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青海都兰吐蕃墓地的考古发掘,在吐蕃考古中具有重要意义,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奥地利学者阿米·海勒所撰写的<青海都兰的吐蕃时期墓葬>一文所作的述评,并结合青海境内新出土的考古资料,对该墓地中考古发掘出土材料所反映的文化史意义作了扼要的评介,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青海都兰、乌兰地区的吐蕃佛教遗址、遗物年代很可能是在779年吐蕃本部第一所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建成,赞普赤松德赞以佛教为国教,大力弘佛,是吐蕃统治下的青海吐谷浑王国地区的佛教遗迹、遗物产生的原因。藏文史籍记载的松赞干布时期所建寺庙隆塘卓玛庙(klong thang sgron ma temple)和仓巴隆伦嫩庙(tshangs pa rlung gnon temple)则不可能在青海吐谷浑地区,都兰热水北岸塔基也并非是文成公主的最后归宿。青海都兰血渭6号墓的墓主人身份现在还不能确定,而2018血渭1号墓墓主人身份应该是吐蕃统治下吐谷浑王国的某位吐谷浑小王。都兰热水等地的吐蕃墓葬可能受到象雄墓葬文化的影响,这些吐蕃葬俗应是由来自象雄地区某个家族的成员传入都兰热水地区。  相似文献   

3.
隋唐和吐蕃时期是青海丝绸之路及唐蕃古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青海地区由于处于汉藏之间,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唐朝佛教经由唐蕃古道输入吐蕃统治的核心地区,与印度输入的佛教产生碰撞和融合,形成吐蕃特色的佛教艺术。在吐蕃的大力弘扬下,吐蕃佛教向周边包括青海地区输出。以玉树和昌都为中心的吐蕃佛教摩崖造像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初,在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上都具有明显的共性,说明在吐蕃时期,尤其是在赤松德赞和赤德松赞统治时期,青海玉树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吐蕃佛教的弘传中心,并创造了一套统一的佛教摩崖造像系统。在吐蕃征服青海地区后的近二百年间,吐蕃在这一地区留下了大量墓葬,墓葬的出土物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佛教因素,可以透过它们窥见佛教在该地区的传播情况和存在状态:一些器物的造型和功能深受佛教的影响,如镀金舍利容器和吐蕃“王冠”;佛教中所流行的象征性图像广泛存在于一些生活器具上,包括迦陵频伽形象以及狮、象与莲花造型等。这些佛教因素更多地来自汉地,尤其是河西敦煌地区,与摩崖石刻中透露出的吐蕃风格形成鲜明的对照,凸显了青海地区在唐蕃时期佛教文化面貌的多元性特征。   相似文献   

4.
吐蕃东扩是吐蕃王朝前期军事化体制的必然产物。文章主要从自然环境和文化经济等方面阐述了吐蕃的东扩及唐蕃争夺青海的原因、经过及其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5.
西藏西部前吐蕃时代的葬俗极具特点,包括了涂丹"尚红"、"覆面"、"结发"、动物殉葬、分区而葬等特点,主要体现在重视墓室营建、盛行墓葬祭祀(尤为流行动物献祭)、擅长对遗体的处理三个方面。这些特点与敦煌文献关于吐蕃本教丧葬习俗的记载相似,说明后世文献关于吐蕃时期本教丧葬习俗受到来自西部象雄等地影响的记载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6.
唃厮啰政权是北宋时期由甘青吐蕃部族建立起来的地方民族政权,在青海地方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唃厮国政权兴起与发展,认为唃厮银政权的兴起与当时甘青地区吐蕃部族发展的历史、地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对吐蕃这样一个内陆高原政权而言,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不占据最主要的位置,但它已成为重要而不可缺少的部门。本文根据翻检史料所得,试图勾画出吐蕃手工业的概貌。一、陶器、砖瓦制造业现今考古发掘可知,高原上人类制造陶器的历史相当悠久,四、五千年前的卡若文化遗址就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到吐蕃王国时期,陶器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用品,相应地陶器制造技术和产量都有提高和增加。近年西藏发掘的吐蕃墓葬内有不少陶器,如林芝地区出  相似文献   

8.
前言青海水草甘美,宜于放牧,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争夺对象。吐谷浑和吐蕃统治下的青海情况是清楚的,而十三世纪之后蒙古族在青海的情况则不明之处甚多。一般认为青海的蒙古族起源于十六世纪初的亦不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十六世纪中叶俺答汗将亦不剌残党驱出青海并占据此地,到十七世纪前半叶林丹汗和绰克图台吉侵入青海之前的青海蒙古史。  相似文献   

9.
《吐谷浑大事纪年》记载了吐谷浑(va zha)灭于吐蕃后,附属于吐蕃的小王在705—714年间的大事。内容涉及莫贺吐浑可汗(ma ga tho gon kha gan)、吐蕃赤邦(khri bangs)公主、唐朝金城公主的活动与行踪,以及王室婚娶、会盟议事、征役赋税等内容,是研究吐谷浑史的重要史料。文章辩驳了把它看作是公元7世纪上半叶的《松赞干布纪年》的观点,认为该纪年的核心人物莫贺吐浑可汗或为青海都兰县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墓主,约生于690年,705年登基称可汗,727年与吐蕃联姻,得授“外甥阿柴王之印”,744(±35)年去世。  相似文献   

10.
回鹘(纥)与吐蕃的关系属于维、藏民族关系史的一部分,它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对于中、晚期双方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笔者已做了初步研究①,唯早期关系囿于资料缺乏,一直未能进行系统整理。今基于完整性考虑,撰成此文,拟对回鹘与吐蕃的早期关系进行简要述评。初期,回鹘与吐蕃间的交往主要是在地处丝绸之路要道的西域、河西地区。当时,吐蕃已并吞了苏毗、羊同、党项、白兰、附国、吐谷浑诸部,统一了包括西藏全部、青海大部、四川和甘肃之一部的广大地区,对西域、河西也势在必夺,而回鹘经过与突厥、薛延陀的激烈角逐,已精…  相似文献   

11.
宋夏时期河陇地区民族关系格局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夏时期河陇地区民族关系格局简论@杨蕤$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冯璐璐$宁夏大学!银川750021~~~~~~  相似文献   

12.
吐蕃与川西由于地缘上的相接,在历史上一直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因此,在某些时候,吐蕃与川西的交通是否通畅,能从侧面反映出唐王朝与吐蕃王朝之间微妙的政治关系。但是,学界历来对吐蕃与川西的交往关注不够。笔者试图通过对吐蕃与川西之间交通的考察,重新认识这一交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吐蕃统治时期敦煌酿酒业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吐蕃占领时期敦煌酿酒业进行了探讨 ,认为吐蕃占领敦煌之后采取与唐朝政府不同的措施来发展当地酿酒业 ,使其酿酒业有着鲜明的特点 ;蕃占时期的敦煌酿酒业对归义军时期酿酒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归义军时期的酿酒业是蕃占时期敦煌酿酒业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末吐蕃王朝解体后 ,历五代至宋初 ,我国西北地区的吐蕃经历了一个由极端分散 ,各自为政 ,又逐渐走上局部统一的历程。西北地区的吐蕃各部先后建立了凉州六谷部联盟和河湟地区的厮两个地方政权 ,出于抵御西夏的需要 ,这两个政权先后依附于北宋王朝 ,主动与之接纳关系。文章从北宋与西北吐蕃部落间政治、经济交往的过程入手 ,对双方间的关系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15.
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印度瑜伽行中观宗自续派和汉地禅宗同时传入吐蕃。二者经历了从和睦共处到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阶段。最终,因为见地和修持方法的差异而引发了一场争论,史称"顿渐之争"。汉地禅宗本是吐蕃佛教的滥觞,但以摩诃衍那为代表的汉地禅宗在"顿渐之争"中失利后,汉地禅宗在吐蕃逐渐销声匿迹,对后期的藏传佛教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吐蕃王朝兴起之后,勃律道和扁宾道成为其往西北方向开拓的两条重要通道,通过这两条道路,吐蕃向西可达中亚、西亚、欧洲,向南可到达南亚,向北可达西域。对吐蕃而言,这两条道路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藏族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建立于中古时期的吐蕃王朝以其创建的古藏文文字,记述了当时藏族的历史、藏族和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往来。现在,通过对英法所藏敦煌古藏文文献的情况分析,综述国际藏学界对吐蕃早期文字与文化的研究成果,评述我国在这方面研究的长处与不足,全面研究、整理、出版现存于英国、法国的敦煌古藏文文献,必将对我国古藏文研究、敦煌学研究、吐蕃社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就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郭里木乡夏塔图出土的一幅吐蕃棺板画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就近年出土的粟特石棺画与吐蕃棺板画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吐蕃王朝建立以后,大力推行军事扩张政策,占领区域不断扩大。在强盛时期,吐蕃之所以能与唐王朝分庭抗礼,甚至一度处于上风,其军事力量的作用不容忽视。吐蕃决策层和军事指挥官重视战略战术的运用,这是其对唐朝军事行动取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