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谈到不可知论的哲学性质时,哲学界总是将其归之于唯心主义行列。以前出版的哲学书上如此,近年出版的一些哲学辞典上仍然毫无例外地称不可知论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理论。”我们认为,简单地把不可知论等同于唯心主义是不妥当的,有必要提出来商榷。 众所周知,不可知论是一种否认世界可知性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可能性的一种哲学理论,它割裂思维与存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否认思维与存在之间具有同一性。列宁说:“不可知论者路线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他不超出感觉,他停留在现象此岸,不承认在感觉的界限之外有任何‘确实可靠’的东西。关于这些物本身(就是自在之物、‘自在客  相似文献   

2.
尽管“减负”已喊了多年,可升入高年级后,我们明显感到压力更大了,负担更重了,休息游玩时间几乎没有了。我们知道,冲刺的时候到了。  相似文献   

3.
唯心主义哲学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但不是一堆梦呓乱语,它往往有着“积极的和世俗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1页)。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上看,它是“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  相似文献   

4.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在他的黑笔记里写道:“唯物主义物质刺激”,把“物质刺激”打扮成“唯物主义”加以兜售。对于反革命两面派的这种卑劣的捏造,我们必须加以彻底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根据康德的思想,“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谓词,也就是说“存在”不是“一个外加于主词概念的并且扩大主词意义的谓词”。①现代的哲学分析似乎支持康德的观点。下述的一个论证表明“存在”不是一个谓词。为了断定x具有某种性质,就必须预先假定  相似文献   

6.
“地中海”这个词乍一看很像是个外来词 ,因为“地中海”这一事物并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所有的。其实 ,“地中海”不能算是外来词 ,至少不是纯粹的外来词。首先 ,我们可以从外来词的概念入手 ,看看什么叫外来词。胡裕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外来词是这样下定义的 :“外来词是指本民族语言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既然是“从外国或其他民族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 ,那“语言”又是什么呢 ?瑞士著名的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语言符号理论。他指出语言单位是一种由“两项要素联合构成的双重的东西”。这两项…  相似文献   

7.
“必”在古代汉语中的常职是修饰谓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论语》一书用“必”76次,就有75次是这样(据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统计。杨先生认为76次都是用作副词,解为“一定”,不精确,见后)。所以、通常认定“必”为副词。陈  相似文献   

8.
多数人找工作,看重薪水。了解薪水“参照系数”,自然对薪水的要求心中就有个一杆秤。近几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相继发布劳动力工资指导价位,以合理调节人才市场薪资水平。上海最新发布的1998年工资指导价位显示,毕业生年薪基数中位数为:中专生16100元,专科生18800元,本科生22700元,硕士生32900元,博士生43000元。调查机构发布的市场价位因为调查的对象和采集的数据大多取自于市场。薪资价位基本是随行定价。如上海专才顾问公司调查的最新行政人员薪资水平为:文员月薪1100-2400元,秘书月薪1800-4700元,行政主管月薪3000-6000元。  相似文献   

9.
关于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许多同志已经作了正确的批评,指出它是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是阶级调和论的哲学基础。但是,也有的同志不同意这些批评,反而极力为“合二而一”论作辩护,企图认证“合二而一”不是形而上学的宇宙观,不是矛盾调和论,而是什么“对立统一规律的特征之一”;并且说对“合二而一”也可以“作辩证法的理解”,而在这种理解下,“合二而一”就可以和“一分为二”一起,“共同构成对立统一规律”。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是在辩证法词句的掩盖下,把  相似文献   

10.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是和谐”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是和谐”思想辨析潘喜媛,罗中起毕达哥拉斯学派(下称毕氏学派)形成于公元前六世纪末,延续至公元三世纪,是古希腊历史上最复杂的文化现象之一。据载,欧洲历史上的许多“第一”都出自于这个学派。包含于其中的是,在美学史上毕达哥拉斯(Pyth...  相似文献   

11.
在米利都自然哲学之后 ,希腊哲学转向寻求超感性的纯思想是有其必然性的 ,奥菲斯教的思想内容正是第一个超感性的纯思想 :存在概念。而数的概念是以存在概念为惟一前提的。因此说 ,毕达哥拉斯的奥菲斯教信仰对他的哲学必然起了重大作用。纯数学产生于毕达哥拉斯 ,且只有希腊人有纯数学 ,原因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2.
《历史教学》1 995年第六期发表了刘廷华同志的《日本是“有条件投降”而不是“无条件投降”》一文 ,作者认为“保留天皇制的国体是日本向盟国投降的条件”。研读之后 ,深感有提出来与作者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一众所周知 ,关于轴心国无条件投降的原则最早是由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一九四三年一月卡萨布兰卡会议上提出来的 ,即“除德、日、意无条件投降之外 ,任何条件都不予以接受。”1他指出 ,“无条件投降并不意味着德国人民的毁灭 ,而倒意味着那种以征服和奴役别国人民为根据的哲学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毁灭。”2其后 ,盟国首脑又对这一原…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将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叫做社会主义阶段。近年来有的同志提出,“社会主义阶段是达到马克思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过渡阶段”,也就是“政治上的过渡时期”①。这个问题涉及社会主义的性质,不可不弄个明白。以下提出几点意见,与有关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4.
不少部门、单位都有接待室,接受群众投诉和人民来访。诉者、访者无非是要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是反映某方面的情况。接待室人员直接与群众见面,从主体上讲,是展示本部的一个窗口;从客体上讲,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一个渠道。最近中央专门召开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希望把面对最广大群众的这项工作搞得更好。但也有的单位对接待工作不够重视,甚至拿接待室当挡箭牌。比如说,你有了麻烦,或胸怀不平,而这个问题非部门和单位领导出面解决不可,因此想直陈领导。但是,接待室说,得先登记预约;登记了,又好久不见动静。这里急如薪火,他那里漫不经心。以前说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前二难大概有了缓解,但解决第三难却非一日之  相似文献   

15.
肩痛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那么,引起肩痛的原因有哪些呢?又需要做些什么检查呢? 肩周炎 是引起肩背疼痛的常见原因,其  相似文献   

16.
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段描写大扫除的作文,请你读读,有什么感觉呢?教室里,同学们正在进行大扫除。瞧,大家干得多欢!有的拿着花盆往外走,有的把桌子拿到一边,有的把讲桌拿到走廊里。小强拿着鸡毛掸(dǎn)子掸日光灯上的灰尘,小明、小丽拿来一盆清水,小华拿着水桶朝自来水龙头跑去。几个力气小的女同学,立刻拿起扫帚(zhǒu)扫起地来。这段话读起来别扭(niǔ),为什么呢?也许你已经看出来了。每个人干的活怎么都用“拿”表示呢?一共用了7个“拿”。所以读起来显得重复、单调!我们写作文要特别注意,用准确的词语描写人的动作,表达的效果才能更好…  相似文献   

17.
“连”字是介词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连”字的词性,自从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提出“特介提宾”这一说法以后,“连”字作介词的说法就广为流传,直至今天仍然很有影响。许多讲语法的书和文章都持这种看法。吕叔湘先生在《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到国语句子的分析》一文中说:“这个连字算什么词呢?除名词、代词、形容词它决不是之外,其余的都有点拉得上。”最后吕先生还是“仍然作为介词”处理的。(注)以后的语法著作大都陈陈相因,沿用此说。  相似文献   

18.
徐德庵先生在《上古汉语中的系词问题》一文中,曾列举了《诗经·秦风·小戎》:“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一本作(马师),是中,(马呙)、骊是骖”中两个“是”字的的用法为例,说明上古汉语已经在使用肯定系词“是”了(见《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二期)本文并不打算同徐先生讨论《诗经》里面有无真正的系词问题,仅就“骐、骝是中,(马呙)骊是骖”中的“是”是否为系词的问题与徐先生商榷。我认为徐先生把上述两句中的“是”当做系词来理解不太恰当,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周谷城教授的立论是:“矛盾既是可以解决的,就必有不矛盾的时候,就有无差别境界或不矛盾境界。这一境界存在于旧矛盾解决新矛盾开始,旧过程完结新过程发生之间。”他无疑认为“无差别境界”是客观存在的。我认为这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叫“矛盾的解决”?所谓矛盾解决只是指事物经过质变而解决了旧的统一体中的矛盾,旧的矛盾发展过程让位于新的矛盾发展过程,而并不是说没有一切矛盾了。客观辩证法告诉我们,由于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之网,因而在前一种事物中必然有着发展到后一种事物的内在因素,在旧矛盾解决的过程中就已孕育着新的矛盾(这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一些哲学教材和论文中,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区别质变和量变的标志是度,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度的变化是质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册,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85页)“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6页)“超过度的界限,越过度的范围,违背度的规定,事物量的发展就会引起质的变化。”(赵勤轩:《说“度”》,光明日报198Z年3月16日)上述说法,都是把度作为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并把质变规定为“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亦即质变在度外。这种观点在逻辑上和理论上都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