文人,瞿秋白的文艺思想始终夹杂着中国古典的文艺趣味,但他最终仍选择朝向现代文艺思想进行艰难调适,并因此成为中国现代早期的文学家、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家和批评家。从贵族到小卒,瞿秋白试图着力完成古典文艺趣味的现代觅渡,其文艺思想历史轨迹对考察中国现代文艺的转折无疑具有重大发掘和体察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词教学在新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量的比例。然而,大多中学生认为这些古典诗词与现代人有相当大的时间距离,古人的思想与现代人有相当大的隔膜,不好理解,往往持无所谓的态度,而新大纲则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如何克服矛盾,更好地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从现代人崇尚理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一种极为生动的文化信息载体,是传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君子比德"与"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精神,开启了传统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质朴之美,对中国园林艺术的生命精神与审美趣味等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经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精神,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大放异彩,因此,改善古典诗词教学现状,汲取丰富的营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是古典诗词教学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考古发现表明,古希腊雕塑由于其社会和文化功能的需要,绝大多数都是着色彩绘的。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因素,这些雕像的色彩大多丢失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单质雕塑的出现和审美趣味的形成是建立在对古代艺术的一种错误认识之上的,而这种古典趣味的规范一旦形成又对后来人们的雕塑观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考察和厘定“趣味”这一现代美学范畴在中国的形成时,我们发现,在西方,“趣味”由味觉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标志着现代性美学话语开始建立。而在中国,“趣”和“味”很早就有“审美鉴赏”的意思,但它们并不是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趣味”范畴。“趣味”作为现代美学范畴的创立,必须建立在现代性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范畴需要经过现代转换,才是现代美学范畴。“趣味”范畴的现代转换,体现了中国美学现代性的特殊张力结构。“趣味”范畴典型代表了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转换过程中需要对支撑这一范畴的深层结构和基础转换的问题。在梁启超和朱光潜之后,摆脱了长久意识形态羁绊的中国现代美学,理应以“趣味”为关键之一的范畴构筑自身的美学理论,接续中国美学现代性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江南私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为数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园林类型,以典雅淡朴为主要特征;岭南私家园林以庭院与庭园组合见长,表现出浓郁的生活趣味。比较明清时期岭南私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可以从园林选址、空间布局、造园要素、艺术特征、文化特征等方面发现岭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审美趣味在个体精神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分别显现出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特征。趣味的个体性与社会性之间存在交互式建构的关系,个体的趣味努力突破个体精神的牢笼,趋向社会性,使趣味成为审美交流的方式;趣味社会性所包含的共同范式和普遍标准,又会深刻影响个体趣味的成长和演变。趣味在个体性与社会性交互建构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批判和权力博弈,逐渐沉淀为相对固定的、可供传承的文化趣味。文化趣味综合了趣味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有助于我们在文化的意义上打破审美壁垒,建构既符合审美规律、又顺应社会文化发展的审美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趣味"由味觉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是现代性美学话语开始建立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趣"和"味"很早就有"审美鉴赏"的意思,但它们并不是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趣味"范畴。"趣味"作为现代美学范畴,它暗含了作为人生意义的现代人文主义的内容,而这一意义必须建立在现代性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范畴需要经过现代转换,才是现代美学范畴。梁启超关于"趣味"范畴的界定是在现代性兴起后新的文化和心性结构下作出的,他所谓"趣味"具有支撑人生意义的内容,因而成为现代"趣味"范畴意义转折的开始。而在朱光潜那里,趣味范畴融合古今和中西的意义,"趣味"理论实现了综合之后开始向现代美学范畴转变。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期之一,词的繁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宋词的繁荣从多方面展示出来,就审美趣味而言,重点体现在雅俗共存上:它呈现出由雅俗兼容并存向崇雅黜俗的方向发展的态势。这是与中国古代文化自中唐后由古典形态(典雅化)向近代形态(通俗化)发展的总趋势不相一致的。此种状况反映出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和社会文化发展的曲折性,对宋词本身而言则是利弊相依的。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趣味"由味觉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是现代性美学话语开始建立的标志之一。而在中国,"趣"和"味"很早就有"审美鉴赏"的意思,但它们并不是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趣味"范畴。"趣味"作为现代美学范畴,它暗含了作为人生意义的现代人文主义的内容,而这一意义必须建立在现代性结构的基础之上。因此,中国古典美学的"趣味"范畴需要经过现代转换,才是现代美学范畴。梁启超关于"趣味"范畴的界定是在现代性兴起后新的文化和心性结构下作出的,他所谓"趣味"具有支撑人生意义的内容,因而成为现代"趣味"范畴意义转折的开始。而在朱光潜那里,趣味范畴融合古今和中西的意义,"趣味"理论实现了综合之后,开始向现代美学范畴转变。  相似文献   

14.
诗意与诗译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存在极大的差异,加之中国古典诗歌所特有的音韵美、意境美等特点,使得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道路显得尤为艰难。本文试图从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出发,借鉴前人研究的理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方法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英译中国古典诗歌,目的不仅仅是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的古典诗歌,更重要的是向译语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克服文化差异,实现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丰富异域文化。本文试从文化因素、形式和内容、诗歌意象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古典时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具有较多的民主色彩,崇尚自由,面对现实,相信和歌颂入的力量,成为希腊古典时代文化的重要特色;古典时代的希腊文化是世界史上光辉夺目的一页,对后人有重要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悲剧的乐观性依托于形式 ,观众在对技艺的欣赏中得到感官的愉悦。西方古典悲剧的乐观性来源于内容 ,观众在对人物毁灭的体验中得到精神的升华。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不同的悲剧主人公那里 ,和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欣赏习惯有关 :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是世俗 ,是小道 ,而西方古典悲剧的美学品位是崇高 ,是大雅。由此引发的乐观 ,仅是趣味之异 ,并无高下之别。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中的名人更是不断的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从沈从文散文中浓厚的“水意象”,说明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对古典知识有其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形象的诗性书写是新世纪文学一种新的表意动向。这种书写实际上是一种重述中国的文学行动,它重构了中国经验与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这种诗性书写是通过回归与激活传统美学而实现的,传统文化精神与美学风格是它的基本资源依凭。美好人性人情、具审美现代性质素的文化乡愁与故乡记忆、具形而上性质的精神境界与意义世界、神秘地域文化与民族神话叙事等形构了中国形象诗性书写的审美意涵;在艺术形式与话语风格方面,这种书写氤氲着一种古典美学趣味,表现出鲜明独特的 “中华审美风范”。从深层文化意味来看,这种书写是新世纪文学关于中国形象的灵魂书写与精神烛照。  相似文献   

20.
罗海军 《新天地》2011,(12):256-256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从诗经汉赋到魏晋文风,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音,精彩纷呈,璀璨夺日。古典诗词散发着经典文化的深邃意韵,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为实施美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审美源泉。因此,我们应积极探寻古典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切实把审美元素渗透到学生的阅读行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